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班会的方法与技巧(讲座提纲)

主题班会的方法与技巧(讲座提纲)

1、如何让主题班会创意新颖? (1)会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根据班会主题搜寻和掌握一定的背景情况。 (2)导入班会主题要讲究方法,避免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3)班会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独特的方式,如情景再现,辩论演讲, 道具运用(如,表决牌,心愿卡心愿瓶、家书、短信微信)等等。 2、怎样使主题班会主题更鲜明更突出? (1)一场班会不能出现多个主题,或者出现偷换主题问题。一次班会不可 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如果班会的主题太大,可以分几次班会来开,一次搞清 楚一个问题。如,中国梦,我的梦。 (2)不仅班会主题要相对单一,而且一次班会内容也不宜太多,避免每个 内容表达都不够充分。 (3)班会主题要鲜明,但不能生硬,不能搞成牵强附会。 3、如何确保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切合实际,逻辑性强? (1)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2)要充分了解学生。 (3)要合时宜。 (4)要善于利用一切可用有用资源。如,校友资源,企业社会资源等。
四、主题班会的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内容、无论哪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必须做到“教师为主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主题班会区别于一般性报告讲座或上课的 主要特点。 1、必须启发性地设计问题,而不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题。 2、要增强班会的互动性,坚决杜绝“一言堂”、“训话式”、“上 课式”、 “讲座报告式”的主题班会。 师生双边单向互动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意义,最好的互动方法是多边多 向互动,让参与面更广。 3、要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身心受到触动和产生道德感悟。 4、要注意流畅性。每一个环节的展现要充分,每一个内容的表达也 要充分。一堂主题班会就像一首完整的交响乐,有节奏感,有韵律美。 5、主题班会要恰当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
附:主题班会的方法与技巧
表演法
(情景再现)
咨询答疑法 行动隐喻法
表决法
(禁烟签名、举手举牌)
辩论演讲法 讲授讲解法 报告讲座法 发言讨论法
行为暗示法
主题班会的
现场体验法 室外参观法 音频视频法 图片展示法
方法与技巧
微信微博法
远程参与法 现身说法法
短信电话法
附二:特别提示
• 从方法和技巧的角度,可以说,主 题班会是我们辅导员班主任展现个 人才华,显示个人魅力,驾驭掌控 班级的极好舞台——从这个意义上 说,主题班会不是为我们学生设计 的,而是为我们辅导员和班主任设 计的!
主题班会方法与技巧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黄生贵
讲座提纲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当前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分类
3
4 5
三、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策划
四、主题班会的方法与技巧
五、经典主题班会赏鉴
一、当前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随意性 简单性 主题班会 存在问题 训导会 完成任务型
二、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分类
2、大声说出“我爱你”——感恩教育主题
3、当爱情谢幕,怎样说再见——情感教育主题
主题班会设计策划教案(模板)
作业与练习
根据下面主题,设计一堂 班会,填写《主题班会设计 策划教案》。 1、汽车专业校外企业见习 动员会(事务型主题班会) 2、停电的烦恼(情绪情感 引导型主题班会)
班会设计 创意要新颖,过程与环节的逻辑性要强,现场组织与实施要有合情 合理的提前考虑与安排。
举止大方,亲切自然;情感真挚,感染力强;对主题相关的知识有 教师个人 较好的把握,班会过程中能真诚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具有较好 的反馈调控应变能力,对生成性资源能及时把握并合理使用。
三、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策划
主题班会分类
思想 教育 (含 情感 情绪 引导) 型班 会
工 作 与 事 务 型 班 会
形 势 教 育 会
节 庆 纪 念 会
经 验 交 流 会
成 果 汇 报 会
纪 律 教 育 会
工 作 部 署 会
宣 传 发 动 会
团 体 心 理 辅 导 会
二、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分类
讲座报告式 主题班会 形式
交流汇报式
五、班会组织者——教师的个人素养
1、必须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不能说“请这位同学 给我们讲一讲”。 2、要有较好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师集多重身份于一身:有时候是导演,有时候是主持 人,有时候又是演员。 3、“较强的反馈调控能力,对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把握 和合理使用”。
六、经典主题班会赏鉴 1、你,准备好了吗——就业指导主题
咨询研讨式 学习体验式
竞赛表演式 游戏娱乐式
附:评价一堂主题班会好坏的标准
两性一致;要素齐全;五性合一 完整性、正确性、合理性、互动性、流畅性 班会要素 班会目的
主题班会标准与要求
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思想健康,导向正确;切合实际,针对性强; 符合德育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提前准备材料,充实、得当;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适合学生的 班会内容 当前思想和心理,真实、可信;利用和发掘各种资源,有利于引导 学生参与,思考,探讨,体验。 不拘形式,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导向性强,注重学生 方式方法 的心理体验和道德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