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探析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
今天就现代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和大家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与帮助。
问题一: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父亲。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大家工作都很忙,下班本来就很疲劳,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孩子,哪还顾得上和孩子交流呢?但是孩子需要交往,需要你们成为他们的朋友。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特点都是三口之家,邻里又大多数互不交往。
因此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小鸡找伴。
就是将一只小鸡放在远离鸡群的地方,结果小鸡不吃不玩,只是拼命的叫。
后来把它放进鸡群,它才开始吃、玩,并和其它小鸡一起活动。
这说明动物需要交往,更何况人呢!有一次,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在一起玩,当一个朋友有事要先走,她带着孩子即将离去,而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拼命的哭泣,不要他的伙伴走。
由此可见: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知道要与人交往,孩子是需要交往的。
而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使家长们与孩子交往时间少了。
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听到这个故事,我不免心酸,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生命的物体。
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
一次我在班上问小朋友:如果有一天时间让你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活动:你是选(1)、看电视(2)、逛公园(3)、爸爸,妈妈陪你玩。
你选择什么?当时,我们班有四十七位小朋友,有四十六人选择(3),让爸爸妈妈陪他玩。
可见,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
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尤其是父亲,更因该担当起这一重任。
国外有研究证明,父爱教育更有益于孩子成长。
较之妈妈的感情细腻,性情温和,爸爸则显示出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定等男性特征,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象我们幼儿园近年来引进男教师一样,男性与女性的互补更增加了教育的圆满效益。
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父母都参与的家庭教育才是完美的。
我们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就是100%的成功,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失败就是100%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游戏,和孩子进行交流,茶余饭后,看电视时,走路之间,睡觉之前,请大家听听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问题二: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
”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往往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
1、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以至于在幼儿园表现为拖拉、动作慢,等待、退缩等。
例如:午睡起床,大家都穿好衣服,走出午睡室,老师帮女孩子梳头,阿姨分点心,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室磨蹭。
等大家点心快吃好了他才走出来;人家小便准备上课了,他开始吃点心;人家上课了,他去做课前准备;做作业了人家做好了,他还在找笔;探索活动,大家都动手,他立在一旁,“老师我不会弄的,老师这个我不行”的等等。
要知道,幼儿园是集体生活,有一定的作息制度,在保证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就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不可能因为你而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国的国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比较好的正规的幼儿园配备了两教一保然而,要面对三、四十个孩子,这两双手怎么帮得过来,所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进行集体活动的基础。
家长应该重视!2、忽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这种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
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误,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
有一位下岗女工,她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做好后端上桌。
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
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的孩子说:“那是我的。
”这位母亲眼含泪水,她是哑巴吃黄连,这就是她深深爱着的孩子的回报!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父母的极度关爱。
“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
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关爱,从小学会孝顺,学会自立学会自理等等,不要仅仅只重视学了什么知识。
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能力,品德等的全面发展。
问题三: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
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或这个不要,哪个别碰。
使孩子逐渐变得没有学习能力,样样事情都不会。
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过度保护最终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这一严重的恶果。
所谓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做了。
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
有一个夏令营活动,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人家问他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这孩子,从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
这种常识的缺乏就是因为保护所带来的。
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
很多父母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的今天,但你保护不了他的一辈子。
过度的保护造成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或者孩子根本不会自我保护。
有一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有一位妈妈想代表女儿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些书,然而她的女儿就在金星离月球最近的那天晚上,爬到家里六楼的窗台看月亮,结果不小心从窗台上摔下去,摔死了。
孩子为什么会掉下去,妈妈只是告诉她不要上窗台,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她怎么上窗台,如果你想擦玻璃,你要用左手抓住一个结实的东西,然后晃一晃没问题再开始操作,如果上窗台不要两只脚都出去,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外,你只要教会她怎样去面对才行,所以在我们家庭教育中不字太多了,不要下河、不要游泳、不要乘梯,不要爬高,什么都不要干,那我能干什么,其实今天应该教会孩子怎样去做。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发生事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孩子玩剪刀,有的家长就心慌,别玩了,其实你可以告诉他,怎样拿剪刀,用剪刀,还有别拿着剪子尖对别人,这不对,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安全,你要拿着剪子尖把剪子把递给别人。
走马路,你要教会孩子靠右行走会看红绿灯;一个人走丢了怎样面对。
等这就叫教育,教育是一种榜样和行为,它不仅仅是说教,要教导孩子怎么去应对危险,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们不会有危险。
所以我觉得要该放手就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受挫折。
真正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问题四:运用方法生硬,幼儿不听或不接受。
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就是老师的话要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干了,也没用。
我说,你举个例子,家长道:那天椅子倒了我叫他搬起来好,叫好几遍都没用!我也碰到这种事。
椅子倒了女儿视而不见,爸爸叫她搬,她当耳旁风,我一边作动作一边说说:小蚂蚁搬豆豆,豆豆在地上,哎哟,哎哟!女儿马上就跑过来,嘴里还哎哟,哎哟的叫着,搬得可有力了。
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教育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能生硬的说教。
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亲子游戏”。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动,好模仿等。
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且也是学习,是工作。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道路,是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
游戏可以增长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早上穿裤子可以跟幼儿进行车钻山洞的游戏,一列火车开来了,左脚进来了;两列火车开来了,右脚进来了,火车上山了人站起来裤子拉上了。
只要父母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知识、行为、情感、传递给孩子,在玩中教育孩子使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到知识,获得经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又如:(1)小班幼儿会唱数1——10,却不懂每一个数代表的实际意义。
通过亲子游戏“小手小口找朋友”让孩子点一个数,嘴巴数一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手口一致,一一对应的数数。
(2)教幼儿发音,利用角色游戏,妈妈是鹅妈妈“你是谁?”“我是小白鹅”多次游戏问答,幼儿逐渐学会了发“e”的音。
家长们要记住学前阶段的孩子是很喜欢游戏的,你稍微动动脑筋,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
问题五: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咱们中国的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多了。
例如:当孩子兴匆匆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怎么这么脏,看别人画得多干净!孩子有兴趣唱歌了: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就是没胆量!遇到熟人:快叫,快叫!你这孩子就是不叫人!等等,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
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得意地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
” 听了这个笑话,我的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