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失眠症心理评估与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症心理评估与认知行为治疗
【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损害。
【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关于失眠的调查
1.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 率竟高达38%以上。失眠的年患病率占普通人群的30-40%,而在 精神卫生机构或初级卫生保健机构高达66%,其已成为困扰5%10%的人群的首要问题。
失眠的心理因素---情绪刺激(多为 焦虑)
生理心理机制:
当患者在压力、心理焦虑的状态下,过强 的精神刺激化作神经冲动经过外周神经传入中 枢神经系统内,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 素(CRH) 的合成和释放,使肾上腺皮质过多分 泌皮质醇。同时5-HT 等抑制睡眠的递质分泌 增加。
因而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PA) 得到剧烈地激活,个体容易出现心率加 快,血压增高、出汗、呼吸加快、手足发凉等
5. 个性(测量结果为例,失眠症患者及正常人的 EPQ 测定结果相比:患 者的 E 分较低,N 分和 L 分较高,提示失眠患者人格特点具有内倾性、 神经质和较强的掩饰性,即长期失眠的易感素质。)
6. 各焦虑源可以交差复合作用,可以相互影响。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高度重视研究病人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认为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导致情绪障碍 和非适应行为。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矫正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 改变。
情绪刺激源头
1. 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夸大、歪曲的认知)
2. 负性情绪造成的类强迫思维(失恋、未解决事情、家庭烦恼、压力)
3. 失眠期待性焦虑(越想睡,越强迫睡,越担心睡不着,结果真的睡不 着)
4. 童年创伤经历的再现(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受现实刺激而激活, 到了黑夜常因为创伤情景再现发生夜惊、梦魇而影响睡眠。)
进食过饱等) 5. 环境因素(光线、温度、气味、熟悉度等) 6. 精神心理问题(大部分的精神障碍患者,起初都出现
过睡眠问题)
7. 来自湖南省脑科医院的数据显示,心理压力大、心理 精神障碍是失眠的首位原因,约占46%。此外,原发 性失眠占23%,睡眠延迟综合征占7%,睡眠呼吸暂 停占6%,其他因素占18%。
失眠症的心理评估及 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
1. 人一辈子有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 2. 睡眠可以恢复人的精神和体力。 3. 睡眠促进人体细胞的恢复和生长。 4. 剥夺睡眠,使人认知功能受到损害,情绪失
衡。 5. 睡眠不பைடு நூலகம்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免疫力下降,缩短寿命。
问题
1. 你对自己的睡眠状况满意吗?? 2. 你觉得自己有失眠症吗??
睡眠个人信念及态度量表:
了解被试是否存在对睡眠的错误信念、态度,以及其错误程度。 1 一 5 分等级负向评分 , 总分范围在 30 一 150 分 , 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存在错误信念越严重 。
失眠的分类
起始失眠: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多由精神紧 张、焦虑、恐惧等引起。
间断失眠:睡不宁静,容易惊醒,常有恶梦,中年人消化 不良的,常易发生这种情况。
2. 失眠症
失眠症
一、失眠症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睡眠倒错, 梦呓症,梦游症,夜游等症状。
二、失眠症诊断标准(根据CCMD3)
【症状标准】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
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2. 根据国外调查结果,青年人失眠症患病率为10%,中年人为 20%,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则为35~50%。全球慢性 失眠的患病率约为10%。各国对失眠症患病率的统计结果略有 差别,德国、瑞典、爱尔兰及比利时国家的调查显示,严重失 眠者占人口的4~9%,英国和法国分别为22%和16.8%。虽然 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但因失眠问题去看病的患者却只有5%。
3. 2013年,湖南省脑科医院睡眠障碍专科的门诊人次为5000多人, 201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近9000人。
造成失眠的原因
1. 生理原因(躯体疾病、疲劳、疼痛等) 2. 心理原因(工作压力、情感压抑、生活空虚等) 3. 服用部分药物、食物(咖啡、茶、兴奋类药物等) 4. 不良个人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睡前玩手机,睡前
终点失眠:入睡并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 即不能再入睡,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精神抑郁症 患者,常有这类失眠情况。
两种失眠的情况
1. 假性失眠:也称主观性失眠,睡眠感缺失。患者 坚信自己“失眠”,并能具体描述入睡困难、睡 眠不足或完全失眠,但各种检测指标或客观佐证 证实其睡眠状况正常。多由情绪因素,以及对睡 眠过分紧张和认识不正确引起。
关于睡眠状况的评定
1. 主观体验 2. 实际观察 3. 评定量表 4. 相关仪器检查
睡眠状况的主观体验标准
1. 入睡:入睡是否容易 2. 睡眠连续性:睡眠突然中断情况,睡眠中突
然醒来的情况 3. 梦:是否有反复的噩梦,是否夜梦连续不断,
醒来后是否对梦境记忆清晰 4. 醒来状况:起床后是否有疲倦感。白天的精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主张将对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 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通过促使问题行为的改变和对新的适应行为的习得, 改善症状。
匹 茨堡 睡 眠指 数量 表(PSQI):
按最近一个月的状况回答,共 19 个 问题 ,分 为 7 个 因子 , 每个 因子 按 0 一 3 级 计 分 , 累 积 各 因 子 得 分 为总分 , 总分范 围在 0 一 21 分 , 得分越 高 , 表示睡 眠质量 越差
标准:0-5 睡眠质量很好 6-10 睡眠质量还行 11-15 睡眠质量一般 16-12 睡眠质量很差
神和工作状况。
睡眠状况的评估工具
仪器: 多导睡眠分析仪 睡眠监测仪 体动记录仪
量表: 阿森斯(Athens)失眠自测量表 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 睡眠个人信念及态度量表 睡眠损害量表
阿森斯(Athens)失眠自测量表 选项从左到右是1-4分,总分小于4---无睡眠障碍,总分在4-6间---可疑失眠 总分在6分以上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