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规划与发展
韦杰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桂林 16204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却远远跟不上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交通拥堵不仅造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多功能衰退还会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阻碍城市的发展;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增加居民出行成本出行时间从而影响工作效益;抑制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生活活力大打折扣进而降低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拥堵导致事故增多,而事故的发生又加剧了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时车辆只能低速行驶,频繁停车启动在增加汽车能源消耗同时增加了尾气排放量也制造了噪音。
关键词:交通拥堵城市交通规划空间布局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rivate cars gradually entered people's daily life in the city traffic demand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facilities and correspondingly, traffic plann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is fa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traffic problems, traffic congestion is the most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traffic congestion not only. Due to social and economic recession, also many functions of political culture caused deterior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most direct impact to increase the travel cost of travel time residents can affect work efficiency; inhibition of daily life activities, life vitality greatly a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 more accidents and accidents exacerbated 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congestion when the vehicle only at low speeds, frequent parking start increa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 the exhaust emissions also make noise.
Key words:Traffic jam Urban traffic plann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前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就成了困扰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问题,由于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交通需求构成的多样性、复杂性,而相应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规划及管理方面难以与之匹配,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交通拥挤就是最直接体现,同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亦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城市为什么会产生交通拥堵呢?一般来说有以下的原因:
1、城市定位不周,目标趋同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定位为引导发展的主要方针,也是城市长远发展谋划的指标。
从这个角度看拥堵是因为城市规划、性质、功能太过超前<或前瞻性不足>,国际化追求过于盲目,造成定位不周。
主要体现:a、某些城市为最大利益化,对消费需求、竞争环境、市场资源等条件考虑不周,盲目攀比;b、受城市传统观念影响,对城市本身作用发挥及任务承担的空间范围重点领域给忽略了。
2、城市规划不合理
从城市规划布局上看,许多城市以单中心或双中心为城市结构,城市的政治、文化及经济基本上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内,这就易于造成中心区域人口过于密集,交通流量过大的现象,同时也易于引发城市的环境、能源问题,不利于城市的发展;b、城市本身没有合理科学的产业规划作支撑,全是居民区及产业区的分化,这便易于形成交通峰。
3、设施不够完善,管理也不是很科学
a、许多城市历史街区的道路比较狭窄,新建规划不够超前,功能产业过于集中,致使很多设施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相适应,难以疏解;
b、城市面积有限,停车位过少,需求往往大过于供给;
c、道路规划缺乏足够的前瞻性,使道路远远承载不了目前的交通流量或未考虑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出现。
4、车辆消费需求不断增多,市民交通意识不足,占用了大量的道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车一族,每年车辆提增速度只增不减,造成了道路负担不断地加重;某些市民不清楚交通规则,混入其它车道,引起混乱。
当然,有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有问题的解决。
解决方案如下:
1.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不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促使城市空间由传统的单核心向多中心演变,而单中心空间布局已不再适应日益多中心化的城市地域。
早在1933年的时候麦肯齐就提出了多中心理论,他指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的主要商业区为城市核心其余为次核心。
这些核心会充当成长中心的角色直到中间地带被填充,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新的极核心又出现,乌尔曼对多中心理论进行了完善,并提出了影响城市中心空间结构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自组织模型——边缘城市模型证明:在满足该模型假设的城市中不管商业活动初始状态如何都会自发地组织成为一个具有多个截然分开的商业中心的形态格局。
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大都市空间结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mnller,他认为在大都市地区(除衰落中的中心城市外)的外部郊区中形成若干小城市,经济活动、环境、交通网络的内部区域化使得他们形成各自特定的城市地域,再由这些地域组合成大都市地区。
而其他诸多学者则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功能高度集中,交通不堪负荷过重的人流物流,自然会产生多中心城市布局来解决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过大的设想。
随着土地开发以及旧城改造的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及用地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次级中心开始兴起、城市空间布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结构向组团布局发展。
而城市空间布局影响交通网路格局,
2.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必然引起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变化。
这样原有的出行强度及出行发生点和吸引点就会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出行的强度、出行方向、出行方式选择等方面的变化,原有的交通平衡被打破直到新的交通平衡的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使用强度、混合发展强度等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尽量减少居民跨片区的长距离出行及实现就业与居住之间的平衡布局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多中心空间布局的支持者认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比单核心更能吸引居民远离拥挤的市中心;而家庭和企业也会周期性地调整空间位置来实现居住——就业之间的平衡,可以将城市的交通总量分散在较广的区域来实现缩短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的目的。
我国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城市在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在面对单中心带来的交通拥堵、人口高度密集、环境恶化等困境时大都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设想,希望通过CBD、卫星城镇的建设等手段在市域范围内构建多中心来缓解单一城中心带来的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案例:
日本的东京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是采用大力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方法。
目前,东京市的地铁网络在轨道交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
城市的轻轨与地铁交织形成的轨道交通网历程达2355公里,覆盖了整个东京。
每天承载东京市运送量的86%,运送旅客次数达两千多万人次。
137J其中在规划设计的合理配置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备方面东京的轨道交通可以说是日本大都市轨道交通经典案例。
除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日本东京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式还有:修建环形路、搭建立交桥、设置迂回路、加设车道拓宽道路、发展综合公共交通枢纽站等。
东京都中心区的交通枢纽站有三个主要部分:市区内部的电车地铁之间的换乘、市区与郊区的地铁换乘、新干线等综合换乘体系;有些车站的出口可以直接通达大型商场、娱乐设施以及报货大楼,这样既可以避免人流的二次拥堵还可以缓解路面的交通压力。
此外一些城市采取在市郊建设大型停车场,方便郊区居民通过换乘公共设施的方式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压力。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还采取扩大道路建设来调整交通需求;严格执法、加大对违章车辆的处罚力度也是东京能够保持交通畅通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日本的东京尽管道路比较窄,人口和车辆密度都比较高,但是在早晚高峰期也较难见到道路堵死的情况,即使堵车也是行驶速度较为缓慢而已。
参考文献:
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陈学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模式研究》
林飞.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
陆化普.21世纪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