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市场的论文范文《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摘要:本文从有效市场假设出发,重点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程度。
本文作者通过抽样统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先运用序列相关检验的自回归模型对市场指数收益率数据进行检验,得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弱式有效水平的结论;然后引入事件研究法,通过对超常收益率的测算检验市场是否达到半强式有效,进而阐述如下观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已达到弱式有效水平,但并不具有半强型有效市场的特点。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设;股票市场;有效性;事件研究法0引言1有效市场假设简述2我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分析2.1研究方法根据有效市场的定义,当现在的价格充分反映历史价格信息时,投资者不可能通过股价的历史变动来预测未来股价的变动,此时的市场是弱式有效的。
因此若证券市场达到弱式有效,证券价格时间序列将呈现随机行为,各期证券价格的相关系数将为零。
Fama(1965)通过对1957年年底至1962年9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进行自相关检验,研究美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水平,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很小,并无显著地大于零。
该实证研究说明证券价格的时间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变动规则,因此美国证券市场达到弱式有效水平。
本文也使用序列相关检验研究我国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是否已经具备弱式有效的特征。
首先建立自回归模型:Pmt=θ0+θiPm(t-i)+εi,(i=1,2,…,n)。
其中:Pmt为市场指数在第t期收盘时的数值,Pm(t-i)为市场指数在第t-i期收盘时的数值;θ0为常数项,θi为第t期与第t-i期收益率的相关系数;εt是随机项,其有E(εt)=0,Var(εt)=σ2。
若证券市场达到弱式有效,则Pmt与Pm(t-i)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或者说,其相关系数θi应等于零;反之,Pmt与Pm(t-i)之间的相关系数不等于零。
然而,问题在于证券的后期价格是在前期价格基础上的递增或递减,对前期价格存在依赖关系。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一般采用收益指标而不采用价格指标。
即:Rmt=θ0+θiRm(t-i)+εt,(i=1,2,…,n)其中:Rmt表示第t期市场指数收益率,Rmt=■,Rt-i是证券在第t-i期的收益率;εt是随机项,其有E(εt)=0,Var(εt)=σ2。
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则证券收益率时间序列将呈现随机行为,上式中的θi参数与零相比不应该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2.2样本选取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每日的指数收益,收益采用沪深股市每日指数计算得出。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指数中,选取的样本指数为上证A股指数和上证180指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选取的样本指数为深证成指和深证100R指数。
在样本区间的选择上,本文选择2009年5月4日至2010年5月4日的时间序列作为分析对象。
本文的所有指数数据都来源于大智慧软件。
2.3实证分析利用eviews软件的计算,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深沪股市各综合指数的自回归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当显著水平为5%时,在样本期间,上述4种指数,除深证100R指数滞后4天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他均不具有显著意义,从沪深股票市场所选的市场指数基本上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
这表明我国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基本上达到了弱式有效水平。
3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的实证分析3.1研究方法1969年以前的所有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即无法解决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时的联立假设问题。
1969年,Fama等人在研究配股信息的公布对股价的影响时提出了事件研究法。
该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联立假设问题,它通过考察某一事件的出现对股票价格或收益率的影响来判断市场的有效程度。
如果某事件出现以后,股价能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调整并自动恢复到均衡,从而使得任何以该事件为基础的交易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市场是有效的;反之,市场是无效的。
运用事件研究法,首先要对股票绩效进行评估,本文应用市场模型来评估股票绩效:Rit=■i+■iRmt+μitR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期的实际收益率,■i和■i是根据样本时限内第i种股票的实际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为样本数据估计的参数估计值,μit是第t期的误差项,即残差。
3.2事件选择本文研究的事件为2009年10月20日率先在希腊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考察市场价格对其的反应。
研究时间划分为两个区间:事件窗和后事件窗,本文以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时间t=0为事件日,T=-20~20为事件窗与后事件窗,长度为41天。
以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财务报表所揭示的每股普通股收益的1.0531(2010年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31%)作为2010年的预期,如果2010年年报所揭示的每股普通股收益小于预期,则定义欧债危机爆发为利差消息,以“-”表示;反之,如果实际的每股普通股收益高于预期则为利好消息,以“+”表示。
3.3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在上海市场上涉及金融、钢铁、地产、煤炭等25个行业中各选1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以上证A股指数作为市场指数,同理也在深圳市场上选择25只股票作为样本股,以深证成指指数作为市场指数。
样本时限选取以2009年10月20日为对称轴向前后延伸各20个交易日,即从2009年9月14日至2009年11月17日。
在这期间进行了转、增或配股的股票,本文都进行了复权处理。
3.4实证分析3.4.1计算50家上市公司在研究期间的收益率Rit和市场收益率Rmt,即:Rit=■Rmt=■其中P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期的收盘价;Pi(t-1)是第i种股票在第t-1期的收盘价。
3.4.2对每一只股票i利用Eviews以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其系数■i、■i,再将事件窗内的市场收益Rmt代入各只股票的估计方程中,便可求得各股票在其事件窗内的正常收益■it,即:■it=■i+■iRmt,(i=1,2,...,50;t=-20,-19, 01,…,19,20)其中■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期的正常收益率。
3.4.3计算样本期间各种股票每日的超常收益率,即:ARit=μit=Rit-■it=Rit-(■i+■iRmt)其中,AR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期的超常收益率。
3.4.4计算“+”和“-”组在时间T=-20~20平均日超常收益率,分别计为AAR(+)、AAR(-)和累计平均超常收益率,计为CAAR(+)、CAAR(-):AARt=■■AR■,CAAR=■AARt,(t,T=-20,-19…,-1,0,1,…,19,20)3.4.5利用excel软件,计算上海股票市场样本期间的数据得到表2。
3.4.6利用excel软件,计算深圳股票市场样本期间的数据得到表3。
3.4.7把上述计算结果合成图1和图2。
3.4.8根据事件研究法,假定在一个半强式有效的市场上出现利好消息,那么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负面消息则相反):①利好消息在投资者预料之中,并且投资者对这一利好消息的预期是逐渐形成的,那么股票价格在消息公布之前就会逐渐走高,获得超常收益率;消息正式公布那天股票价格不会由于消息的因素发生波动,从公布的第二天起,该种股票价格趋于稳定,超常收益率消失;②利好消息出乎投资者预期,股价在该消息公布之前不会发生大波动,收益率只是正常收益率,公布那天股价一次性上涨带来正的超长收益率,第二天起股价恢复稳定,投资收益率恢复正常。
从以上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上海股票市场还是深圳股票市场,欧债危机爆发前后的20天内CAAR发生了陡峭的变化,对危机爆发的反应图线也与理论上完全不同,从总体上来说欧债危机的爆发基本上是一个负面的消息,但股票市场价格对这一事件并没有作出合理反应。
这种市场反应说明,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并没有完全、及时地获得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反应,信息提前泄露与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比较普遍。
因此可以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4结论及建议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具备了弱式有效市场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能够比较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但是仍旧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的程度,因而尚存在利用公开信息获取超常利润的可能。
要全面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一方面券商和企业上层人士要依法自律,另一方面应着重加强法制建设,加强证券立法和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做好信息管理和发布工作,将我国股票市场尽快发展为半强式有效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6,(4):13-19.[2]邓子来,胡健.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金融论坛,2001,(10):44-50.[5]FamaE.Efficientcapitalmarkets:Areviewoftheoryandempiricalwork[J].JournalofFinance,1970,25:383-417.[6]Fama,Fisher,Jensen,etal.TheAdjustmentofStockPricestoNewInformation[J].Internat ionalEconomicReview,1969.[7]FamaE.Thebehaviorofstockmarketprices[J].JournalofBusi ness,1965,38:34-106.《中国市场的股票股利偏好现象》摘要:股利指股份公司按发行的股份分配给股东的利润,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发放股利。
股利宣告以及股利发放都会对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甚至短时间内剧烈波动。
与美国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的股利政策较为不同,并且市场更加偏爱股票股利。
本文认为,信号理论和投机性风格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股利股利政策股票股利投机性1、现有的的股利理论主要包括股利无关论、股利相关论、税差理论、代理成本理论2、股利相关理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影响到股票价格2.1、股利重要论。
股利重要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增大,因此,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而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2.2、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3、所得税差异理论。
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2.4、代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