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查房

一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查房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查房
四川省妇幼保健识
概念 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及 脑实质。是儿童、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 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 脓性改变为特征。本病的病死率5%-15%,约1/3幸存儿遗留各种神经系 统后遗症. 致病菌 2/3以上患儿是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2个月以下幼婴和新生儿以及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者,易发生肠 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入侵途径 通过血流即菌血症通过血脑屏障抵达脑膜微血管,细菌直接 进入蛛网膜下腔。其次,肺炎患儿由上呼吸道侵入血流、皮肤、肠道黏 膜、脐部侵入。 临床表现 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进 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 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脑膜刺激征以颈项强直最常见,其他如 kering症和Brudzinski症。
护理措施
维持正常体温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 定期开窗通风,每天定时三氧机消毒空气。每4小时定期测量体温,体温超过 38.5时,及时给与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降低脑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 维持有效呼吸 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7/1-30/1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予头罩供 氧,改善呼吸功能,使P ao2维持在60-80mmhg,于停止头罩供氧,未吸氧下 呼吸稍欠规则,Spo2在正常范围内,血气分析正常。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面色, 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早期预测病情变化。若患儿 出现意识障碍、囟门隆起或紧张度增高、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 四肢肌张力增高为惊厥发作先兆;若呼吸节律深而慢或不规则,瞳孔忽大忽 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应警惕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发生。 2)并发症的观察:患儿出现并发症,预示疾病预后不良。若婴儿经48-72h 治疗发热不退或退后复升,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首先应考虑并发硬脑 膜下积液的可能。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发作,前囟饱满,颅缝裂开,频繁 呕吐,出现“落日眼”现象提示出现脑积水,上述情况发生,应急报告医生, 作好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硬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等各种急救物品 的准备工作,配合急救处理。
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化脓性脑膜炎的预防知识,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 预防皮肤外伤和脐部感染。对恢复期和有神 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与家长一起根据患 儿具体情况定制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功能训练 计划,指导家长具体的护理措施,促进机体 康复。
妊娠中、晚期检测GBS的简介
B族链球菌(GBS)是一种寄生于人类下消化道及泌尿生 殖道的细菌,健康人群带菌率可达15-35%. 妊娠妇女感染GBS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肥胖、糖耐量异常、 多次妊娠、低龄或高龄产妇等。在阴道GBS带菌产妇中, 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低减的发生率显著 高于阴性组,多次妊娠妇女的带菌率明显高初次妊娠者。 对于妊娠妇女及新生儿的带菌率,国内外报道存在差异。 有研究显示,妊娠妇女带菌率为20-26.5%, 新生儿体表 带菌率大致与母体相当。据张景华等调查,我国孕妇带 菌率为8-15%,新生儿带菌率则偏低. GBS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前多根据发病时间、致病菌型及临床特征,将新生儿 GBS感染分为早发感染及晚发感染两种类型。
诊疗计划
1、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内 环境及血糖稳定; 2、需警惕败血症,根据辅助检查进一步选择 抗生素抗感染; 3、头罩吸氧,合理奶喂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4、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功、 肾功、电解质、血培养。
病史回顾
1.27 入院前1小时,患儿出现气促,约55-60次/分,无发绀,无呻吟、口吐 泡沫,反应可,吃奶可,无发热,无咳嗽、流涕。辅助检查 血培养(-), 血气分析PH 7.388,PCO2 20.3mmhg,PO2 169mmol/l,BE -13,SO2 100%; 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左肺下野淡斑片、结节影,考虑感染可能, 腰椎穿刺提示蛋白质64.2mg/dl(15-45mg/d),白细胞52x10*9/L(0-30)脑 脊液培养(-);PCT20.37 ng/ml (<0.5 ng/ml )CRP50mg/l (0-10mg/l) 提示感染很重。给予美罗培南Q12h抗感染,头罩吸氧5L/min,及静脉营养 支持。 1.28 奶量增加.CT提示双肺炎症. 1.30 停止头罩吸氧. 2.1 颅内彩超未见异常. 2.2 复测血常规白细胞数12.98 x10*9/L正常,中性粒细胞55% (31%40%), 证明抗生素有效.腰椎穿刺提示蛋白质68.3mg/dl. 2.6 奶量增加到80-100ml,转入普通间47床继续治疗. 2.9 全身出现荨麻疹,请皮肤科会诊,建议用扑尔敏,炉甘石,氢化可的松,vc 抗过敏治疗.腰椎穿刺提示蛋白质降到49.4mg/dl,CRP14mg/l (0-10). 2.10 复查降钙素0.42ng/ml ,停用美罗培南抗生素.
入院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有肺部感染,败血症基础, 查血象生后查血象及PCT升高,查脑脊液检查白细 胞计数 52.0×10~6/L明显升高,故诊断 2、新生儿肺炎:患儿系新生儿,产前有胎膜早破2 小时,生后24小时内出现气促,查体呼吸急促,63 次/分,故临床诊断,考虑宫内感染所致,待血常规、 PCT及胸片进一步明确 3、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系早期新生儿,生后24小 时内发病,生后查血象及PCT、CRP均升高,待血 培养进一步明确。
用药观察 对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应注意预防真菌感染,常见的真菌种 类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等,其中白念珠菌的 感染最多见,白念珠菌致病具有多变性,包括念珠菌血症、外阴 阴道念珠菌病、皮肤黏膜念珠菌病、脏器感染等,其中呼吸道感 染发病率最高。然而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 乏特异性,难以获得组织和病原学的证实,病情易被原发病或其 他并发症掩盖,造成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 的病人经确诊时往往感染较严重,加之本身机体状态比较差,故 感染较难控制。未及时处理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可达30 %一80%。 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少量多餐,细心喂养,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皮肤破损 及时为患儿修剪手指甲或戴脚手套,防止患儿抓伤皮肤,荨麻 疹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预防误吸 专人喂养,合理体位,及时清理呼吸道。 给予家长安慰,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做好护患沟通。
1)早发型感染:多发生在出生后5d内,占新生儿GBS感染的80%, 出生后6h发病者占到50%。母婴垂直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主 要临床表现为肺炎和败血症。 GBS肺炎呼吸系统症状较严重, 可表现为紫绀、呼吸暂停、呼吸窘迫。据调查,早发型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依次如下:呼吸窘迫(74%)、体温不稳(68%)、紫绀 (63%)、低血压(42%)和嗜睡(42%)。胸片以炎症浸润片状 阴影及云絮状改变为主。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严重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例如呼吸循环衰竭、代谢紊乱、长期的神经 系统后遗症等,其中前两者是GBS 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2)晚发型感染:多见于出生后5-7d,约占20%。可由产时垂直传播, 也可由出生后水平传播。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常呈隐匿性发病。 临床表现有发热、昏睡、颅内高压等,如伴发败血症则预后较差. GBS无论在国内、外都是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一种常见致病菌。 在孕中、晚期对所有孕妇进行筛查非常必要。对那些有带菌可能 的高危孕妇还应在产前及产时反复进行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对 那些有可能出现母儿感染的孕妇,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避 免感染可能给母婴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何解 决耐药问题以及找出疫苗的最佳品种和最佳应用时机,正是今后 的研究方向所在。
一般情况
患儿,男,23小时,因“气促1小时。”于2015-1-27 09:54 入院。系G2P2孕39+2周于10时03分经阴道娩出。其母系瘢 痕子宫。产前胎膜早破2小时,无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羊水 Ⅰ°粪染,脐带绕颈无,出生体重3400g,Apgar评分1-510分钟分别为10-10-10分。 入院查体:T 36.5℃,P 136次/分,R 63次/分,SpO2 96%, 足月儿貌,反应好,前囟平软,面色红润,呼吸急促,前囟 平坦,软,双肺呼吸音双侧对称、清晰,心音有力,律齐, 未闻及杂音,腹柔软,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 反射顺利引出。辅助检查:床旁血气分析:PH 7.388,PCO2 20.3mmhg,PO2 169mmol/l,BE -13,SO2 100%。
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气促,Be -13 与肺部炎症有关 潜在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潜在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 增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抗利尿激素异常 分泌综合征、脑积水、废用综合征、二重感染等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全身过敏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痒有关 有误吸的风险 与感染、食道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有 关。 焦虑(家长) 与疾病预后不良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