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武威市民勤县瑞安堡调查刘冰涛(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瑞安堡坐落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距民勤县城3.5公里。
它本为民国时期民勤县地方保安团长王庆云的庄堡,建成于1938年。
瑞安堡集地方庄园建筑艺术和军事防卫功能于一身,整个庄堡沿中轴线对称,三道大门迭次。
如今,瑞安堡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美学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保护瑞安堡任重道远。
关键词:瑞安堡;武威市民勤县;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73-03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处,有一片绿洲———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古代这里称为“潴野泽”。
从2800多年前始,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瑞安堡为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庄堡。
对瑞安堡的研究国内众多,冯琳在《甘肃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比较研究———以天水胡氏居民和武威民勤瑞安堡为例》中提出,瑞安堡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并带有勇武狭义。
亢骜在《“一品当朝”瑞安堡》中详细解释了瑞安堡“一品当朝”的建筑构造。
李进民也在《民勤瑞安堡》中将瑞安堡的建筑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梁赟在《西北大宅门民勤瑞安堡》中称瑞安堡为“小皇城”、“大宅门”,详细分析了瑞安堡建筑所用材质。
胡杨在《秘密的庄园———瑞安堡》中认为,瑞安堡修建的经济来源是民勤作为丝绸之路驿站时,积累了众多财富。
本文就瑞安堡的历史发展演变、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进行了描述,并将瑞安堡置于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实地考察访问,结合瑞安堡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保护政策,总结出了瑞安堡的历史、美学和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希望对保护珍贵的文化财富做出贡献。
一、文字中的瑞安堡:历史演变(一)王庆云简介瑞安堡俗称“王庆云堡子”,是民国时期地方保安团团长王庆云的私人庄院。
王庆云(1892-1951年),谱名生藻,字瑞庭,民勤县三雷镇三陶村人。
王氏家族经过数代人的苦心经营,清末始发迹,王庆云祖上十分殷富,乡下有深宅大院。
1931年,王庆云任保安团团长,一时声势煊赫。
凡是马步青在民勤县的一切军需物资都经其手摊派催要,最后贡入军中。
瑞安堡就是在王庆云那这时候抽调全县的能工巧匠、人力财务修建的。
对于王庆云修建瑞安堡的财产来源一直颇有争议,1940年,在武威师范学院读书的杨澄远与同学联名状告王庆云,罪状是:王庆云任教育局长时,贪污学粮折价白洋3000余元;任军需采购站站长期间,摊派柴草贪污白洋1万余元;任保安团团长时,向全县摊派“劳军捐”,抽成卷入私囊。
但状告无果。
1951年,59岁的王庆云被人民政府作为恶霸地主公审枪决,家产没收后分给了全县的穷人,瑞安堡成为县良种场办公使用,这也就使瑞安堡在“文革”时躲过了一劫。
但事实上,王庆云作为地方绅士也做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他在三雷本地主持修建了三所青云私立小学,同时也参与了民武大路和外河修建等工作。
我们根据他的家族史也可以发现,瑞安堡所在地是其祖上于清末时购置,该堡修建目的是为防御强盗,保护家人,且王家经营着自己的商号、车马店,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于此,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他。
(二)马仲英屠城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战乱数十年,百姓苦不堪言。
1929年马仲英屠城,更是民勤空前绝后的一场浩劫。
民勤川湖四坝遍布,寨堡数百座,成为主人和乡邻避匪躲贼的小型城堡,瑞安堡正是这段历史的一个浓缩和实录。
马仲英,回族,原名马步英,1912年生于甘肃临夏(河州)牟尼沟,马步芳之堂弟。
甘肃自1925始,归于国民军的统治之下,成为冯玉祥发展“大西北主义”的重要基地之一。
当时马家军阀对国民军的统治十分不满,在伺机行动。
在血洗天水、屠城永昌后,1929年,马仲英率部抵达民勤马莲泉,村民都闻风躲进了堡子里,马部使尽各种手段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引了出来,顺利进入堡子,将堡子中的村民全部赶尽杀绝。
马部屠杀了民勤城内4600多人,绝大多数被刀砍死,妇女悉数被奸,惨不忍睹。
马部攻城之际,有很多志士仁人,或为自己职责,或为存于心中之正义,勇敢地投入了这一场敌我悬殊的战斗中。
瑞安堡堡主的兄长王步云时任民勤县教育局局长,在保护师生时惨遭杀害,县人念其有功,遂将王庆云录用为教师。
这一时期的回民起义是王庆云修建瑞安堡的重要起因。
(三)瑞安堡的得名及设计者在瑞安堡的门楣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砖雕匾额,是当时瑞安堡落成时所题:杜工部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此老胞与为怀深情若揭,今瑞庭筑宅同人睹此规模,思拟嘉名。
余谓瑞庭身任保安职责,工艺之兴虽为创垂计,而修己安人,以安百姓,实欲保障地方,作国家干城。
梁雾栋云:“不独为一家瑞,且为一邑瑞,并为一国瑞。
”名义所关,故取“瑞”、“安”二字以赠之云。
举人卢殿元撰,局长李发荣校,会长姜振邦书。
落成文字优美,是现唯一留存的原始文字材料,是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赠言以杜甫诗句开头,表达堡主同情文化人贫寒生活的情怀。
后面几句有两层含义:一层为瑞安堡修建保障了地方安全为国家做了重要的安全屏障;一层为是为什么取名瑞安堡,因为王庆云字瑞庭,又担任保安团长,同时“瑞”、“安”还有“吉祥”、“平安”的意思。
名中寓意,义中藏名。
“家瑞”、“邑瑞”、“国瑞”道1732016-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化研究出当时人们企盼国泰民安,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瑞安堡的设计者在《民勤瑞安堡》中有所提到,“据参加过瑞安堡修建的耄耋老人们说,瑞安堡的建筑结构是堡主从清华大学请来的教授按照自己的意思设计的”。
在独特的设计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堡主王庆云的雄心壮志,对后人的至高期望,希望可以高官厚禄,光宗耀祖。
二、建筑视野下的瑞安堡:遗物与遗迹瑞安堡设计独特,造型宏伟。
庄堡坐北朝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6米,堡墙高10米(包括女墙),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
有一堡门,内迭次两道大门,三道门同在瑞安堡中轴线上。
堡内有大小院落8个,房屋140多间,三层小木楼一座,堡墙上有7座亭台楼阁及一条绕环四周的人行道。
堡内还设有暗道、暗室和砸孔等防御设施。
它既为庄园住宅,又是防御堡寨,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
这一部分我们将瑞安堡分为两部分,来进行其内部结构的详细描述,即它作为庄园住宅的艺术性和作为防御工事的科学性。
(一)作为庄园住宅的瑞安堡瑞安堡是堡主的私人住宅,作为庄园住宅现存遗迹有:南墙的堡门、文楼、武楼、门楼;前院的草料棚、车手屋、雇工住房、马棚;中院的四合院;后院的中西式客厅、祠堂、佛堂。
1.在堡门所在南墙,上方的三座小楼,这三小楼代表文官武将一起辅佐皇帝,暗含主人文武双全的意思,体现了堡主一心想要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心情。
(1)堡门。
瑞安堡的堡门,固若金汤,门扇用12厘米厚的松木板做成,上包有一层铁皮,子弹难以打穿,门上有2571颗蘑菇钉,门洞高3.66米,深7.6米。
最令人瞩目的是大门的机关锁,里外有三道扣,铆铞、铁钩和木杠子,关起来严丝合缝,显示出工匠的高超技艺。
(2)门楼。
门楼位于堡门正上方,门楼也叫皇楼。
(3)武楼。
武楼位于门楼西面,下面四角飞檐,上面六角攒尖,犹似古代武官之帽,楼顶有24个弯曲的木头编制,代表24节气,意为大自然轮回转动,永无止境。
(4)文楼。
文楼位于门楼东面,犹似古代文官之帽,文楼里有一暗室,用作关押家族中违背家规之辈,战时用作暗堡,抗击敌人。
暗室内设通气孔,关押其内的犯人不会窒息而死,极具科学性。
2.前院,从堡门进入,有草料棚、车手屋,西面是雇工住房、马棚和一条通往堡墙上面的斜坡马道,过去为直上直下的通道,现改为台阶,方便游客上下。
3.中院,连接前院和中院的是二门,又叫华大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
门两边的壁画是民勤县现代画家赵广文先生的《莺歌图》和《燕舞图》,取“莺歌燕舞”之意。
以二门为界,堡门大体分为前后两部分,主要建筑在后半部分,是王氏家族的重点生活区域。
中院是由东西厢房和左右倒座围成一回廊形四合院,是掌柜或管家记账、议事和住宿的地方,也是亲戚朋友等客人留宿的居所。
中院的院顶完全被一棵椿树和一棵槐树茂密的枝叶所覆盖,看不到天空,没有一丝阳光照射进来。
椿树枝繁叶茂,生长十分旺盛,包含春光满园、家庭兴旺和子孙满堂的寓意,还可驱赶蚊蝇。
而这棵槐树与门口的两棵槐树相呼应,代表王氏家族,门第是“三槐望月”或“三槐世泽”,后来门口的一棵在五十年代末被良种场子砍伐了。
4.三门,三门也叫街门,扁为“琅嬛福地”,琅嬛意思是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这里意喻瑞安堡是一块风水宝地、世外桃源。
三门两边的壁画是民勤县文化馆副张有才的为《华岳雄姿图》和《黄岳腾云图》。
三门设计精妙,具有徽商建筑的风格,“前歇山,后盝顶,顶有天窗”,东西各设有一个耳门通往后院。
三门位于瑞安堡的中心,下雨时,屋顶流下来的雨水和院内的雨水汇聚到一起,代表四水归堂、八方聚财的意思,因此三门也是瑞安堡的聚宝盆。
三门对面的墙面上原是民勤画家赵儒清的一幅“九猴夺印”的油画,现为其子赵广文的一幅山水画。
5.后院,由中西式客厅和东西两小院构成。
中西式客厅是后院的中心建筑,从外观上看像一口棺材,谐音升官发财,客厅北上为主人住房,南下为客厅,中间是过厅,是堡主和夫人就寝会客的地方。
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住在这里时,将中西式客厅的左右墙向外延伸至廊柱,由原来五间变为十间,安装了现代门窗。
东小院和西小院中西式客厅将后院分为东西两小院,东小院回廊四绕,北面是祠堂,供奉祖先,召开家庭会议,祠堂宏伟气派,骨架为四梁八柱,有较大地震时墙倒梁不塌,它有十八扇花格子门可以打开,光线充足。
每逢节日堡主一家在此烧香祭拜祖先。
西小院建筑和东小院较为相似,北面是佛堂,堡主年幼时母亲去世,他由信佛的嫂子抚养长大,他修建了这座佛堂让嫂子修行念经。
佛堂里供着观世音菩萨和善财龙女。
(二)作为军事防御工事的瑞安堡后院向里通过木梯是瑞安堡的二楼,上面的建筑多用于防御强盗。
1.双喜楼,又称绣花楼,是三层小木楼,是瑞安堡建筑的精华部分,姑娘们绣花和出阁就在这里,双喜楼的二楼有一暗道,暗道沿着北墙修成一个长达60米的夹蹭,一端与后小院相接,可以将生活垃圾通过暗道运出堡外,另一端与二道门的东小门相通,用于藏粮、藏身和储存武器弹药。
双喜楼的木梯直达堡墙上面,木梯连升三级,寓意节节高升。
2.逍遥宫,逍遥宫在双喜楼的后面,是主人娱乐的地方,可以打麻将、下棋和听小曲。
堡墙上面建有高两米的女墙,墙上到处都有射击口。
三角形的射击口里大外小,中间隔开,子弹从外打不到在堡墙上射击之人。
3.瞭望台,瞭望台在逍遥宫西面,分为哨台和哨室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