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高中一年级历史单元测试卷(一)(《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本卷共二大题,满分100分,附加题供选作,45分钟完卷)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并领导过南昌起义的是()A、朱德、贺龙、刘伯承B、朱德、周恩来、陈毅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D、朱德、林彪、彭德怀2、毛泽东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是出自()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B、限制富农 C.保护富农 D.中立富农4、1999年8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方志敏同志诞生一百周年》(J)1999-8纪念邮票,全套2枚。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根据地中,由方志敏领导创建的是()方志敏像坚贞不屈A、鄂豫皖B、闽浙赣C、海陆丰D、湘赣5、开始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A、“八一”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三湾改编D、井冈山会师6、促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有()①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②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中国③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无暇顾及东北④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民主运动组织是()A、中国民主政团同盟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C、中国左翼作家联盟D、中国东北抗日联军8、“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其“态度”的实质是()A、不抵抗政策B、幻想国际援助C、等待日本主动撤兵D、攘外必先安内9、下列各项与蔡廷锴无关的是()A、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B、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C、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10、导致蒋介石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中共的斗争C、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D、英美的支持1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北上抗日C、实现战略转移D、开创陕北革命根据地12、在红军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四渡赤水13、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A、八七会议上B、遵义会议上C、瓦窑堡会议上D、洛川会议上14、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B、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D、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自身问题15、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的地点是()A、吴起镇B、瓦窑堡C 、遵义D、会宁16、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哪一重大事件()A、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B、发布了“八一宣言”C、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瓦窑堡会议旧址内景策略》的报告17、奠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的是()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瓦窑堡会议的决议D、《论持久战》18、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B、宣传了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民族觉醒C、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先河D、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B、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20、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张学良、杨虎城B.中共代表团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D.各阶层人民的愿望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移,是闻名世界的壮举。
长征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成为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世界上广为传颂的英雄史诗。
(26分)材料一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材料二红军长征的图片遵义会议旧址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吃的野菜、穿的蓑衣材料三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云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战略转移。
这里的“转移”是指(3分)()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2)遵义会议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3分)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3)材料三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和“更喜岷山千里雪”分别指什么事件(6分)(4)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8分)(5)长征的胜利具有哪些伟大的历史意义?(6分)2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继而把整个东北作为它的殖民地,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使中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的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是指什么事件?(2分)(2)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态度和行动分别是什么?(6分)(3)日本帝国主义并没有满足既得利益,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4)从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4分,任答两点即可)附加题(共20分)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1937年2月10日.)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3)什么事件标志着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3分)(4)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
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一)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C (2)C (3)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夹金山)(4)党内“左”倾错误;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5)长征胜利历史意义: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了自然险阻,战胜了党内分裂危机,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革命的火种。
22、(1)九一八事变(2)中共的主张和行动: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的核心力量。
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张和行动:实行不抵抗政策,密令张学良撤出东北,使东北三省沦陷,派日伪军夹击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3)华北事变(4)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或“召开瓦窑堡会议”或“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领导一二·九运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4分)附加题(1)反蒋抗日。
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
(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全国抗日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西安事变(4)拥(联)蒋抗日。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