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西方经济学一.简述1.规模报酬、规模经济及二者的联系2.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用什么办法使其发生变动3.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4.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用途分别表示什么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文字和图形公式表示6.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绝对守土消费理论7.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8.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二.论述1.浮动汇率下的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效果2.新凯恩斯主义图画解释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3.三级价格歧视,具备的条件,具体做法4.评价各种市场结构经济效率2004年一.名词解释(5×8’)1. Ed与Es2. MC与MR3. 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4. 法定准备率与贴现率5. 菜单成本与效率工资二.判断正误,并简单说明理由(5×4’)1.某种物品越易被替代,其需求越缺乏弹性2.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3.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4.引起实际Y扩大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长期总供给增加的因素5.银行合意的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大三.简答(5×10’)1.试用基数效用分析推导效用曲线2.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长期均衡3.推出三部门经济IS曲线方程,并说明IS移动的因素4.推导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方程5.已知完全竞争厂商:STC=0.1Q³-2Q²+15Q+10试求(1)当P=55时,Q与L为多少(2)当P下降为何值时必须停产(3)厂商短期供给函数四.问答(2×10’)1.试分析完全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怎样实行一、二、三级价格歧视2.用IS-LM-BP模型解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2005年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2、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3、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4、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5、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二、判断1、石油价格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需求会越来越缺乏弹性2、收益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MPL曲线没有递增区间3、根据经济理论,就业歧视产生工资差别4、政府税收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5、货币乘数等于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率三、简答1、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2、试说明垄断产生的原因3、试推导LM曲线并说明使LM曲线移动的因素4、试说明新古典经济模型的缺陷5、边际效用论者是如何解释钻石与水之谜的四、论述1、寡头垄断市场有哪些特征?古诺模型是如何说明寡头厂商的产量的?斯威齐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厂商价格刚性现象的?2、在固定汇率制和失业条件下,若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运用IS-LM-BP模型说明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名称:西方经济学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每道8分,共5道)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2.博弈论和纳什均衡3.J曲线和BP曲线4.哈罗德模型和哈罗德的不稳定模型5.缺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道4分,共5道)1.经济学家计算的利润小于会计师计算的利润2.3。
4。
5均缺三、简答题(每道10分,共5道)1.边际报酬规律与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各自的内容以及两者的区别2.比较不同的市场组织形式的经济效率3.推导三部门经济的财政政策乘数,并分析各参数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5.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者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方面的分歧四、论述题(每道20分,共2道)1.用图示分析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均衡价格的变动2.用动态的AD-AS模型分析滞胀2007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一.问答题,60分1.简述序数效用理论。
2.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3.简述“看不见的手”原理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4.简述LM曲线以及LM曲线的移动。
5.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6.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二.计算题,30分(只记得大概内容了,不过考得也很容易)1.给出STC=f(Q),计算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和最少平均成本。
2.国民收入核算。
GDP,GNP.......三.论述题,60分1.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何借鉴作用?2.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波动原因的比较。
西方经济学2008真题简述5*9'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2.社会福利函数3.寡头市场弯折的需求曲线,4.新凯恩斯主义对短期总供给的推导5.说明石油价格上涨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论述3*20'1.运用新贸易理论说明部门内贸易的原因2.通货膨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计算3*15'1.关于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的计算2.关于最优效用数的计算3.关于总需求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2010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1.列举影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挤出效应。
2.画图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和条件。
3.简述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的主要理论贡献。
4.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联系?5.即使经济是完全竞争的,当存在公共物品时,为什么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6.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应当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二、计算题(共2题,第7小题16分,第8小题14分,共30分)7.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3Q,成本函数为TC=Q2+2Q。
(1)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如果政府试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到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3)如果政府对该垄断厂商征收一笔固定的调节税,以便取得该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那么这笔固定税的总额应是多少?(4)以上两种方法对消费者会产生什么影响?8.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函数C=1400+0.8Y d,投资函数I=200-50r,税收T=0.25Y,政府购买支出G=200,名义货币供给M=90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函数L=0.4Y-100r。
求:(1)总需求函数;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2)当总供给函数为Y=3350+400P时,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3)假设该经济的充分就业收入为3800,如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现充分就业,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多少?此时利率将变动到多少?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共2页,第1页三、论述题(共2题,第9小题16分,第10小题24分,共40分)9.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分别举例说明。
10.请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AD),并解释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为什么呈现这种形状。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11.利率与汇率的变动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下表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日期1年期存款利率(%)1年期贷款利率(%)日期1美元兑人民币(元)2002.02.21 1.98 5.31 2002.2.21 8.2766 2004.10.29 2.25 5.58 2005.2.21 8.2765 2006.04.28 2.25 5.85 2005.7.20 8.2765 2006.08.19 2.52 6.12 2005.7.21 8.1100 2007.03.18 2.79 6.39 2006.7.21 7.9897 2007.05.19 3.06 6.57 2007.2.21 7.7408 2007.07.21 3.33 6.84 2007.7.20 7.5712 2007.08.22 3.60 7.02 2008.2.21 7.1503 2007.09.15 3.87 7.29 2008.7.21 6.8271 2007.12.21 4.14 7.47 2009.7.21 6.831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请分析利率与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2011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1.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2.简要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3.简述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藤森的主要理论贡献。
4.价格变动的两重效应分别是什么?以正常商品为例,作图说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
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要涨价,收入会增加。
对这两种议论你有何评价?6.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二、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7.一垄断企业能以常数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生产,AC=MC=5,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为Q=53-P。
试求:(1)该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市场产量由两家厂商提供,即Q=Q1+Q2,两家厂商有相同的生产成本,且这两家厂商按古诺模型进行决策,求这两家厂商的反应函数。
(3)计算古诺均衡时,两厂商的产量、利润及市场均衡价格。
8.假设某国宏观经济关系如下:消费C=90+0.9Y d,税收T=13Y,投资I=200-1000R,政府购买支出G=710,货币需求为L=Y-10000R,货币供给为m=M/P=500,物价P=1。
(1)求IS、LM曲线;(2)求均衡收入和利率;(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Y F=2400,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分别采用增加政府支出及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办法,各需要多少数额?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共2页,第1页三、论述题(共2题,第9小题22分,第10小题18分,共40分)9.画图并说明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中,TP曲线、MP曲线和AP 曲线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短期内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短期生产中厂商的理性选择在生产的第二阶段上?10.运用名义工资粘性模型推导短期常规总供给曲线。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11.下表是我国2010年1月—10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情况。
在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和“苹什么”等词汇在网络上流行。
中国2010年1月—10月的CPI变化情况月份CPI(%)2010.10 4.402010.9 3.602010.8 3.502010.7 3.302010.6 2.902010.5 3.102010.4 2.802010.3 2.402010.2 2.702010.1 4.40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2010年中国多种商品涨价的主要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