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地方人民政府运行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第四章 地方人民政府运行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一) 地方 人民 政府 全体 会议
●是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全体组成 人员参加的一种会议形式。
(二) 地方
●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的主要会议形式, 是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经常性会议。
人民 政府 常务 会议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的功能
(一)决策功能
(二)协商功能
●是地方政府处理日常工作最经常召开的一种 会议形式
(二)专题会议
●如防汛专题会议、社区环保专题会议、旅游 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等。
(三)学习会议
●主要内容是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社 会管理等知识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以适应快 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自身工作的需要。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从责任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政治责 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责任制度
●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对同 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 责任的制度。
(二)行政责任制度
●地方人民政府除了要向本级 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以外,还 必须服从上级政府,接受上级 政府的领导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权限
●另外,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种原因, 我国在某些地区形成了一些特别制度,宪法、法律授予这些特别 地区政府特殊的行政立法权限。这主要包括:
1. 经济特区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第二,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 制建立在合议制的基础上,体 现了合议制的优点。
●第三,行政首长在他的任期 内对他领导的行政机关法定权 限内的工作绩效负有完全责任。
●第四,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 负责相结合。现代政府机关, 一般由若干成员组成领导班子。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
一、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权限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权限即是指地方人 民政府制定地方规章的权限。
●其立法范围为:(1)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2)属 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主要包 括:有权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的草案;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将法 律、行政法规具体化;在地方政府职权范围内,制 定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
与立法机关的立法是相区别
的,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立法权力性质不同。 第二,立法规范的内容不同。 第三,立法的效力不同。 第四,立法的程序不同。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一、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内涵
(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规章
●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为执行 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全面领导权。 (2)最后决定权。 (3)人事提名权。 (4)全面负责任。
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体制
三、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 制既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又反映了人民民主管理; 既体现了首长制的优点, 又反映了合议制的优越性。 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 制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 的原则。
四、地方人民政府问责
三、地方人民政府公文的格式规范
四、地方人民政府公文的办理程序
引言
●地方人民政府运行主要依靠一 整套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或体 制,这套制度主要包括领导体制、 会议制度、行政立法制度、责任 制度和公文制度。这五个方面的 制度相互联系,共同展现了地方 人民政府的权力使用、职能履行 和责任承担的运行机制。
议题涉及有关部门的,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求充分协商和征求意
避免决策失误。
见,并可要求相关部门
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
决定即是地方人民政府
就某个问题的最后决定。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
三、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的特点
(一)会议程序的 法定性与规范性
●在行政首长缺席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召开。 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行政首长对于 地方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 定权,其他政府组成人员只是行政首长的助 手并对行政首长负责。
●亦称首长负责制、首长制或独任制, 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 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 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定权,并对此全 面负责的行政领导制度。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体制
二、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的内涵
●这里的“负责”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就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而言, 地方行政首长代表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这是指行政 机关对于权力机关的责任制度。
(二)决策过程的 科学性与民主性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讨论决定的是地方重大 决策事项,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会议遵循依 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
(三)形式多样 性与内容层次性
●地方人民政府的会议形式包括全体会议、 常务会议、办公会议、专题会议、学习会议、 碰头会议等多种形式,以解决各种不同类型 的问题。
一、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内涵
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权限
三、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程序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一、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的内涵
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公文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地方人民政府公文的行文规范 三、地方人民政府实践中的责任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公文的种类
(三)法律责任制度 主要内容 (四)社会责任制度
●是对地方行政法主体不履 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行政行为违反了法律规范所 必须承担后果的规定
●是对地方人民政府正确处理与 社会、市场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 系,努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相关规 定。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三、地方人民政府实践中的责任制度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的总称。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则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的行政 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 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 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公文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公文的种类
●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公文 分别有上行文3类、平行文1类和下行文9类,共计13类。
(一)上行文种类
1. 报告 2. 请示 3. 议案
(一)
党内
•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
纪律
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追究
条例》等来实现对党员的党内责任追
究制度。
(二)
决策责 任制度
•主要包括:责令改正;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 予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给予行
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 目标 责任 制度
•比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 任制、劳务经济目标责任制、节能目标责任制、安全 管理目标责任制等。
三、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程序
5.解释与备案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一、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的内涵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是指对各级地方政府在各 自所辖行政区域内未能按 照宪法和法律履行职责所 应当承担的后果作出相关 规定的制度。
●从负责任的对象来看,地方人民政 府责任制度包括三层责任:地方人民 政府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任; 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务院和上一级人民 政府负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对地方人 民群众负责任。
第四章 地方人民政府运行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体制
一、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体制的演变 二、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的内涵 三、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
一、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地方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的功能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
三、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的特点 四、地方人民政府其他会议形式
(三)征询功能
●决策是行政首长领导 地方人民政府工作的基 本职能和中心环节,行 政首长的正确决策离不 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而决策的民主化主 要通过地方人民政府的 会议得以实现。
●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 是法定的解决地方人民 能够发挥集思广益、 政府工作重大事项的会 群策群力的作用,集 议,层次高,权威性强, 中众人智慧,为政府
一、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内涵
(一)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含义
●对于行政立法的理解,目前在行政 学界和法学界尚不一致,主要有广义 和狭义两种观点。
●广义的行政立法观认为,行政立法 是泛指行政性质的立法,其内容是关 于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 政部门法。
●狭义的行政立法定义,地方人民政 府行政立法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 民政府制定和发布规章的活动。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四、地方人民政府问责
●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 究责任的制度,其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 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现代政府强化 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