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

杯中水位 + 斟水速率 + + 决定添水 水位差 + 期望水位
3、 基本概念
反馈回路的极性:反馈回路的极性取决于回路中各因果链符 号。回路极性也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回路的作用 是使回路中变量的偏离增强,而负反馈回路则力图控制回 路的变量趋于稳定。 确定回路极性的方法 若反馈回路包含偶数个负的因果链,则其极性为正; 若反馈回路包含奇数个负的因果链,则其极性为负。
4.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步骤
问题的识别 。
确定系统边界,即系统分析涉及的对象和范围。 建立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写出系统动力学方程。
进行仿真试验和计算等(Vensim软件)。 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寻找最优的系统行为。
Contents
1 2 3 4 5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步骤 系统动力学实际案例
1970-80年代发展成熟

1990-广泛应用与传播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中国的系统动力学发展 杨通谊教授 王其藩教授 许庆瑞教授
Contents
1 2 3 4 5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步骤 系统动力学实际案例
2、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基本概念
(一)流程图(Flow Diagram)
流程图常用符号

流位
流率
源与汇
参数
辅助变量
【例】进行存款活动时,存款与利息的因果关系反馈回路可表 示为:
可用流程图描述以上因果关系反馈回路为:
其中: 存款为状态变量 利息为流率变量 利率为辅助变量
(二)系统动力学方程
水平方程(L)、速率方程(R)、辅助方程(A)、常量方
3、 基本概念
反馈系统: 反馈系统就是包含有反馈环节与其作用的系统。它要受系 统本身的历史行为的影响,把历史行为的后果回授给系统 本身,以影响未来的行为。如库存订货控制系统。 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就是由一系列的因果与相互作用链组成的闭合回 路或者说是由信息与动作构成的闭合路径。
3、 基本概念
因果回路图(CLD): 表示系统反馈结构的重要工具,因果图包含多个变量, 变量之间由标出因果关系的箭头所连接。变量是由因果 链所联系,因果链由箭头所表示。 因果链极性:每条因果链都具有极性,或者为正(+)或者为 负 (-)。极性是指当箭尾端变量变化时,箭头端变量会 如何变化。极性为正是指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极 性为负指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延迟,因此处理问题必须从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角度出发。
许多问题中既存在如经济量那样的定量的东西,又存在
如价值观念等偏于定性的东西。这就给问题的处理带来 很大的困难。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MIT和福瑞斯特(Jay W. Forrester)
1950-60年代SD诞生

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
世界动力学、经济长波模型
构变化来获得较优的系统行为。 系统动力学就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对系统结构进行 仿真,寻找系统的较优结构,以求得较优的系统行为。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把系统的行为模式看成是由系统内部的信息反 馈机制决定的。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 DYNAMO仿真语言和Vensim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 系统的仿真,可以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 态关系,以便寻求较优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3、 基本概念
水平变量和速率变量的符号标识:
水平变量用矩形表示,具体符号中应包括有描述输入与输 出流速率的流线、变量名称等。
速率变量用阀门符号表示,应包括变量名称、速率变量控 制的流的流线和其所依赖的信息输入量。
3、 基本概念
延迟: 延迟现象在系统内无处不在。如货物需要运输,决策 需要时间。延迟会对系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 要刻画延迟机制。延迟包括物质延迟与信息延迟。系统动 力学通过延迟函数来刻画延迟现象。如物质延迟中 DELAY1,DELAY3函数;信息延迟的DLINF3函数。 平滑: 平滑是指从信息中排除随机因素,找出事物的真实的趋 势,如一般决策者不会直接根据销售信息制定决策,而是 对销售信息求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系统动力学提供 SMOOTH函数来表示平滑。

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某些国家 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城市人口剧增、失业、环境污 染、资源枯竭。这些问题范围广泛,关系复杂,因素众多, 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各问题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且往往存在矛盾的关系,
例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等。
许多问题如投资效果、环境污染、信息传递等有较长的
3、 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一个突出的优点在于它能处理高阶次、非线 性、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系统的问题。 高阶次:系统阶数在四阶或五阶以上者称为高阶次系统。典 型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阶数则约在十至数百 之间。如美国国家模型的阶数在两百以上。
多重回路:复杂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回路数目一般在三个或 四个以上。诸回路中通常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起主导作用 的回路,称为主回路。主回路的性质主要地决定了系统内 部反馈结构的性质及其相应的系统动态行为的特性,
Contents
1 2 3 4 5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步骤 系统动力学实际案例
3、 基本概念
系统与反馈: 系统: 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元素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为同一目的完成某种功能的集合体。
反馈: 系统内同一单元或同一子块其输出与输入间的关系。 对整个系统而言,“反馈”则指系统输出与来自外部环境 的输入的关系。
注意:(1)赋值方程中不能出现时间下标 (2)模型中每一个状态变量方程都必须赋予初始值, 因此每个L方程后都必须跟随一个N方程
Contents
1 2 3 4 5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步骤 系统动力学实际案例
4、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任务调研 问题定义 划定界限 反馈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变量定义 建立方程 建立模型 模型模拟 模型评估 政策分析与模型使用 修改模型 系统分析
程(C)、初值方程(N)。
⑴水平方程:水平方程描述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存量(状态
变量,LEVEL)变化的方程。
积分方程表述:
以上积分方程表示状态变量在t 时刻的值等于状态变量
初始值加上在[0,t]这段时间净流量变化对时间的积累。
在系统动力学中用差分方程表述:
速率方程是表示在时间间隔 DT 内流量是如何变
(一)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控制论
决策论
系统 分析
仿真
根据信息和 反馈控制、 评价准则, 自动调节、 用数量方法 时间滞后和 寻找或选取 噪声干扰等。 最优决策方 尤其是反馈 案,是运筹 控制理论 学的一个分 支。
从系统的观 点出发,采 用各种分析 工具和方法 对问题进行 研究。
仿真模型的建 立,模型中变 量、参数和常 数的处理,仿 真时间,仿真 时钟的推进, 仿真计算结果 的存储和输出 等。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系统的结 构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 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 人们在求解问题时都是想获得较优的解决方案,能够得到较 优的结果。所以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寻 优过程,来获得较优的系统功能。因此系统动力学是通过 寻找系统的较优结构,来获得较优的系统行为。
具体来说,辅助方程是速率方程的子方程,用于计算
辅助变量的取值,可以使决策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决策 的过程。
⑷常量方程 简单数来,常量方程就是给常量赋值: Ci=Ni 注意:(1)常量方程中不能出现时间下标 Ci:常数名称 (2)常量可以依赖于其他常量。 Ni:常数值 ⑸初值方程 初值方程是给状态变量方程或者是某些需要计 算的常数赋予最初的值。 Li=Mi Li:初始值名称 Mi:初始的数值
VensimPLE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⑶辅助方程
在实际的系统中最终的速率变量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
用的结果,内容往往非常复杂。
如果用一个方程来表达,经常需要多层函数的嵌套。
这样在编写方程时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同时也不 利于观察外部变量对系统的影响。
所以,引入辅助方程,将复杂的方程分解简化,由系
列方程替代一个复杂的方程,使用起来清晰明确。
3、 基本概念
而且,主回路并非固定不变,它们往在在诸回路之间随时 间而转移,结果导致变化多端的系统动态行为。
非线性: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 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 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线性关系是 互不相干的独立关系,而非线性则是相互作用,而正是这 种相互作用,使得整体不再是简单地等于部分之和,而可 能出现不同于“线性叠加”的增益或亏损。实际生活中的 过程与系统几乎毫无例外地带有非线性的特征。正是这些 非线性关系的耦合导致主回路转移,系统表现出多变的动 态行为。
2、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动力学怎样寻找较优的结构?
系统动力学把系统看成一个具有多重信息因果反馈机制。 因此系统动力学在经过剖析系统,获得深刻、丰富的信息 之后建立起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之后再转变为系统流 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语言和仿真软件 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来完成对真实系统的 结构进行仿真。 通过上述过程完成了对系统结构的仿真,接下来就要寻 找较优的系统结构。

⑵速率方程

化的或者是政策调控存量的决策规则。 在社会经济问题的决策中,决策者在内心都有一 个对被研究系统的状态的心理预期,即在决策者 心里什么情况下被研究系统是最好的,把心理预 期和系统的现实情况作比较,就会出现状态偏差 。 速率方程就是调节系统现实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 偏差的决策规则。 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状态变量和常量的函数: R=f(L,Consta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