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
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
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2.1确定流位流率系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
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图2-1(1)在本系统中,员工薪资、工作量、企业福利提高均能促进人口数的增多。
故人口变化量R1(t)受到员工薪资L2(t)、工作量L3(t)、企业福利L5(t)共同控制。
(2)在本系统中,工作量和企业效率提高均能促员工薪资增加。
员工薪资变化量变化量R2(t)受到工作量平L3(t)、政企业效率L4(t)共同控制。
(3)在本系统中,人口数、员工薪资、企业效率提高均能提高工作量的变化量。
故工作量变化量R3(t)受到人口数L1(t)、员工薪资L(t)、企业效率L4(t)共同控制。
(4)在本系统中,人口数、工作量、企业效率提高均能促进政企业效率增强。
故企业效率变化量R4(t)受到人口数平L1(t)、工作量L3(t)、企业福利L5(t)共同控制。
(5)在本系统中,工作量、企业效率提高均能促进企业福利的增加。
故企业福利R5(t)受到企业效率L4(t)、工作量L3(t)共同控制。
2.3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根据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借助中间辅助变量,对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路径进行分析,得到各个子系统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a)人口数变化量流率R1(t)基本入树模型T1(t)(b)员工薪资变化量流率R2(t)基本入树模型T2(t)(c)工作量变化量流率R3(t)基本入树模型 T3(t)(d)企业效率变化量R4(t)基本入树模型T4(t)(e)企业福利变化量R5(t)基本入树模型T5(t)3.极小基模分析生成管理对策要分析企业效益与员工的关系,可以对系统的极小基模进行分析研究,极小基模可以反映整体的基本组成结构。
利用极小基模分析可以找出系统的关系的,并得出具体可行的管理方针。
下文对极小基模进行分类的研究。
3.1 二阶极小基模计算与分析第一步求一阶极小基模对于每一棵树Ti(t),寻找一阶极小基模。
T1(t),T2(t),…,T5(t),的树尾皆不含基本树对应的L1(t),L2(t),…,L5(t)流位,故自嵌运算不存在一阶极小基模。
第二步求二阶极小基模(1)T1(t):T1(t)入树尾中,含L2(t)和L3(t)与L5(t)。
而T2(t)入树尾中不含L1(t),T5(t)入树尾中不含L1(t),有且只有G13= T1(t)T3(t),二阶极小基模1:G13= T1(t)U T2(t)。
二阶极小基模 G13(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1在二阶极小基模G13(t)(图3.1)中,由人口数和工作量由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人口数增多,工作量变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反之减弱。
(2)T2t):T(t)入树尾中,含L3(t)和L4(t)。
而T4(t)入树尾中不含L2(t),T3(t)入树尾中含L2(t),有且只有G23= T2(t)T3(t),二阶极小基模2:G23= T2(t)U T3(t)。
二阶极小基模 G23(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2在二阶极小基模G23(t)(图3.2)中,由工作量和员工薪资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工作量增多,企业效率好,从而会增加员工资,工作量会提升员工薪资,反之减弱。
(3)T3(t):T3(t)入树尾中,含L1(t)和2(t)与L3(t)。
而T1(t)与T2(t)入树尾中不含L3(t),T4(t)入树尾中含L3(t),有且只有G34= T3(t)T4(t),二阶极小基模3:G34= T3(t)U T4(t)。
二阶极小基模 G34(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3在二阶极小基模G34(t)(图3.3)中,由企业效率和工作量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企业效率变好时,工作效率大,从而提高工作量,企业效率促进工作量变化,反之减弱。
(4)T4t):T4(t)入树尾中,含L1(t)和L3(t)与L5(t)。
而T1(t)与T3(t)入树尾中不含L5(t),T(5)入树尾中含L4(t),有且只有G45= T4(t)T5(t),二阶极小基模4:G45T5t)U T5(t)。
二阶极小基模 G45(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4在二阶极小基模G45(t)(图3.4)中,由企业效率和企业福利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提供的福利就变好,从而提高了企业福利,企业效率提高会促进企业福利的提高,反之减弱。
3.2 三阶极小基模计算与分析T1(t)UT3(t)UT5(t)图3.5分析:基模G135(t)(图3.5)构成工作量、人口数、企业福利三方共促三阶正反馈环。
人口数多,工作量多,企业福利好,员工工作意识变好,企业效率跟上,很好的提高了其业务的效率。
基模G135(t)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口数、工作量、企业福利三方互相促进,不断推动三方共同发展的现象。
3.3基于基模分析生成管理对策由基模的正负关系可以看出,可以通过增强有利因素,削弱不利因素来增强企业的效率,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可以通过以下管理对策来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由基模的正负关系可以看出,可以通过增强有利因素,削弱不利因素来增强高校超市经营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使高校超市在高校中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可以通过以下管理对策来提高高校超市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1)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选拔企业人才,建立严格的人才招聘制度,以公开化、制度化和透明化的模式选择企业工作能力强、实际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
其次是人才的培养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且制定完整的考核制度,以选拔优秀员工。
(2)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薪资,所以提高员工的工作与福利,可以有效的激励员工,使其能更努力的工作,增加工作量,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率。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和晋升机制,并与他们的工作效率相对应。
所以,许多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与报酬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3)企业人口数增加,每个员工工作量员工工作量会减少,对应企业效率也会降低,所以应当适当的控制企业的人数,保持企业人数的平衡。
企业对员工进行福利激励时,应该考虑员工除了经济福利也需要精神福利,但作为社会人而言,首先是物质生活得到满足。
因此,企业首先要做到是满足员工的基本薪资。
比如,达到一定绩效后,进行精神上的鼓励。
拉近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充分发挥企业福利福利的作用。
利用企业福利来提高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高了,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也会得到提升,得到自己应得的每个月的薪水与年终的福利。
同样也增加员工的工作意识。
5参考文献[1]吴俊超,提高煤炭企业工作效率的几点措施,企业管理研究,2009(08)[2]林青松,李实.,企业效率理论与中国企业的效率 . 经济研究 , 1996, (7): 73-80.[3]方舒.工业社会工作与员工福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5.[4]范如国,员工效率工资与企业的管理效率分析,2009(12)[5]张丽梅.基于员工关系管理的薪酬结构设计[J].国际商务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