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事业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

XXX事业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

XXX事业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XXX事业部业务的快速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为实现XXX事业部的业务战略目标,有次序、有规划的全面提升员工能力。

主要目标
1.规范事业部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2.实现快速培养胜任岗位的初级工程师
3.建立项目经理培养体系
4.中高层管理综合提升
5.建立稳定的内部培训讲师队伍
6.建立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及标准,使公司培训教材做到统一、规范、有效;
7.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持续改进培训管理工作
二、项目规划
项目基于XXX事业部业务发展战略进行人才盘点,制定各层级人才缺口及培养补充计划,从而确定育才的规模和培训策略,拟定年度培训指导大纲。

将有限的培训资源有倾斜的投入到各阶段影响XXX事业部盈利增长的重点业务人才的培育中去。

根据XXX事业部培训体系现状,近期培训与发展工作将从培训需求确认、课程体系规划、重点项目、讲师队伍建设、培训评估体系、培训宣传引导方面,逐步进行改善。

(一)培训需求确认
培训需求的确认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层面
1.事业部业务发展战略分解
2.岗位胜任要求及改进绩效
3.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4.突发性的培训需求
根据事业部业务发展战略分解,通过分析事业部未来1-3年内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会
产生哪些人才需求,检验事业部人才需求是否内部具有,如果不具有,是否通过内部培训来解决,从而确定年度培训大纲的主体框架。

通过岗位胜任要求及绩效改进需求分析,确定课程内容范围;
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及突发性的培训需求,则作为年度培训大纲制定的参考信息。

(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逐步建立XXX事业部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标准(简化操作),初步形成各岗位各层级的培训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对业务的影响程度、稀缺程度、课程开发难度、对相关课程的支撑程度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各培训课程的开发实施规划。

按规划逐步开展和完善深圳各岗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开发。

(三)重点项目规划
1、中高层管理综合提升项目
从知识结构来看,专业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占绝大多数,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没有系统的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办事,缺少管理上的创新能力。

2、项目经理培养项目
a)建立项目经理资源池;
b)通过内化人员管理、管理沟通、任务管理课程,形成深圳项目经理培养课程;
c)开展项目经理认证;
d)提升内部讲师授课能力
e)备选方案:引入外部项目经理培训课程,并组织专家讲师团队进行课程的复制,形
成课程体系及讲师团队的雏形;
3、新员工入职培养与融入项目
2013-2014年XXX事业部仍有大量的新员工需求,如何对大批量的新员工进行快速培养,如何管理90后员工,如何加强员工的融入与保留的工作,仍然是管理层所需要面临的难题。

项目主要解决:
a)快速掌握技术;
b)提升员工职业化素养;
c)融入与保留。

导师辅导工作机制与新员工沟通与反馈机制的建设,既要加强管理者
的沟通引导机制,又要提前疏导新员工的职场心态,双管齐下形成合力。

4、技术特训班
a)建立技术课程资料包标准。

针对单项技术,开发完善的课程资料包(授课课件、学
员手册、讲师手册、习题、案例考核试题、模拟机试),员工可以自学初级技术、
并通过自我测评的方式来检测学习效果,满足技术人员快速学习单项技术和培养
多技能人才的需要。

b)建立内部技术课程目录
c)建立内部讲师名录(见附表1)
(四)内部讲师队伍建设规划
讲师体系的构建将立足于年度培训大纲,尤其是重点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拔内外部讲师,提升内部讲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授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形成可承担年度培训工作任务的讲师队伍,并进行知识传承。

1、讲师队伍建设
a)开展内部讲师的选拨、培养及认证
b)开展外部讲师的选拔及认证
2、讲师课程开发及授课能力提升
a)建立课程开发流程/标准模板/方法论
b)组织内部讲师进行标准化课程开发(包括讲师讲义、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案
例集等)
c)组织授课技巧培训
d)组织授课试讲及认证
3、讲师激励
a)推动月度优秀讲师评选,激发讲师荣誉感
b)组织内部讲师沙龙活动,推动授课经验分享
(五)培训评估体系规划
为实现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培训课程或项目做进一步的改进,XXX事业部将逐步建立起三级培训评估体系,各级评估方式、覆盖项目类型及比例目标如下:
(六)培训宣传
以往员工认为培训没有体系、没有用,未来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引导和加压:
1.通过年度培训需求调查后,将部门培训计划进行包装展示,说明各课程的逻辑关系,让
员工清晰的认识到培训是部门在有体系化的培养员工。

2.宣贯“用以致学”的培训理念。

部门培训工作应秉持该理念,不安排近期不需要培训的
学员参加,逐渐改变员工“培训无用论”的说法;
3.部门逐步明确各岗位各职级的任职资格,形成对员工自主参加培训的牵引;通过合理的
淘汰,对未能达标的员工产生学习的压力;
4.加强对培训的宣传,提升吸引力。

三、培训职责分工
同时,明确总部与事业部培训职责,未来事业部的培训工作应遵循各项培训工作标准和要求,在总部的指导下逐步规范培训管理工作。

(一)总部与事业部培训职责划分
四、实施计划
五、附表:内部讲师及课程名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