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8.2《征税和纳税》知识点

3.8.2《征税和纳税》知识点

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
①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的主体:国家及国家的税收机关。

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税收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实现国家的职能。

④税收的手段:国家凭借政治权力。

⑤税收的依据:说法。

有税必有法。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正确理解税收的含义需要从“谁在征税”、“为什么征税”、“怎样征税”等几个方面入手,同时要明确,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例一、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这说明()
A.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C.财政收入是国家.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障,而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D.国家及其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2)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税收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

在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而取得收入,后者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取得收入。

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参与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这就是强制。

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保证。

②税收具有无偿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和具体的纳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对等关系。

当然,从整个社会来看,国家从劳动人民那里取得的税收收入,又使之用于和服务于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各项开支。

这样看来,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是貌间接回报的。

至于国家对出口企业部分出口税额还给生产企业是国家为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增加外汇收入,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税收优惠行为,与税收的无偿性是两回事。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
门批准不能随意更改。

关于税收的固定性要从三层意思去把握。

其一,税收固定性的含义(略)。

其二,税收的固定性的意义。

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

对国家的约束表现在:国家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征收,而有能无限度地征收。

对纳税人的约束表现在:纳税人只要取得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发生应税行为,就必须按法定标准纳税,不得自行减免或降低标准。

其三,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国家可以修订税法,调高或调低高说率等,但这只是变动征收标准,而不是取消征收标准。

所以,这与税收的固定性是并不矛盾的。

④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无偿征税。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例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表现为
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③三者性质相同,密不可分④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我国税收的种类
税收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财产税、所得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①增值税
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对象: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
意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社会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有收入的个人不一定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为:(1)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符合个人所得纳税人的条件。

(2)个人所得税有规定的起征点,即超过一定收入水平,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款。

(3)《中华人民共和
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等免纳个人所得税。

应税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提、利息股息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使用费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

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符合“富人”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

例三、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税种。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
C.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就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收入的个人
D.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从一般意义上讲,税收是国家发挥作用,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来讲,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整体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公民息息相关,而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③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来说,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为保障国家的税收收入,在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依法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工作。

例四、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诚信纳税,因为
①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②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③税收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④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违反税法的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 违反税法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违反税法的现象。

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税务机务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
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
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①偷税
偷税是一种常见的违反税法的行为,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的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交应纳税款的行为。

偷税也可以称为逃税。

偷税的手段很多,主要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本和记帐凭证,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

②欠税
欠税即拖欠税款,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
骗税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骗税集中表现在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将某些出口商品应纳的部分税收退还给生产企业,其目的是鼓励企业增加出口。

但个别企业和个人采取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或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等。

④抗税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为达到不缴税的目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威胁、围攻、殴打税务人员等,都属于抗税行为。

例五、在我国,房地产业是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其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

然而,在许多地方的纳税大户排行榜中,房地产企业却鲜在其中,“赢利巨人”却是“纳税侏儒”。

房地产企业之所以成为“纳税侏儒”,与他们虚开开发成本、人为隐瞒利润、逃避税收有重大关系。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
①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打击偷逃税款行为②完善税制,提高税率、扩大税目③加强税法教育,强化依法纳税意识④使每一个公民都成为直接纳税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公民要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违反税法的行为,既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同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