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进展-PPT课件
WEI 26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转移
转移特征类似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经淋巴或直接蔓延至盆腔及腹腔脏器, 初次手术时盆腔淋巴结转移约占1/3,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约占1/6。 部分病例存在盆腹腔脏器转移, 常侵犯大网膜、腹膜、肠管表面、直肠 和膀胱,
WEI
27
诊
断
早期子宫肉瘤术前的诊断比较困难, 因子宫肌瘤生长迅速而可疑子宫肉瘤的 患者中,约有80%经受了不必要的子宫 切除术。
WEI 2
子宫肉瘤组织类型(1988)
子宫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LMS) : 25%-45%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 : 10%-45%;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mixed mesodermal sarcoma ,MMMT) : 10%-15%; 同源性、异源性 其它 (横纹肌,血管肉瘤,淋巴瘤,纤维肉瘤, 未分类)
子宫平滑肌肉瘤 25%-45% leiomyosarcoma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0%-15%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 质肉瘤)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5%-10% (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
potential, STUMP),
WEI
8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ESS) 大体
由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肿瘤成息肉状或结节状自宫内膜突向宫腔, 蒂宽,质软脆,表面光滑或破溃而继发感染; 肌层内肿瘤呈结节或弥漫性分布; 肿瘤切面呈鱼肉样,棕褐至黄色,可有出血、 坏死及囊性变; 肌层和子宫外盆腔血管内有蚯蚓样瘤栓。
WEI
30
术前诊断-诊断性刮宫术
有不正常的阴道出血史< 50% 术前进行刮宫比例小< 50%
刮宫诊断准确性与病理类型相关
子宫平滑肌肉瘤 40%,诊断率不高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80%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80~90%
(廖秦平等,2001)
WEI 31
术前诊断- 超声影像学诊断是确诊依据之一
非均质中低回声的非典型囊肿(唐军,2000) 周边部血管形成多于中心部(唐军,2000 ) 低阻力血流
WEI 22
临床表现
早期子宫肉瘤可无特殊症状,常见为阴道异 常出血,其次为下腹生长迅速的包块、腹痛、 下坠感及阴道排液等
肌瘤压迫直肠、膀胱时出现有关脏器的压迫 症状 癌肿转移至腹膜、大网膜时可出现血性腹水
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等恶病质表现
WEI 23
临床表现
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体征不同: LMS 主要为子宫增大,比子宫肌瘤软,可与子
宫肌瘤同时存在,妇科检查难以鉴别
ESS 和 MMMT 可于宫口看到或从宫颈口脱出突
向阴道的息肉样或葡萄状赘生物,暗红色,质
脆,触之易出血
WEI
24
子宫肉瘤临床症状
阴道出血 71/106 (67.0 %)
下腹包块
阴道 排液
34/106 ( 32.1% )
29/106 ( 27.4% )
腹部疼痛
压迫症状 不适感
Ⅰb
Ⅰc Ⅱa Ⅱ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宫颈间质受累
WEI 20
Ⅱ期 肿瘤侵犯子宫颈
子宫肉瘤分期(FIGO,1988年)
(同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年)
Ⅲ期 Ⅲa 肿瘤累及浆膜和(或)附件和(或) 腹腔细胞学阳性 Ⅲb 阴道转移 Ⅲc 盆腔淋巴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 移 Ⅳ期 Ⅳa 肿瘤累及膀胱和(或)直肠粘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膜内转移和(或)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WEI 14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MMMT )病理特征
癌和肉瘤混合存在; 癌的成分主要有腺癌和鳞癌: *腺癌(95%):子宫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腺癌、粘液性腺癌。 *鳞癌(5%)常与腺癌混合。 肉瘤成分有同源性和异源性: *同源性肉瘤:平滑肌肉瘤; *异源性肉瘤:横纹肌肉瘤、成骨肉瘤、 软骨肉瘤、脂肪肉瘤、神经胶质肉瘤; 上述各种成分可混合存在。
间质肉瘤 (%)
23 (21.7) 27 (40.3) 10 (15.6) 27 (30.2) 16 (23.5) 8 (19.0)
混合瘤 (%)
16 (15.1) 8 (11.9) 36 (56.3) 9 (10.4) 20 (19.4) 15 (35.7)
WEI
4
子宫肉瘤组织类型(WHO,2003)
WEI
13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MMMT )
子宫苗勒管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
现归入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 是一种由上皮成分驱动的肿瘤(McCluggage,2002) 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混合肿瘤,包括良性管状上皮和低度 恶性肉瘤,通常为子宫内膜间质类型。 间质在腺体周围形成腺周袖套。 约25%~30%在5年时发生阴道或盆腔复发, 复发通常与肌层浸润和肉瘤过度生长相关。 大约15%的病人出现肌层浸润,仅5%发生深肌层浸润。 8%~54%的子宫腺肉瘤中出现肉瘤过度生长 肉瘤过度生长:仅为高度恶性肉瘤,没有腺管成份, (一般情况下腺管结构至少占25%)。 (WHO,2003)
WEI 10
ESS的转移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宫旁血管内瘤栓 多见 * 肺转移 其次为局部浸润和淋巴转移。
WEI
11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
缺少平滑肌或子宫内膜间质分化, 有肌层浸润,
严重核多形性,分裂相多和/或肿瘤细胞坏 死, 组织学表现比典型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更 像癌肉瘤的间叶组织成份
(Farid Moinfar,Masood Azodi,Fattaneh A.Tavassoli.Uterine sarcomas.Pathology 2007;39(1):55-71)
WEI
6
子宫肉瘤分类
1988 分类 WHO 2003 分类
平滑肌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癌肉瘤(占40%)
平滑肌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其他肉瘤
其他肉瘤
WEI
7
子宫平滑肌肉瘤
中度至重度核不典型性; 分裂指数>10/10HPs, 和/或肿瘤细胞坏死。 当组织学特点不足以将其划分入 良性或恶性时,可称为“恶性潜 能不明确的平滑肌肿瘤”
(smooth muscle tumo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30/106 ( 28.3% )
27/106 ( 25.5% ) 30/106 ( 28.3% )
(廖秦平等,2001)
WEI 25
子宫平滑肌肉瘤(LMS)转移途径
血行播散 是主要转移途径,可转移到肝脏、肺脏等处 直接浸润 可直接侵及肌层,甚至到达子宫的浆膜层, 可引起腹腔内播散和腹水。 结切除术尚存有争议。
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平均发病年龄57岁; 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组织; 能够分化成粘液样组织、结缔组织、软骨 组织、横纹肌组织及平滑肌组织; 可同时含有恶性的上皮成分和恶性的间质 成分,即癌和肉瘤成分。
WEI 17
子宫肉瘤分期
(FIGO,2009)
分期 定义
肿瘤局限于子宫 IA IB <5cm >5cm 肿瘤扩散到盆腔 IIA IIB 侵犯附件 侵犯子宫外的盆腔内组织
Wickerham DL, Fisher B, Wolmark N, et al. Association of tamoxifen and
uterine sarcoma. J Clin Oncol 2002; 20: 2758–60
WEI
.
5
WHO 2003 其他六种病理类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 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rhabomyosarcoma, 血管肉瘤 mangiosarcoma, 脂肪肉瘤 liposarcoma.
子宫肉瘤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魏丽惠
WEI 1
概
况
子宫肉瘤(sarcoma of uterus)
占子宫恶性肿瘤3%-7%。 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 来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组织 子宫肉瘤临床特点是易于出现局部复发、淋巴侵 犯和血行转移,即使是早期病例也不例外 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治疗较困难, 恶性程度很高,5年生存率仅30%左右, 子宫肉瘤可发生于宫颈或宫体, 宫体肉瘤较宫颈肉瘤多5-15倍。
WEI 12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 病理特征 大体形特:与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似, 但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有的病灶 类似子宫内膜癌和子宫中胚叶混合瘤,可有肉 眼侵肌。 镜下特征: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相≥10/10HPFs; *瘤细胞可排列成上皮样细胞巢、索和片状; *瘤细胞可沿淋巴窦或血窦生长或侵入肌层。 UES局部侵袭性强,常有肌层浸润及破坏性生长。
WEI
9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ESS) 镜下特征
瘤细胞象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核分裂相≤3-5/10HPFs; 肿瘤内血管较多, 肿瘤沿扩张的血管淋巴管生长, 肿瘤呈舌状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 部分肿瘤含子宫内膜样腺体、小管、细胞巢及条索;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阳性,
DNA倍体多为二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