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和团队成长
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天天鹅、梭子鱼和虾共同拉一辆大车,尽管它们都使出了浑身力气,但车却纹丝不动。
原来,梭子鱼用力朝前拽,天鹅却一个劲地往天上拉,而虾竟然一步一步往后退。
这三个家伙使用的力完全相反,结果可想而知。
天鹅、梭子鱼、虾,不能撼动一辆小小的车子,其根本原因仅仅在于,思想不统一、拉的方向不统一。
要使一个庞大的集体显示最大的能量,它需要的不单是团结,它应该是基于情感认同、事业认同、价值认同前提下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结精神。
我们福山语文组,就是这样一支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尽管因为学校的庞大而相隔甚远,但我们都拥有同一个奋斗目标----培养优秀的福山少年;拥有同一种执着的信念----追求创新、力求完美;拥有同一颗闪光的心----教育不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为之孜孜以求的事业。
记得4年前初进福山时,我的短暂的发言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学习”,带着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困惑和求知若渴的精神,我踏进了福山的大门。
四年来,我的收获很多,从一名对语文教学懵懵懂懂的普通教师,渐渐成为被家长接受,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从对语文教学的原地踏步,到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一切,离不开这支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带给我的力量,离不开作为中坚力量的名师们的激励和引领,令我体会最深的,还是这三个字:和、先、求。
一、和
福山老师的心态是平和的,工作的辛勤大家有目共睹,但老师们毫无怨言。
福山老师之间的相处是和气的,生活中的嘘寒问暖,工作中的互相提点,善意的微笑是我们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福山老师的工作氛围是和谐的,在学校的统筹安排,项目组的监督、指导,教研组长的得力引导之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通过不同形式的双向交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会有富有号召力和向心力的老师。
像肖老师、厉老师等一批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在工作中,她们总是走在前头,身体力行,尝试新课型、推广新理念,她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敢为人先的工作作风,不仅给我们以学习的榜样,更激励着我也要像她们一样,在专业上更进一步,努力成为团队中的核心教师。
两年前来到证大校区工作,尽管我们教研组同伴之间在空间上拉大了距离,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热烈的网上教研氛围,使我们的距离更近了。
作为联络员,我意识到自己承担着衔接组长与组员之间的桥梁作用,这让我有了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我努力使自己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理解能力,及敏捷的反应能力,准确领会项目组或教研组的精神,并及时向同伴传达,共同商议,继而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互观课、责任杯、网上教研、外语节的展馆布置……我们的工作有声有色,受到了领导的认可。
作为第二梯队的教师,我较之以前有了更多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深知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教育科研能力的薄弱,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
方法,寻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读写训练”一直是我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去年的责任杯及之后的校区展示课中,我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求
在教育教学中求真、求实、精益求精是我的发展目标,也是
我们团队的工作作风。
五年级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年级,面对着学生即将毕业,特别是5月20日的区统考,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如何发挥教研组团队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了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磨课”这个不是很新的名词,却成了团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法宝。
本学期,每一次外出听课,总有同伴会把听课后的体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校园网传达给每一位教研组的老师。
从学习、领会,到整理、思考,继而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永不满足。
一学期来,我和伙伴们一起研究、实践了诸如《荷兰的花》、《火烧云》、《慈母情深》、《半截蜡烛》、《登泰山观日出》以及5月7日的区公开课《阅读复习》等课,这些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出发,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创新性的实践,闪现了我们个人的智慧,更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富有实效。
尽管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太多的酸与苦,但当一篇篇课文在集体的智慧下闪现深沉内涵时;当一堂堂课在我们的实践中,取得日臻完美的效果时;当学生们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习状态空前高涨,文思如泉喷涌时,一切的困难都烟消云散,化作甜美的记忆,沸腾的热情,充
斥在我们心中,回荡在每一次的教学中……
磨课不仅让我的个人专业素养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更使我们整个团队在不断地磨砺中向前大踏步地迈进着。
一学期已过大半,但我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引导的老师”,只有不断审视自身课堂的缺憾,才能拥有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是我下阶段思考的重心。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合作,而团队的整体发展,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同伴互助的和谐氛围,我感谢这个团队给了我个人实践和发展的空间,我也愿意在不断地探索中,和同伴们共同努力,一起分享教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