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调查报告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调查报告院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101 姓名:李吉学号:1007064028一、题目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二、目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然而现今的邻里关系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为了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特做一次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四、调查对象及地点年满16周岁的人为调查对象,地点为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地方(北大街、中心广场、滨江路)。

五、调查结果1、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现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单元楼,独门独户。

相比农村建造庭院式住房来说,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串门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生疏。

甚至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单元楼里住了几年还不知道楼上楼下邻居叫什么名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自然减少,这种客观的现象势必会拉远邻里之间的关系。

邻居间关系生疏,人情冷淡这是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城市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类型本次调查问卷给出的几种矛盾中第一、第三和第五个类型是主要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分别是生活作息规律和习惯不和、装修问题、个人观念不和。

每个人的生活规律不同势必会产生作息时间上的差异进而产生矛盾,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这导致邻里之间交往减少,邻居之间的关系拉远,了解减少,我们都说误会矛盾就是产生于疏远之中,这就必然会促进矛盾的发生。

3、矛盾产生的原因在本次调查试卷中很多人认为造成邻里之间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疲于工作,无暇与邻里来往。

这也是因为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人们减少了沟通次数。

见个面无非就是互相打个招呼简单的聊几句。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这减少了邻居间的聚会时间,以前经常有每周末邻里之间会带着家人一起聚餐,这次在你家下次在我家。

那个时候的邻里之间关系很是融洽。

邻里关系冷漠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的活动少,邻里之间的交流就更少。

4、如何改善邻里关系现状我们应该追究其根源,首先,社区在这方面应该负起责任,应该组织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

这个可以从老人和小孩下手,年轻人都忙着工作没有时间,而老人小孩有空余的时间,可以把这一类人组织起来,以他们为纽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艺演出、社区居民体育比赛、社区居民聚餐,餐点由居民自己烹饪......这些都是这次调查问卷中大多数人人们所赞成的方法。

其次,人们也应该主动与他人交往,除了工作应该抽出时间参加由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邻里和睦相处。

附:调查问卷试卷原卷篇二:关于社区邻里关系调查的报告关于社区邻里关系调查的报告本次调查由我们这一组完成,这次调查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一个社区的邻里关系来看看现在居民小区的相处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从邻里关系这个点,看小区这个面。

至于其他的社区我相信大同小异。

而研究结果下面慢慢说明。

时间2013年4月23日下午。

地点是回龙湾小区。

首先我们来看调查的人群,23男11女共计34人。

18到40岁一共20人,41到65是9人,66以上10人。

我们完全是按照随机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青年人不太配合调查,所以在18到40岁的里面大部分都是三十多的人回答的。

第二个问题是随机的情况下只抽34人可能人物的样本会有很大的偶然性。

所以研究结果多少有点偏差。

进入主题,说一说他们的学历程度。

初中以下2男2女共,初中男5女4共,高中男7女1,,大专及以上9男7女。

这里先说明下面可能用得到。

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分别是6,10,16,2 。

也就是47%的人都是只了解一些。

占了将近一半,由上面的数据可见,大部分邻里之间只是有点了解,关系不算太熟。

而一点也不知道的也有两个,这还是相当少的。

第一第二问题意义是一样的,所以不多做分析。

第三个是6,6,20,2 。

这个数据充分显示了大多数邻居只是简单的打一打招呼,都还是相当有礼貌的。

从调查的年龄段来看,能坐下聊的是年龄相对大的。

可见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情。

第四第五题,%都帮助过邻居但是次数不多,遇到困难偶尔极少会找邻居帮忙的占了76%。

这是一组比较明显的数据表现,很明显,邻居之间互相帮助很少,而且大多数人遇到问题喜欢找亲戚朋友,有时候远水解不了进火,不得已而为之。

邻居之间的关系初步显现出冷淡。

从邻里认为会起冲突的原因各种原因比例都差不多,详细见分析表。

我们思考,邻里间都是偶尔会起冲突的,而起冲突的是多种多样的,起中最大的问题是包容心的问题,都涉及到个人利益。

我们也和其中几个深刻地交谈过,他们的观点可以总结为看互相做的事情都有问题,自己觉得是怎么不对,他们的思考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太主观。

我想这个应该是最主要的问题每个人还是该自己考虑一下,难道就一直找客观原因?这样做和谁都处不好关系。

人,至少需要信任才能更好的相处不是吗?但是从事后处理问题的方面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理智的。

53%的人选择主动调和35%的人选择适可而止。

而且结合第十题的结果88%觉得邻里关系重要。

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开始控制不住情绪,但是毕竟是邻居想通了还是会好好相处。

只是他们没有事先想想好该如何处理冲突。

当然只有极少数人是丧心病狂式的,和邻居一点都不好好相处,这种做法有点偏激。

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可能说的带有自己的感情因素。

就单单作为一个人而言,我们也应该以诚相待。

第九题问了希不希望长期住在这个小区。

我们在交谈当中发现,这个问题有很多因素在里面而不能拿来作为邻里关系调查的问题。

比如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说她孩子在大学教书他孩子走她就走,所以谈不上希望不希望。

希不希望很大程度上与邻里关系是无关的。

所以这里就不拿来做研究了。

十一十二题结合起来看。

十二题比较赞同和赞同的占了%,这个数据也让我们吃了一惊,大约40%觉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与邻居无关,这个侧面表明公民意识,整体意识,团队意识还不是很够。

自己把自己孤立,要知道,有时候有些事必须要找人帮忙。

然而十一题的结果却和十二题不同,选择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仅仅只有3%。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是这个问题的有歧义,为什么这两题的结果差距如此之大,而且觉得应该好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占了%。

而且还有%选择了要和家人一样。

我们的分析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该怎么做,但是一遇到与自己利益挂钩的事情时又都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这一点可以把十七题拿到一起说,85%都觉得做活动,可是真正参与的却只有十六题说的%。

接下来分析十三题。

导致邻里冷漠的原因,本题可谓是每个选项都有一定数量的人选。

百分比来去不大。

所以我这里着重对问题进行解剖。

这么多人做这一题,选了很多选项,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的邻里关系很疏远。

不是在于某个原因,还是一种心理状态。

比如厚厚的防盗门这一选项,当有人在家,当这个人信任邻居的时候,那么自然这个选项就不存在。

由此可见,社会的安全感的问题。

我知道在农村很多人出去玩都是不关门的,这种最淳朴,最信任的心理,才是城市人应该学习,当然法制保障也很重要。

素质教育更重要。

然后是十四题。

这个是对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做法的测验。

组织参加居民行动占了45%,向政府部门反映占了54%。

这些居民处理问题的方法基本合理。

可见他们对保护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还是相当在乎。

最后一题考察的是居民的社区整体融入情况和意识。

这道题的统计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我们觉得这些方法不应该是选项,应该是大家自己提出来的。

这样更体现居民们有加强沟通的主动性。

如果仅仅是给个方法让人选哪个更合适那大可敷衍了事,反正也不用做。

所以加强邻里沟通,主动性很重要,好了所有题目都分析完了,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社区邻里关系是每一个居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应该和邻居如何相处。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理念,都有自己的意识,有些东西不能强求。

文章中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居民们心理的研究。

这个社会充斥着利益,权利,这些似乎在主宰着每个人的关系。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

各有各的想法,只要不违背和谐社会,那么其他证明相处,到什么程度,自行抉择。

篇三:新型社区邻里关系调查报告新型社区邻里关系调查小组成员:信管赵云鹏、赵政亦、朱博俊,蒋程佳经管成可立小组分工:调查意义:成可立调查目的、方法、过程:朱博俊概率统计:蒋程佳调查情况综述:赵政亦调查分析、结论:赵云鹏小组组长:赵云鹏目录选题意义1 调查目的、过程3 调查方法4 调查情况综述4 分析10 结论12 建议13新型社区邻里关系调查选题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加。

人民都逐渐从平房搬到了新兴的小区内,然而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居民邻居之间也会发生新的问题。

现在,人们总是怀念从前的大院生活,说那充分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

但这种密切和热闹是建立在住房窘困逼窄的基础上。

说到底,是一种无奈——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造就了亲密,空间窄小,人的气魄也小了。

相互之间了解得太多,彼此都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气,任何事都可以不胫而走,根本谈不上隐私权。

新邻里关系实际上是居住条件改变下的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条件改变了,人的思维随之而改变,一味强调某种氛围显然有点不合实际。

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很深奥的社会哲学。

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具有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比如从生产互助的角度看,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这一点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或者经营单位,各个家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对有限的农村邻里间表现的尤为明显。

就目前的城市现状而言,由于许多家庭中的成员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也有利于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走上再就业之路。

许多家庭事实上在这方面已尝到了甜头。

再比如,从生活互助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在生活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甚至是不幸,需要别人的帮助。

如果其处在邻里关系较好的环境里,这个家庭往往能及时得到邻里们的安慰和同情,照顾和救济,由此能及时地克服困难,摆脱不幸。

这些得到过邻里帮助的家庭,当他的邻居发生困难时,相信他们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活上相互扶助。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传统的美德,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亲不如近邻”、“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就是这种传统美德在邻里关系中的写照。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大地倡导、发扬这些传统的美德。

另外,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分析,良好的邻里关系还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这也正是今天我们为何要选择“邻里之间”这一话题进行交流的主要原因。

同时社区的安全问题也存在,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