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中国诗优秀课件

谈中国诗优秀课件


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
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学习交流PPT
5
补充注释
•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 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 尽头。
•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 的情形。咽,吞咽。
学习交流PPT
13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 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 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 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
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
学习交流PPT
16
5、解释“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 配诗心的需要。”的含义。
诗心在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 “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
“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 者”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简短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3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 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 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学习交流PPT
4

题目解说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
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
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
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学化习交流。PPT ”。
8
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
第一层,篇幅短小,意味悠远。(形式)
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3)
第二层,富于暗示,引人遥思。 (技巧) 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4-5)
——
学习交流PPT
1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 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 中书君 。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 或散文,都具有机 智隽永的特点。
学习交流PPT
2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1946 《围城》(长篇小说) 1947 《谈艺录》(诗话) 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 1979 《七缀集》(文论集) 1985
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 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 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
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
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
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 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学习交流PPT
15
4、“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 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 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 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 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在内容流PPT
12
品味语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 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 逐渐腐化。
“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 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 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 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 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 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
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
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
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
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
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
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
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
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
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学习交流PPT
14
3、“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 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 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指的 是什么?
学习交流PPT
10
谈 诗中

文章思路
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比 较文学(1)
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 规律(2)
阐述中国诗的具体特点(3—7)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
学习交流PPT
11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
中 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国 而且逐渐腐化。
诗 的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 配适“诗心”的需要。
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
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
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
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
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 容威力大。
学习交流PPT
6
理清文章思路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学习交流PPT
7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第三层,“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语言)
(6)
第四层,多社交诗,少宗教诗。 (内容)
(7)
学习交流PPT
9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 结论是什么?(8)
论说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 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 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 本国诗歌。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