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灾害都有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
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目前,自然灾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全球性灾害发生的背景及成因,一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致灾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二是由于人类社会灾害易损性增大、抗灾能力相对下降的结果。
有自然灾害必然就有致灾因子,致灾因子包括自然致灾因子与人为致灾因子。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造成的。
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主要的世界级灾害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对地球和人类将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被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
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由于人类活动,目前环境正以许多方式发生退化,而全球变暖将加速这些退化。
(1)由于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则升高。
海平面升高将严重威胁沿海地区,可能会淹没一些沿海低洼地带,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2)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将在许多地方导致水分供给的巨大变化,淡水的可利用程度将大大改变。
温度增加意味着下降到地表的水将更多地被蒸发,如果有更多的降水来补充蒸发,则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3)对农业和粮食供给的影响。
首先,全球变暖会使全球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
另外,由于昆虫是变温动物,受气候的影响特别明显,气候变暖使得在分布区边缘的农作物害虫有可能向区外扩展,而且使许多害虫的越冬存活率提高(4)全球变暖将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影响,首先,使森林严重枯萎。
因此,自然生态系统将愈来愈不能与其环境相适应,所有物种都将变得易于患病及遭受害虫袭击。
其次,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将造成某些生态系统内物种的重大损失。
(5)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影响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
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化正急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
许多地方因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
而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
如果用人为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需要的投入量难以计算。
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别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
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
风沙活动破坏通讯、输电线路和设施,由此产生的灾害威胁居民安全。
根据监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微小颗粒物,这与沙漠化密切相关。
沙尘污染着广大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了人民健康。
沙漠化加深了贫困程度,扩大了地区差距。
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1/4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 2%,是东部地区的1/5。
沙漠化地区贫困程度加剧,发展差距扩大,有的地方已经喊出“要生存就要治沙”的口号。
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
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
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
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
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
如不采取根本措施,土地风蚀沙化过程不仅不会自动停止,反而会加剧发展。
比如:宁夏中部地区现在土地沙化面积已达74.46万公顷。
其发展速度很快。
近22年来,土地沙化面积由占该区面积的20%上升到50—60%。
问题十分严重。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
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沙漠化仍在曼延”。
中国也存在着土地沙漠化问题。
在中国的沙漠化土地中,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土地有1.9万平方公里。
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人,有近400万公顷的旱农田和500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3.7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公里。
因此,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被侵蚀的形势也是严峻的。
沙漠化1、概论沙漠化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
此处所指的“沙漠”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
不过,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结果也可能反而导致干燥气候。
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
作为自然现象的沙漠化是因为地球干燥带移动,所产生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沙漠化。
不过,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咎于人为原因;人口急速增长,所居土地被过分耕种以及牧畜,导致土地枯渴不适合耕种。
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地区是世上最早发展农业的地域之一,从而发展成世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本来甚为肥沃,不过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人们不理会土地长期枯渴,更开发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从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气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
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6年6月17日的公布,中国沙漠化土地达到173万97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以上,影响全国30个一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
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
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0.1%的总干地面积。
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也包括一部分亚湿润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砂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有380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
沙漠化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已引起全世界关注。
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
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是一种逐步导致生物性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
发生阶段(初期阶段)是潜在性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小面积松散的流沙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开始被破坏,出现风蚀,地表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
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
沙漠化是一不境退化现象。
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降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
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
全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以达3800万平方千米。
因沙漠化而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5~7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11顷的土地被沙漠化。
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1/3,这是么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1985年的130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
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臣我困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32?4%?过度放占29?4%,土地过分使用占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6%,沙丘移动占5?5%,城市、工矿建设占0.8%。
由这些统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因素造成的。
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群体效应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