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历程和类型分析——以电影《画皮2》为例开题报告
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历程和类型分析——以电影《画皮2》为例开题报告
[5]屈雅利:《电影贴片广告的传播价值剖析》,新闻爱好者,2008年10期:54-55
[6]郑向虹:《类型片的虚幻意识》,当代电影,1989年第6期第70页
[7]半夏、秦彤:《娱乐与载道——中西方电影观念与文艺传统的关系之比较》,当代文坛,1993(04).
[8]饶曙光、鲜佳:《当下国产类型电影创作的结构性发展特征及其前景》,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7):45.
一、课题来源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电影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商业的电影的数量,还是商业电影的票房收入,甚至是商业化运营的电影院,都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然而我国的商业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国外3D电影强势进驻中国电影市场的当下,国产商业电影在票房上并不占优势。而且,国产商业电影还存在着影片后期品牌开发能力不足,仅依靠票房收益维持运作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电影的商业化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之路艰难而漫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历程和影片类型的发展变化显得非常有必要。
6、参考文献
[1]田川流、王颖:《电影学论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0
[2]伊文强:《略论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四川喜剧,2009年第4期。
[3]陈旭光、宋法刚:《喜剧电影的新美学与新文化——从<泰囧><西游降魔篇>看当下喜剧电影的新格局和新态势》,艺术评论,2013(04).
[4]杨宇新、高太梅:《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63页.
1、国外发展状况、水平
欧美各国在商业电影市场化历程与商业电影类型的研究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美国的巴里·利特曼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好莱坞的电影产业,指出了电影产业化的一般发展道路。英国的大卫·普特南则分析总结了好莱坞的市场化模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突出强化了好莱坞“营销高于电影”的理念。澳大利亚的理查德·麦特白教授阐发了对好莱坞电影的研究意义,在他看来,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和艺术类电影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区分标准,艺术类电影在美国也是通过间接性的方式获取利润,这个观点对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对于国产商业片营销结构的完善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商业电影出于票房考虑要满足各个不同阶层观众的的需求,获得不同阶层的认可,因此商业电影要以满足观众的视听感官刺激为主导,结合其他艺术手法进行拍摄。
2、电影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买方市场,国产电影如何通过科学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建议。
(二)研究内容
1、本文拟以3D影片、就国产电影商业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设想。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国产商业电影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2、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
五、研究方法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用表)(使用届别:届)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
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历程与类型分析——以电影《画皮2》为例
学 号
201203010721
姓名
张斌
系别
广播影视系
专业
(方向)
编导
指导教师
罗锦
所在系、部门
广播影视系
职称
讲师
(一、课题的来源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国内外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与存在问题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五、研究方法六、具体参考文献。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一)文献检索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介绍、述评,
(二)实证研究法:结合国产商业电影发展的实证数据,对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过程及出现的电影类型进行评析。
(三)此外本课题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具体案例
研究为本论题提供最有效的实证,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国内外商业电影发展和类型的异同。
(二)研究的意义
1、本文从商业电影的属性出发,以3D影片《画皮2》为例,分析国产商业电影的商业化历程与类型。
2、就国产电影商业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
3、对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设想,对我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提出有借鉴意义的对策。
3、国内外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与存在问题
(一)国外发展状况、水平和存在问题概述:
2、存在问题概述
总体来说,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侧重从宏观方面研究商业篇的发展及突围,但从细微方
面的研究则较少。
(二)国内发展状况、水平和存在问题概述:
1、国内发展状况、水平
国内关于商业电影市场化以及商业电影类型发展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宣宁倡导借鉴欧美艺术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国产商业艺术电影的产业化发展策略。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每年编撰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对商业片的票房、院线档期作了详细的总结,是研究国产文艺片很好的参考资料,但仅限于票房靠前或口碑不错的部分商业片。伊文强总结我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把我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外国商业电影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美国在商业电影领域拥有绝对的文化霸权,中国的商业电影在经过多代电影人的努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他也认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需要电影人努力、各种资本的支持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张伟平评价了张艺谋等导演在中国电影商业化道路上的巨大贡献,认为商业大片是深知作品对得起观众的一种大磊落和行使与作品珠联璧合的有效营销的大智慧。
[9]黄琳:《论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3期。
[10]陈旭光、宋法刚:《电影的新美学与新文化》,艺术评论,2013(04)。
[11]赵雪:《戛纳电影节上摆阵吆喝:华语电影有“钱”途》,时代商报,2005年5月24日。
2、存在问题概述
国内这个领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研究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商业电影发展和类型某个微观层面上的研究,缺乏对整个商业电影产业链的宏观研究,尤其是在电影市场化重要的环节——商业电影的营销方面的研究稍显欠缺。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1、国产商业电影的商业化历程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