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7-04-19T15:41:57.5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作者:张院1 李菲2
[导读] 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1江西省万年县中医院急诊科;2鹰潭市解放军第184医院肾内科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相应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引发死亡的相关单因素。
结果:8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67.50%;病死者26例,病死率为32.50%。
其中,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 与未合并对比、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处理过程中因加强相关因素的干预,以提升治疗成功率,减少死亡的风险。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治疗体会
重症肺炎虽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低,但部分患者会由于周围循环衰竭而诱发感染性休克的症状[1]。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往往好发于器官组织功能减退,同时又伴发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以及死亡率高等诸多特点,早期及时进行准确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大价值[2]。
为此,我院对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1.25±2.64)岁。
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对本次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常规建立2条静脉通路,并常规给予葡萄糖平衡以及盐溶液平衡治疗。
一旦患者有以下症状需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具体如下:①若发现患者的血压低于50/40mm Hg,心率超过120次/min、表浅血管陷闭、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同时伴有情绪躁动或者处于晕迷状态时,应考虑为冷型休克,需立即给予补液治疗,随后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并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治疗,必要情况下可实施强心剂或者肝素进行治疗;②若发生患者的血压低于80/50mm Hg、心率超过100次/min、表情淡漠,且皮肤温暖时,应考虑为温型休克,应立即给予补液治疗,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缩血管药物治疗;③若发现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均难以检测,同时无尿,皮肤冰冷,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治疗,随后实施激素以及山莨菪碱治疗。
本病具有病情急重的特点,早期只能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情况采取相关辅助检查,并判断致病菌情况,随后结合临床经验实施个性化的抗菌药物治疗。
此外,针对部分休克并发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及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67.50%;病死者26例,病死率为32.50%。
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与未合并对比、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属于一种危重的内科急症,大部分均因感染肺炎双球菌而引发,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动过速、发热、寒战以及神智改变等[3]。
本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差,机体抵抗力低,在细菌侵袭下极易影响血液循环,致使小动脉以及微循环由于麻痹而出现扩张的症状,诱发有效血容量显著降低,引发休克[4]。
因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的特点,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积极的实施抗感染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价值。
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7.50%,病死率为32.50%。
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与未合并对比、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显示,器官及肺叶受累数量、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应系统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有助于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的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增连,陈瑞雪,许金伟等.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与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13):2072-2073.
[2]魏晓兰.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643-1645.
[3]杨存岳,魏明龙.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778-4778,4780.
[4]钟兵,连炳新,鲍朝海等.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5):166-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