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弋阳二中袁菊莲2022、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

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

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分析及实验设计
五、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
教学用品: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汽水、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水、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个、烧杯、导气管、试管3支、酒精灯、试管夹、挂有纸杯的平衡杠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1个等。

学生用品:一瓶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4朵、水、烧杯装有醋酸的喷壶,装有水的喷壶、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1个、酒精灯、镊子等。

七、教学过程
【设问引入】【展示课件】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根据目前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识,你能说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吗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并展示】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展示一瓶气体】可知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滴入澄清的石灰水验证,它是一瓶二氧化碳。

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讲解:实验室
常用于检验CO2;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产生白膜;粉刷过的墙壁上出现水珠,墙壁变得坚硬牢固等这些都与该性质有关)
【提问】如何用实验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活动与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
演示实验1:向平衡的纸杯一边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演示实验2:向燃着的阶梯状蜡烛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思考】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什么二支蜡烛都熄灭了,又说明了什么
【讲解】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就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它可以像水那样倾倒,然后由下往上慢慢的满上,从而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二支蜡烛都熄灭了,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归纳】1、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化学性质;2、CO2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因此,常用于灭火)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看二氧化碳气体是不是能溶于水
【提问】如何证明CO2能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二: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
学生实验1: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瓶子会变瘪呢
【分析】瓶子变瘪是里面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了,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追问】是否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呢
演示实验:取出“矿泉水瓶中的水”和学生“加入的烧杯中水”,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石蕊是一种指示剂,遇酸会变成红色)
【现象】“矿泉水瓶中的水”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加入的烧杯中水”石蕊试液仍呈紫色
【思考】是什么物质使得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H2O还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
1、瓶中存在的物质由学生争论,引导得出:水、二氧化碳、或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
2、如何证明是何种物质呢(小组争论,学生提出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是什么物质让石蕊变了色
请各组同学,分别完成探究的Ⅰ、Ⅱ、Ⅲ、Ⅳ四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分别探究紫色石蕊花遇到稀醋酸、水、二氧化碳、湿润的石蕊花遇二氧化碳的变色情况。

(提示:醋酸是一种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CO2不仅能溶于水,而且还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因此,常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CO2H2O====H2CO3
【过渡】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这种物质叫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演示实验:将变红色的石蕊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红色液体又变成紫色了
解释: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从溶液中逸出二氧化碳,所以变红色的溶液又变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CO2↑H2O
【讲解】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是碳酸类饮料,水里面溶解了大量的CO2,那么为什么称为“碳酸饮料”呢,在CO2溶解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
八、现在我们再来归纳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
【多媒体展示】(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密度为L,可以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3、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可溶解1L二氧化碳);
4、有三态变化: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但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CO2↑H2O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O2CaOH2====CaCO3↓H2O
九、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
3、能溶于水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4、有三态变化CO2CaOH2====CaCO3↓H2O
十、巩固练习
1、展示可乐,打开瓶盖时会有什么现象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选用什么样的试剂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3、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