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山多娇苏教版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山岚(fēng)鲜艳(yàn)海鸥(ōu)B、堪称(kān)镶嵌(xiāng)傣家(dǎi)C、浓稠(chóu)竹蔑(miè)侵袭(xí)D、纯粹(cuì)蘑菇(mó)贿赂(hu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清。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凝练朴素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D、本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引吭háng 盈眶kuàng 分娩mián 腼腆mián tiǎnB、拭shì脸颊jiá 恫吓tòng 分歧qíC、轻飔sī 隽逸jùn 束缚fù 麒麟qí línD、伫立zhù 滂沱páng 窥伺kuī 堕落zhuì luò 【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解析】:第9题【多选题】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蓝蓝的威尼斯》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篇______文。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字宗子,号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等。
本文是作者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而写的小品文。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丁湖梦寻》等。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填空。
①《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______。
③是日更正,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语言表达。
台湾旅游负责人表示,目前旅游大巴无法上到山顶,甚至连半山腰也没有办法上去。
但有的旅客执意要到山顶,你应该怎样劝说?【答案】:【解析】:第15题【语言表达】分析句子中比喻的妙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答案】:【解析】:第16题【语言表达】古往今来,咏雪的文章和诗句都很多,请你写出两句描写雪的诗句或两篇写雪的文章名称。
【答案】:【解析】:第17题【语言表达】读课文《阿里山纪行》,试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答案】:【解析】:第18题【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解析】:第19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莲花洞^①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⑥ ,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注】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
南屏:在西湖正南岸。
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
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⑦挽:牵引。
对下列划线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为:动词,是)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绝胜:远远胜过)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尝:曾经)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安:怎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______”;写石头,用“______”。
“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答案】:【解析】:第20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上下一白②从武林门而西③即棹小舟入湖④取道……石径塘而归""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才一学科王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学科王者!③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学科王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学科王学科王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学科王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学科王湖美景。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景方法的不同。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答案】:【解析】:第21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 ,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
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②是日更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