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二)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二)复习资料

第一讲——曹魏建安文学概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要新变⏹魏晋南北朝文学:汉末建安元年至隋文帝统一全国(196-589),共393年。

⏹一、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馆;文体辨析;批评理论;总集;形式追求)⏹二、体裁、题材的丰富(体裁:五古、七古;五七言四句小诗;永明体;骈文;骈赋;小说。

题材:咏史、游仙、隐逸,山水、田园,边塞)⏹三、玄学、佛学对文学的渗透⏹(一)玄学对文学的渗透(自然观;言意之辨)⏹(二)佛学对文学的渗透(想象力;佛教故事;汉语词汇;音韵学)⏹四、文学创作趋向于个性化第一讲曹魏建安风骨•第一节建安与建安风骨•第二节曹操诗的霸气•第三节理性诗人曹丕•第四节纯情诗人曹植•第五节“悲愤”诗人王粲、蔡琰等•思考题参考书目第一节建安与建安风骨⏹一、建安:东汉末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还包括魏建国初。

⏹二、建安诗歌的时代精神⏹1、政治理想的高扬2、人生短暂的哀叹⏹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三、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在内容和风格上的时代总特征(写实;慷慨苍凉)⏹四、建安诗人⏹三祖陈王:“三祖”,曹氏家族中三位皇帝诗人,分别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他们是当时诗坛领袖。

陈王是曹植,因封地在陈,死后谥思,又称陈思王。

曹植“才高八斗”,被称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建安时期围聚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邺下风流,西园之会⏹蔡琰(蔡文姬)第二节曹操诗歌的霸气一、建安文坛领袖与杰出代表二、曹操诗歌的内容——反映汉末动乱——抒发个人情志三、曹操诗的艺术特色——“诗歌中有霸气”(明谭元春《古诗归》)——“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宋敖器之《敖陶孙诗评》)四、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诗史、旧题乐府、山水诗、理趣、用典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第三节理性诗人曹丕o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典论·论文》o诗歌内容(《燕歌行》)o诗歌风格:o“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钟惺《古诗归》o“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o要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典论·论文》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现存最早文学批评专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可以移子弟”“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第四节纯情诗人曹植⏹一、生平与创作的巨大转变前期:《白马篇》等后期:前段《赠白马王彪》等后段《美女篇》等⏹二、对诗歌创作的杰出贡献⏹三、曹植的辞赋(《洛神赋》)《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曹植诗歌的贡献⏹曹植诗歌虽明显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但更多地吸收了楚辞和汉末文人五言诗的艺术经验,极大地发展了诗歌尤其是五言古诗的艺术技巧,提升了其艺术水平。

在他手里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变化表现在:⏹1、刻意追求文采(词藻艳丽/形象鲜明/语言精致而整饬)。

⏹2、注意开头结尾的锤炼。

(开头往往突兀而来,高耸峭拔,意境阔大,气势不凡,一来就给人不同寻常的感受。

结尾或戛然而止,掷地作响;或余音袅袅,令人回味。

)⏹3、更富于个性化特征。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束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连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曹植《洛神赋》)第五节建安七子⏹“七子”中成就最突出的是王粲(177—217)字仲宣,有《七哀诗》三首,《登楼赋》是建安辞赋中的名篇。

⏹刘桢(?—217),字公干。

有《赠从弟三首》,气壮韵高,最为人称道。

⏹陈琳和阮瑀皆以书檄闻名,但也能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具有浓郁民歌特色。

⏹孔融在“七子”中年最高,政见特异。

擅长散文,代表作《荐祢衡表》,骈俪成分较重,然气势奔放,辞采飞扬,曹丕说他“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思考题o一、名词解释:三曹,三祖陈王,建安七子,建安风骨,建安之杰,邺下风流,《典论·论文》o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新变主要有哪些表现?o三、曹操对文学史的主要贡献o四、前人评价曹操诗歌的特点时有曰:“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试加评析。

o五、你如何评价钟嵘《诗品》对三曹的定位?o六、曹丕、曹植在文学自觉中的不同表现o背诵曹操《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曹丕《典论论文》中重要章句及《燕歌行》,曹植《白马篇》第二讲曹魏正始之音⏹第一节穷途阮籍⏹第二节嵇康风神⏹思考题参考书目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第一节穷途阮籍前人评价:“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 (李善《文选》注)“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思想内容1、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32)2、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喻世事的反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3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12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50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

533、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14、24、71)。

4、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4、5、65),功名富贵之难保(13、53、59),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20、27、30)。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

《咏怀诗》其一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第二节嵇康风神◆前人评价: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

”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

”(《明诗》)又说:“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体性》)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钟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赠秀才入军》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正始之音,竹林七贤诗文中表达出来的声音,感情。

正始是曹方用过的年号,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些列政治斗(曹氏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士人们的心声。

正始年间最著名的七位代表名人,七位早年经常结拜遨游于竹林之中,饮酒赋诗,风流任诞。

二、比较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不同特点三、比较阮籍、嵇康的个性特征与诗歌风格第三讲西晋太康诗风⏹第一节太康、太康诗人⏹第二节潘岳悼亡⏹第三节陆机赴洛⏹第四节左思咏史⏹附永嘉志士刘琨第一节太康、太康诗人一、太康(280—289)是晋武帝年号。

政治经济状况相对稳定,文坛比较繁荣,涌现出一批作家,著名的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

除左思外,其余的太康作家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华美。

既失去了建安文学的慷慨悲凉之音,也失去了正始文学的沉郁遥深之调,正如刘勰所评论的:“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文心雕龙·明诗》)二、代表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一说张华)“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三、潘岳和陆机“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第二节潘岳悼亡◆开“悼亡诗”之先河◆“善为哀诔之文”《悼亡诗》之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渑免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哀永逝文》部分“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

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汗。

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

”第三节陆机赴洛◆陆机诗内容贫乏,无非是士大夫的一般感慨,却竭力追求词藻和对偶,结果流于堆砌呆板,繁冗乏力,如《长歌行》:“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不过是时光易逝、人生难久一点意思,却敷衍成对偶的八句。

◆《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