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表征测试
主要内容
X射线技术:X射线衍射 X射线荧光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光学技术: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固体的结构分析
气态 物质 液态 固态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原子在空间呈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或者称
长程有序,如微孔分子筛晶体
非晶体: 原子无规则排列,不具有长程有序,如活性
氧化铝等。
X射线的散射
2.非相干散射: 当入射X射线与原子中束缚较弱 的电子(如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消 耗一部分能量作为电子的动能,于是电子被撞出 离子之外,同时发出波长变长,能量降低的非相干 散射或康普顿散射. 因其分布在各方向上,波长变长,相位与入射 线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不能产生干涉和衍射.
X射线的透射
☺ X射线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但由于物质对X 射线存在各种作用,只有一小部分透射线保持 原有能量,沿原方向直线穿过并继续传播。 ☺ X射线透过物质后强度的减弱是X射线光子 数的减少,而不是X射线能量的减少。所以, 透 射X射线能量和传播方向基本与入射线相同。
相干散射 —— XRD、sc-XRD
K L
特征谱的产生
当用一个高能量的粒子(电子, 质子等)轰击某物质时, 若该 物质的原子内层电子被轰出电子层, 便在内层形成空穴, 该 空穴会立即被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所填充, 并发出 电磁辐射,这便是特征X射线.
Kα
ΔE = E2 – E1 = hν
Kβ Lα Lβ
M N O
特征X射线的命名
2
X射线的产生和本质
X射线的本质是电磁辐射,与可见光完全相 同,仅是波长短而已,因此具有波粒二像性。波 长范围:0.01~100Å,具有高穿透本领。
X射线谱
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可分为两种: ☺具有连续波长的连续X射线谱,也叫做白色X射线。 ☺ 由阳极金属材料成分决定的波长确定的特征X射 线,称为特征谱。
柯马克和豪森菲尔德(Cormack/Hounsfield) 医学
X射线的发现
X射线的发现
李鸿章在X光被发现后仅7个月 “X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于1895 年11月8日发现,并很快以“论一种新射线”为题发 表论文公之于世。 就体验了此种新技术,成为拍X 光片检查枪伤的第一个中国人。
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技术是揭示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状况最 有力的工具,它在物质结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催化剂研究中,它主要用于物相鉴定、物相分 析及晶胞参数的测定,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结构信 息,使催化剂的许多宏观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的特点 相关联;也可用来研究物质的分散度;还可用于研究 制备工艺、处理条件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
6
晶体的X射线衍射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做出了晶体 的X射线衍射实验。
布拉格定律 Bragg’s law
1913 年 英 国 布 拉 格 父 子 ( W.H.bragg & W.L. Bragg)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将劳厄推出的衍射方程 简化,能成功解释劳厄斑点。
X射线 X--ray
劳厄斑 Laue spots 晶体 crystal
X射线大事记
1901 1914 1915 1917 1924 1927 1936 1946 1964 1979 1981 伦琴 (Roentgen) 劳厄(Laue) 布拉格父子 (Bragg) 巴克拉 (Barkla) 塞格巴恩 (Siegbahn ) 康普顿(Compton等六人) 德拜 (Debye) 马勒 (Muller) 霍奇金 (Hodgkin) 塞格巴恩(Siegbahn) 发现X射线(1895) 晶体的X射线衍射 分析晶体结构 发现元素的标识X射线 X射线光谱学 康普顿效应 化学 医学 化学 物理
r c a, , b
点阵常数:a, b, c 棱边夹角: α, β, γ
晶面指数的例子
晶面间距
晶间距指同一组平行的面中两相邻面的距离。用d(hkl)表 示。晶面指数确定了晶面的位向和间距, 由晶面指数可以 求面间距d(hkl) 通常,低指数的面间距较 大,而高指数的晶面间距则 较小. 晶面间距愈大,该晶面上的 原子排列愈密集; 晶面间距愈小,该晶面上的 原子排列愈稀疏。
4
X射线衍射
物质的性质和性能决定于它们的组成和微观结构—— 如果你有一双X射线的眼睛,就能把物质的微观结构 看个清清楚楚 X射线衍射将会有助于探究为何成份相同的材料,其 性能有时会差异极大 X射线衍射将会有助于找到预想性能的材料
晶体学基础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按一 定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非晶体则是原子排列不规则,近程有序而远 程无序的无定性体。
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化学位移和电
子结构。
X射线漫反射及广角非相干和小角相干,非相干散射技术:了
解晶体点振缺陷状态或其统计分布规律,晶粒大小。
X射线衍射貌相术:研究晶体内部缺陷的分布,形状,性质和
数量。
X射线的波长位于0.001-10 nm之间, 与 物质的结构单元尺寸数量级相当,因此成为物 质结构分析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 化学,医学,材料学,地质学等学科领域。 X射线的发现和广泛应用是二十世纪科 学发展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围绕X射线发 现、发展和应用而进行科研工作的科学家获 诺贝尔奖的就有近三十人之多。
荧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X射线荧光分析/元素分析 俄歇效应------俄歇电子能谱/表面化学组成/化学键能
X射线的散射
X射线穿过物质时,物质的原子可能使X射 线光子偏离原射线方向,即发生散射。 1. 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 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X射线光子的能量 不足以使电子摆脱束缚,电子的散射线波长与 入射波长相同,有确定的相位关系。相干散射 波之间产生相互干涉,就可获得衍射,故相干 散射是X射线衍射的基础。
☺ 某层电子被激发,称某系激发。如K层电子被激发, 称K系激发。 ☺某受激层电子空穴被外层电子填充后所产生的X射线辐 射,称某系辐射,某系谱线或某线系。如外层电子填充 K层空穴后产生的X射线称K系辐射,K系谱线或K线系。 ☺当电子填空穴前处于近邻,次近邻,···电子层, 则在对应谱线名称下方标上α, β, γ。 ☺当电子处于某电子层的各电子亚层,则在该谱线名称 的下方再标上数字。
如陶瓷颗粒,矿石,沙子,水泥等。
空间点阵: 这些阵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几
何图形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
微晶: 只有几百个或几千个晶胞并置而成的微小晶粒。
(粉末)
晶胞: 连接点阵中相邻阵点而成的最小平行六面体,是
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称为晶胞。将晶胞作三维的重 复堆砌就构成了空间点阵。
晶胞选取的原则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EXAFS):得到邻近原子的间
距,配位数和无序度等结构信息。
X射线技术的特点
X射线来自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 谱线简单, 干扰少. 灵敏度较高, 一般检出限为10-5 – 10-6 g. 强度测量再现性好. 分析元素范围广, 浓度范围大, 可从常量组分到痕 量杂质都可进行测量. 样品不受破坏, 便于进行无损分析. 可以进行价态的分析. 易于实现仪器自动化, 分析快速, 准确.
−
+
K(热阴极) ——发射电子 真空管 A(阳极)
K A
X光
连续谱的产生
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击靶时,电子略过阳极物质原子核 附近,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而获得负加速度。根据经典电 磁学理论,一个具有加速度的电子,必然向周围辐射电磁 波,这种现象称为韧致辐射。 由于击靶的电子数目极多, 击靶时间不同, 略过 原子核附近的距离也不同, 因此, 获得的负加速度也不完 全一致, 它们辐射的光子频率谱是包含各种波长的连续波。
布拉格定律
布拉格父子认为当能量很高的X射线射到晶体各层面 的原子时发生相干散射, 每个原子是散射的子波波源, 向周 围发射同频率的电磁波。X射线的衍射现象起因于相干散 射的干涉作用。
两束周期, 振幅相同的波从同一点出发, 由于它们的位相不同,可能产生如下现象:
两个波相位同步, 周期未变, 只是 振幅是两者之和, 这是衍射图象最 明亮的部分。 两个波相位相反, 振幅互相抵消, 这是衍射图象最黑暗的部分。
正交点阵中一些晶面的面指数
X射线衍射原理
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明或透明的障碍物,绕 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由 于相干波的干涉作用产生明暗相间的衍射花纹,代表着 衍射方向和强度。 光栅衍射:光栅为一系列等宽狭缝,由物理光学可知, 若光的波长与衍射光栅宽度非常接近时, 可发生衍射 的现象,得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劳厄想到,晶体是质点按周期性排列构成的固体物 质。因原子面间距与入射X射线波长数量级相当,那么晶 体可以当作是X射线的三维衍射光栅,这就是最早的X射线 衍射。在X射线一定的情况下,根据衍射的花样可以分析 晶体的性质。
散射
非相干散射 光电效应
俄歇效应 —— AES 荧光效应—— XPS、XRF
吸收
热耗
透射——衰减
X射线的吸收
X射线被物质吸收时,能量向其他形式转变。 除转变为热量外,还可转变为电子电离,荧光产 生,俄歇电子形成等光电效应。 1. 光电效应:当入射电子能量大于物质中原子核 对电子的束缚能时,电子将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而 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被激出的电子 被称为光电子,这种因入射线光子的能量被吸收而 产生光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催化剂组成和结构的知识是了解催化过程中发生 的化学变化的关键,从这些信息有可能来确定催
第二章 催化剂组成与结构的表征
化剂哪些部位是有活性的,在催化过程中是如何 变化的以及结构对这些活性位的影响。 催化剂表征对了解催化剂结构与组成在预处理, 在诱导期,在反应条件下和使用和再生过程中所 发生的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