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5、花岗岩—绿岩带是该区主要容矿围岩,也是初始矿源层。 与剪切带叠加部位,是金矿化形成的最佳区域。
地质探究
二、 实际情况 随着地表资源的枯竭,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找矿已经由地表 向深部发展,由平坦地段向险要地段发展,以寻找隐伏矿体,这就 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比如要做测深的点的位置就在陡坡上,而且
以最大 为半径的范围内地形起伏远超过20度的地段,甚至在60 度左右,并且中心点附近介质就是不均匀,也不可能所有的测量电 极均布置在同一种介质中,甚至要通过接触带;还有为了适应地质 剖面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解释中梯剖面,这样测深剖面就得垂直 矿体;等等,所有的难题都摆在物探人员面前。幸好现在电脑和电 算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反演软件都比较先进,我们只要有合理的布 极,以取得最佳数据,再配合电脑反演计算,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 果。下面第三节就对各种新的技巧作较为详细地阐述。
大 科 技 166
2011 年第 03 期
脉深部打到金品位4222、44X10-9。银950X10-9的资料分析,矿化强 度比地表好,这又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信息。
3、Au、Ag、Cu、Pb、As、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 尤其是它们与韧性剪切带重合部位是金矿化存在的良好地段。
4、Au、Ag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 区有较好的反应时,也是赋存金矿(床)体的有利部位。
集安市米架子区位于通化市160°方位40km处,1987年-1989 年,吉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调查所和冶金608队,先后在该区进行 区域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土壤测量工作,并对该区化探异 常较好地段进行了检查验证工作。矿(化)体均产在集安群荒岔沟 组及临江(岩)组。2002—2004年吉林省地质科研所在该区投入了 一定的地表工作,认为:
即以最大 为半径的范围内地形起伏不超过20度的地段。关于布
极方向,在平原地区,当各层分界面及标准层顶板的倾角不超过几 度时(≤5°),AB线的方向可任意先定。在山谷中,布极方向应 与山谷走向一致,同时AB电极应尽量避免通过电性显著变化带, 如沟谷、河流、石崖、大断裂带等,以防止和减小地表电流屏蔽和 非各向同性等的影响。
一般AB/6≤MN≤AB/3,在AB改变的一段范围内MN不变,当 AB增大到 ≈ 时,再将MN增大,在两种MN交替处的“接头
点”,同一AB对两种MN都进行观测,以便圆滑曲线。
另一种方案是 保持定值(例如 ),AB与MN同步增
加,这种方案称为等比测深。 这些方法在山区进行测深时,测点应选在尽量平坦的地带,
插图1
插图2 2010年,在吉林省中部长青屯铅锌矿区205线一共做了四个测 深点,分别为2051、2052、2053和2054点。其点距为20米,布极方 法如下表(表3):
表3
AB/2 1.5 2.5 4 6 9 15 25 40 65 100 150 220 340 500
(m) MN/2
0.5 0.5 0.5 0.5 3 3 5 12 12 30 30 70 70 70 (m)
2011 年第 03 期
地质探究
吉林省集安市米架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张兴泉 韩文锐 马忠颍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 134002
摘 要:米架子金矿(床)点位于太子河—浑江拗陷清河台穹北东部,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文章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归纳认识,总 结了该矿矿化富集规律,认为该区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并指出岩体外接触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最佳场所。
地质探究
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谢旭辉 徐 良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 通化 134002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发展。随着电算引进到测深反演领域,加上各种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做测深时 有一个最合理的布极,布极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工作效率和能否进行电算反演问题以及地质效果。
2 矿区地质概况 米架子金矿点位于龙头岩体南1km处,出露地层主要有集安 群、青白口系、震旦系及朱罗系等。构造较发育,地表金矿化普 遍,并见金矿体,深部经钻探验证见金矿体。 2.1地层 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集安群、青白口系、震旦系及侏罗系。 (1)集安群:由下而上分为蚂蚁河组、荒岔沟组及临江 (岩)组。
如图(插图3),根据反演结果,在300~350米标高有一层低 阻体,经推断该低阻体应该为含矿部位;钻孔(ZK2051)充分验 证了这一点,在标高为310~340米处见到了含矿的黄铁矿化蚀变破 碎带。如图(插图3)。这说明布极基本成功,反演成功。
插图3 2009年,在内蒙某地做了六条测深剖面共二十四个测深 点,,布极方法如下表(表3):由于该区地势较为平坦,岩性也 相对简单,所以其点距布置为100米。布极方法如下表(表4):
表4
AB/2 (m)
5 9 15 26.5 48 80 140 240 410 710
MN/2 1.5 2 3 5 10 20 30 40 50 60
(m)
பைடு நூலகம்
以450线为例,该测线上一共做了四个测深点,它们分别为 4502、4503、4504和4505点。通过电脑反演计算,其结果如下图: (插图4)
167 大 科 技
区域构造较发育,由三组构造组成:NE至NNE向、EW向及 NW—至NNW向构造;EW向为该区主要构造‘NE向构造为控矿构 造。
区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燕山早期侵入岩体即 龙头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 成,岩体与集安群蚂蚁河组呈侵入接触关系。该岩体为米架子金矿 (化)体形成提供热源和矿源,是该区成矿的重要条件。区域中性 及酸性脉岩较为发育,多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分布在米架子主沟 三道阳岔一带,呈北北东向展布
3、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仍以金山屯金矿山为例。该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 大,将矿石中的铅同位素组成投入μ值演化关系图上(多伊及扎特
曼、1979),发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有两个落在上地壳和造山带之 间,有两个落在造山带和地幔之间,但更靠近地幔,说明矿石来源 于地幔和上地壳(图5)。
五、找矿方向 剪切带型金矿与剪应变强度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剪应变越强 金矿化越好。无论是糜棱岩型还是脉型,金矿化体总体是产在剪切 带应变最强部位。因此,在本区找矿要把重点放在剪切带应变最强 地段上。 1、庆阳堡区:该区段岩石变质变形程度较高,为糜棱岩、超 糜棱岩、千糜岩。因此,是寻找糜棱岩型金矿是重点地段。 2、金山屯区:是深部找矿最佳区段,依据607队ZK002孔0号
表2 AB/2(m) 5 9 15 26.5 48 80 140 240 390
MN/2(m) 1.5 2 3 5 10 20 30 40 50 把观测结果,用吉林大学的电法反演软件做反演计算,反演结
果如插图1。从反演断面图上可以看出:在标高225米~310米处,有 一条视电阻率小于1000Ωm的低阻带。如插图2,这地质剖面和测深 反演断面如此吻合,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布极成功,反演成功。
关键词:布极 工作效率 电算反演问题 地质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发展。随着电 算引进到测深反演领域,加上各种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做测深时有 一个最合理的布极,布极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工作效率;布极的成功 与否关系到能否进行电算反演问题;布极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取 得地质效果。下面对对称四极的布极技巧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同行 们参考,望专家们指正。
一、 理论基础及以往的方法 平时我们所用的布极方法是物探界的前辈们在实验室的基础 上总结的技术成果。对于对称四极来讲,由A、B两个供电极,中 间由M、N做测量电极,其中因为AM=BN,所以叫做对称四极,随着 供电极A、B两极的加大,逐步反映深部的情况;如图1,为了更准 确地反映出地下信息,这就要求有最为合适的M、N与之相对应。 据资料查证,以前有不少种布极方法,其中最为著名和常用的方法 要数傅良魁教授编写的教科书里所列的方法,如表1:
三、 新的技巧 1、测深点的点距 每个测深点的点距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在平原地带,由于 地势平坦,介质较为均匀,点距不用太密,可以放宽到100~200米; 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也可以提高效率。所以地形较陡时,一般选择 点距在50米至60米比较好。点距在50米至60米范围还有助于提高工作 效率,要是点距大于100米,在地形复杂时很难在一天之内完成4个测 深点(最大AB/2=710米),只能做两个点,显然效率太低。 2、测深点的极距 本文的主要阐述的是测深点的极距问题,供电极AB一般在800 米到5000米;其最大极距要看具体情况所决定。对于测量电极MN 来说,用多大极距要取决于供电极AB的极距大小,比较常见的是 一般以AB的三分之一,MN极之间的极距要以最准确地反映底质 体的参数为原则,MN选大了,旁边的地质体会影响我们所要的结 果,要是介质均匀还能将就,要是介质不均匀就肯定不能观测到准 确的结果,事实上有矿的地段往往介质不均匀;MN之间选小了, 由于介质不均匀,且非各向同性,也不能采集到有效的数据。但是 MN之间的极距选择得当,加上先进的电算技术,不用“接头点” 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下面让我们来举几个成功的实例。 四、 成功实例 2008年,在吉林南部某地进行测深工作,当时采用对称四极 装置,由于受地形的影响,18线的4181点AB/2最大为390米,其它 几个点为230、240米,点距为50米,在18线一共做了四个测深点; 其布极方法如下表(表2):
2011 年第 03 期
插图4
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谢旭辉, 徐良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通化,134002
大科技·科技天地 SUPER SCIENCE 2011(3)
参考文献(1条) 1.傅良魁 电法勘探教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kj-kjtd201103133.aspx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还未钻孔验证。但这布极和反演是成功 的。基本上反映了地下的电性参数
五、结论 从以上结果看来,只有选择最适当的布极,才能得到最有效 的结果,使得物探对称四极测深工作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运用电 算反演,才能更好地解释深部地质情况。 参考文献: 《电法勘探教程》,傅良魁主编.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