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槐树移民家谱四

大槐树移民家谱四

大槐树移民家谱四槐露堂《黄氏祖谱》道凝序(一)戊午岁,魁、木、丕、烈籍录世系以报本追远之巨典,为亲亲睦族之嘉谟。

法莫良焉,意莫厚焉。

凝知其说心甚慕之,第恐后嗣奉行遵守,久而或怠,用申诰戒以示提撕。

因寻绎其意,推衍其文以为序。

云:窃闻承先惟孝以悦亲为大,启后惟仁,仁以教子为先。

凝庸愚人也。

孝不足以悦亲,仁不足以教子,返躬内省深自愧矣。

况世系一籍,先世之德泽所赖以长流,后嗣之情义所赖以永系。

借孝非纯孝,仁非至仁,任莫胜也于。

凝安有望哉?虽然有幸焉!疑三从族兄魁九世族孙附生丕,爱敬兼尽,萱堂无恙,教养并举,侧室有造。

我族先世之德泽将艾而犹未艾,后嗣之情义将乖而犹未乖者,此两人之力也。

而其意则又有宏远者,值露霜之辰,宗祖在念,睹瓜瓞之什子姓关心,以故恐先世之德泽未艾于今者,或艾于后。

后嗣之情义未乖于己者,或乖于人。

因思,为艾者永于不艾,未乖者永于不乖,断非世系之籍不可。

于是详书名字,敬列爵职,在前者必列于前,不以遵而逾于卑,在后者必书于后,不以上而拟于上。

且一脉相传亲疏攸分,宗派缕析,同气自存是真,以报本追远之巨典为亲亲睦族之嘉谟也。

然则,先世之德泽长流而不息,后嗣之情义永系而不离者,不在斯乎?是知先人谟烈,承先启后,自笈以后,愿我族子子孙孙家喻户晓,敬体我先人之谟烈于不替,更念我魁木丕烈之伟大清乾隆三年八月朔日,功于不衰也夫!大清乾隆三年八月朔日。

(二)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族谱者,谱其族也。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不可缺不可亵,非轻也。

予每读凝祖遗稿,思先君子遗嘱,不禁涕零者久之,叹予自入庠后循墨数行,咿唔牖下,痴想不可必得之名,妄希不可必能之事,而仅以食息终悠忽岁月,倘不急取原谱而重修之以致祖父就湮,子孙失次,是谁之咎与?是谁之咎与?清夜自思,不觉汗下。

兹拣约阅原谱照旧抄誊,又杳自始祖以迄今日蕃衍次第名位必书,婚配必书,迁徙必书,凡有可稽者莫不书之,以俟后人疑即阙之,不敢臆定,总以致慎焉耳。

尚其随时修续,勿忘本支,百世之意其于承先启后之道,庶乎不悖云廷抡序,始祖讳掬明庠生也,越七世道凝祖起焉,年臻四旬,身列胶庠,览谱流涕痛其零落,于是参订叙补,心血消耗殆尽矣,呜呼凝祖上承诸祖列考之志,下开子孙云祁之传,其功不亦伟与?尔来百有余年矣,岁次递更,宗族繁衍,散居他处者多,岁时聚首者少,偶一相遇渺不相亲,宁不重可悲与?倘不急起而承之其如列祖之志,何族叔维土令族兄伯谦思继前烈,约会族人,共议重修,命予搦管谨遵列祖之遗迹、先人之手泽,依祥补辑以备参稽。

敬祝后辈什袭而藏之,时加拣阅,常思水源木本之意,永敦孝友亲睦之风,庶可告无罪于前人,而昌大乎后裔也钦哉勿忘。

同治十一年岁次士申三月朔十一世孙廷抡薰沐拜书。

(三)七世族祖贵木公叙谱有曰:以报本追远之臣典,为亲亲睦族之嘉谟,至哉斯言,第我族自山西迁居以来,至明季而丁口繁昌,始遭兵燹继逾洪荒,迁徙流离,不可枚举。

远则黄家庄、黄家海、杨家集、南黄楼、北黄楼、三教堂、黄堤口、古北口,近则李鲁元庄、冯固、黄范庄、高菜园,近者系出可考名字亦能记忆远者或一二世失传,或数世失传。

虽世次犹存而系出名字率多遗忘,故贵木公与吾师秀升公叙谱只及始祖月侬公一支,而旁支无闻。

然同气相逄视若异类,揆诸亲亲睦族之说殊多憾焉。

族兄修斋云屏、族侄式堂育、南运斗,族孙效渊养纯星坦悦素斗初,诸君忠诚素著,和睦性成,更虑远世情疏,有貌不相亲之势,乃纠约族人商酌盛举,远迹贵木秀升诸公遗意推而广之,凡自始祖时分迁与自始祖后出居者,其庄名悉载在谱序而后裔之系出名字亦继叙于左,至失传者概从阙如总以不敢臆定,致其郑重审慎。

自兹以后,岁时聚首,共知系出一脉庶不至亲者疏厚者薄有同意异类之感。

即视我先祖同根共庇之意,亦可稍慰于万一。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二十一世孙廷筠沐浴顿首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四)木有本而枝叶茂,水有源而流泽长,持此意而叙谱以示不忘本源之意也。

尝得诸长老传闻,原谱殒落口北,分谱一概失传,际至中叶屡遭兵燹,数遇水灾,迁徙流离不可枚举。

上之远祖先人讳字率多失考,其可知者溯自月侬公讳掬为始祖。

下之宗系贯续支脉详明历历可考,越贵木公起焉。

参订叙谱和睦宗祖首以遵祖立巨典,复以敬宗树嘉谟,良法厚意蕴于谱内,先君子创修后人堪继叙也。

迨秀升公上承德宗功之典,下启子绳孙继之谟,至余师松岑公相继重修。

本亲亲睦族之说推而广之,凡自始祖时分迁世系犹存者,庄名悉载在谱序。

与始祖后出居者显出一脉者名字胥列在支中,业已叙明何须再言,尤有不得不言者,郓西三十五里黄桥寿南四十五里黄集黄岗,鄄北二十五里黄店,郓西北四十五里黄楼,郓南二十五里黄岗,鄄东五十里黄楼,鄄北二十五里黄庄,此数庄村未列谱序,又有东昌一支数世失叙,传说宛在此系。

四世祖讳士魁公出异日核明充支揆诸睦族之义少憾焉。

迄今三十余年未经修叙,幸有族叔魁一奂若文轩馨斋,族弟位西小儿厂堪,侄效参酉山慎轩,族孙佐臣清泉达三德三孝慎陶斋,诸君急欲叙谱,余亦赞成,夫谱之最要者小心保存,世守勿替,咸敦同根共庇之谊。

均体一本九族之情,望族堪称非第,增光前人兼能垂裕后裔也。

传云,莫焉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诚哉是言也。

况族类繁昌莫可限量,非列祖德,泽之深厚曷克臻此不可与木本水源媲美乎,庚辰春,族人因子姓众多倘不随时修叙,以致命名犯讳咎将谁归,余不揣学识浅陋,谨遵所知以为序。

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申四月朔日十三世孙继俊薰沐顿首敬序。

(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窝查吾族谱之叙已三十余年矣,岁越三旬,子孙盈庭,未经列入谱内者在在皆是。

如是不惟有背亲亲睦族之道,实大有愧于诸先祖之遗训。

吾辈处此是昏顽于是忘修,与此二者皆非也。

抑时乘之所致耳。

且吾族自山西迁居以来,原有谱记传以当因谱本短少□公以案将吾族谱调署审查未及交还即升于口北,将是谱亦携之而去。

以此,吾族数世失传噫,吾先祖之不慎,亦吾族之不幸也。

庶为慰者无恶于天,肯庇佑人口日见繁昌,世世又多文秀。

吾先祖不忍同根异类之感,痛念水源木本之义,自乾隆三年八月朔日纠约族人商酌叙谱创修,于凝祖继叙抡祖再叙于筠祖,支派详列,宗系分明,散居他乡者庄笈一一注载应书必书,所要具备。

噫嘻吾族谱可谓完善矣,然尚有待者,吾宗祠之建,吾祖茔碑楼之修,林株之竖诸端拟与此修谱同举否,意近十余年来,我国内恍外患相继蜂起,人民生活日事流离,吾等于族谱虽志在早修,奈时不吾许,今当震撼危疑之际,族祖魁一奂若文轩馨斋星垣位西,族叔效参酉山坤生,族弟佐臣达三德三诸君再三思维,反复磋商修谱一事,急不可缓。

故将原谱请出照旧抄誊,依样补辑,有据必书,无考阙如,总以不臆不亵耳。

时局如于最近平治以上诸端相继兴起,若时期过长必俟后人,钦哉以报祖德,以赐后裔于是为序。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十五世孙承渭沐浴顿首敬序。

(六)盖闻木有本而枝叶茂,水有源而流不竭,人有谱而宗派明。

是谱关系最要,叙之诚是也。

况值此外患内乱之继起空有所未有设,大劫临地当头,昼不安食夜不成寐,必然之势即极命之存亡旦夕不保,谱之得失谁暇管问倘一旦焚于野火,不特有负前代创作之雅意,将何以启迪后人乎?续修家乘是诚务之急,注讵生近今废学有年,对于修谱何敢私自擅长忘作聪明。

每取述而不作之意,靠诸族众,现有吾师十一世祖清拔贡讳廷筠字松岑嗣叙之成规循序而接修焉,逄迁居有可稽者连为一支,使知分门而别户,尊卑远近合为五服,不致重名而犯讳,亲疏贵戚支分派别卢列井井,开卷了然,岂不懿欤然。

一人之力有限,家乘多而费资广,人口众而启名难,谚语有云:一发不能暨千钧,一木不能支大厦,岂虚语哉?故纠约村干族叔继本继性继路继渭,族弟广针广才广佑广弼领导主事,负有全责,奂若国固职任校对,庶期无讹,广运字迹,卓著工于书写。

至于同阅诸族详列于右,但为防患于未然计有合谱焉,妥为保存,有分谱焉,各自护持,即有不测损失一二,搜求谱不难,协合而一致岂若郭公之不补,夏五之从缺耳。

盖光前裕后何待言哉,庶望后之有学识者编辑采择相传于不哀云是为序。

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中旬十四世孙广注沐浴顿首敬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七)尝言族由家而立,国由族而成,是国之所由成,赖乎族,族之所由成,赖乎家也。

家族之关系大矣哉,家族之关系固,大家族之所以能永远存在者,尤赖乎谱牒。

存则远近分明,谱牒失则亲疏莫辨。

如人不知亲疏远近又何言报本追远亲亲睦族之大义哉?嗟呼,谱牒之功用岂仅记先人之姓讳德性长幼昭穆以志不忘而已矣,由是思之,谱牒之关系如是其大,谱牒之修缮岂不容缓乎,溯我黄氏源流由来已久,秦汉而上未东迁,以前寥邈无征,秦汉而下即东迁,以后唐宋元明清中间记载历历如缕,但年深日久变故奇多,如沧桑变更,祝融虐皆有因之迁移所住,揖失所藏致有一二世失传者,或三五世失传者,是以全族谱牒不能合修然。

谱牒之所以不能完全合修者,非我先祖无家族之观念,置诸不为实时所致,无可奈耳,传至近世,奉祀孙国国固国华国才继俊继性松山绍闵玉嚣等蒿目时艰变故更多,长此以往,恐有各支再致失传,则族谱更难完成。

于是调查我族散居于范寿郓鄄等县者,支分数派系出一脉,如日星之丽天绕度朗然不紊,江河之行地源流井然不淆。

故召集族众商酌重修谱牒,共推余作序,列表绘图以资查考。

余本识浅学疏不堪重任,然本族义务何敢固辞,乃沐手净面惕然握管肃然直书,略序我族尊祖敬宗左昭右穆之意义,使后世子孙目之了然以重不朽云。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中旬奉祀孙桂清谨序。

(八)木有本,水有源,族有谱如国有史,持此意叙谱以表报本追远之厚意,为树亲亲睦族之佳说,达到报效国家之目的。

顿言启卷敬阅,黄氏族谱历史已久,我族载至秦汉以后,自山西迁居以来,唐宋元明中原有谱记历历可考,因我族地处中原黄河流域,历经封建帝王时代,兵火水灾迭经,祸延国难,顾民哀鸿四散,加之变故其多,原谱损失所藏致一二世失传或数世失传,故全族之谱未能合修,列有郓城黄家桥、黄家潭、黄家楼、黄家庄、黄家岗,鄄城黄家庄、黄家楼、黄家店和菏泽黄屯,此数村庄。

但本同根共庇之意亲亲睦族之道兹有郓城黄家楼和黄家庄一支,郓城黄家岗和菏泽黄屯一支,鄄城黄家楼一支和范县颜村铺一支,计四支统一宗派。

侄克勤君谱序中提及今后吾族后人命名必须按规定命之排行,字在中间不得随便挪用,以免世系紊乱,我非常赞同,愿先祖庇佑协手向前。

颜村铺支原谱失后于清乾隆三年由凝祖补修,而后抡祖筠、祖俊、祖和注,祖相继接修,溯自月侬,公讳掬为始祖其下支脉贯续,世次详明,对于名字及其学位、爵职、配偶、姓氏、子数次第出嗣,迁居等应书尽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