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课件 PPT
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8
三、病理
心脏血液供应
9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 冠状A有广泛的粥样硬化病变,常见的血管闭塞处
和相应的心肌梗死部位依次为:
10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1.左冠状A左前降支闭塞: ❖ 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
尖瓣前乳头肌梗死。
11
三、病理
3.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下壁心梗时 多见,重者可发生呃逆。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和组织灌注不 足有关。
26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4.心律失常:多见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起病1-2W内, 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可 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27
五、临床表现
24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1.疼痛(胸痛) 不典型者: (1)无疼痛,为少数患者,多见糖尿病 (2)疼痛部位:上腹部 (3)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牙周痛
25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2.全身症状:由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
(1)发热:发病后24-48h出现,T 38℃左右,持续约1周。 (2)心动过速、WBC↑、ESR↑等。
3
一、定义
❖ 临床特点(1)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 (2)WBC↑,血清心肌酶↑。 (3)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4)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衰。
4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基本病因: 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少数为:冠状A栓塞、炎症、 先天畸形、痉挛、 冠状动脉阻塞
5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制:由于上述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管腔严重 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又未能充分建立。
(一)冠状动脉病变: 2.右冠状A闭塞: ❖ 引起左心室膈面(右冠状A占优势时)、后间隔和
右心梗死,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12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3.左冠状A回旋支闭塞: ❖ 引起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左冠状A占优势时)、
后间隔和左心房梗死,房室结。
13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4.左冠状A主干闭塞: ❖ 引起左心室广泛梗死。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课时目标
❖1、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心肌梗死分类 ❖3、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
病理及预后
2
一、定义
❖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A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 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出现严重 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冠 心病的严重类型。
1.心肌收缩力↓ 、顺应性↓ ,心肌收缩力不协调。使 BP↓、HR↑ 、或有心律失常(心电功能紊乱)。
20
四、病理生理
2.心室重构:出现心室壁厚度改变,心腔扩大和心衰。 可发生心源性休克。
3.右心梗死(少见) 主要改变是右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右
心房压力↑>LVEDP,心排血量↓,BP↓。
21
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 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心肌持续缺血1h以上, 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6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三)诱因: 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 状动脉完全闭合。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排血 量骤降,使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BP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 显↑,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心肌氧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 血明显不足。
18
三、病理
(二)心肌病变 2.心肌病变程度:
(3)心脏破裂、心室壁瘤: 梗死区心室壁薄弱到不足以承受心室内压,坏死心室
壁向外膨出,在早期能发生心脏破裂(心室壁游离壁破裂, 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后期可形成心室壁瘤。
19
四、病理生理
主要为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血液动力学改 变,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梗死部位、程度和范围。
16
三、病理
(二)心肌病变 2.心肌病变程度:
❖ (1)有Q波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累及心室壁厚度的全层或大 部分( > 1/2心室壁厚度),心电图上出现Q波,称为有Q 波心肌梗塞(透壁性心肌梗塞)。 心包:出现心包炎 可波及 心内膜:形成附壁血栓
17
三、病理
(二)心肌病变 2.心肌病变程度:
❖ (2)无Q波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呈灶性分布而仅累 及心室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 无Q波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7
促使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诱因
❖ 1、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 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 集以致血栓形成;
❖ 2、睡眠:血流缓慢,血小板聚积,冠状动脉易痉挛 ❖ 3、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增加心脏负荷。 ❖ 4、6am~12am:交感活性增加,冠脉痉挛。 ❖ 休克、脱水、出血等
14
三、病理
(二)心肌病变 ❖ 心肌坏死范围大小程度,决定于冠状动脉分支
闭塞发生的部位、速度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15
三、病理
(二)心肌病变 1.冠状动脉闭塞后: ❖ 20~30 min,相应的缺血心肌开始坏死。 ❖ 1~2h之间,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
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 ❖ 4d后坏死分界明显,心肌溶解并有肉芽组织形成, ❖ 1~2W后心肌坏死组织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 ❖ 6~8W形成疤痕而愈合→陈旧性心梗。
五、临床表现
❖ (一)先兆: 绝大部分患者再发病前数日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等
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性心绞痛 最为突出。
22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 1、疼痛 ❖ 2、全身表现 ❖ 3、胃肠道症状 ❖ 4、心律失常 ❖ 5、低血压和休克 ❖ 6、心力衰竭
23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1.疼痛(胸痛) 多于清晨发生,多数无明显诱因 典型者:疼痛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常在安静时发 生,程度重,时间长(>30min),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 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常伴有出汗、恐惧、烦 躁不安或濒死感。
(二)症状: 4.心律失常:包括
(1)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常见于前壁 心梗;如出现频发室早(成对或短阵室速)、多源 性或RonT(易损期)时,常为室颤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