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带答案)(3)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带答案)(3)
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故导致1870~1900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故C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故A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不是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电器设备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A.棉纺织业的兴起B.工场经济的发展
C.机器工厂的景象D.庄园生活的惬意
21.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最主要条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完成
22.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下列反抗活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巴黎公社运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D.埃及华夫脱运动
5.某初中九年级三班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所以题干反映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C符合题意;巴黎公社不是思想解放运动,A排除;《国际歌》没有体现杰出人物的作用,B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民族解放运动,D排除。故选C。
C.内燃机的改进
D.电动机的出现
14.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共产党宣言》
C.《物种起源》D.《战争与和平》
15.图片是直观的历史,能清晰地反映历史的脉络。下面图片和下列哪一重大事件直接相关?( )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抛弃了空想的成分……展现了无产者的前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马克思,他和恩格斯合作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D正确。但丁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A错误。贝多芬是音乐家,与题意无关,B错误。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与题意无关,C错误。综上故选D。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第一国际”的成立
13.英国近代铁路运输始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的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的铁路条例支持修建铁路,到七十年代,英国建成了全国的近代铁路运输体系。以下列哪一项重大发明为英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A.改良蒸汽机
B.发电机的发明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工会联合会、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国际工人组织等”是解题的关键,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行业内联合、行业间联合、全国联合到国际联合,表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加。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分别对应的是19世纪40年代、70年代,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德意志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C符合题意。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力量”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项符合题意;《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是资产性质的文件,AB项不符合题意;《资本论》不是发表于1848年的著作,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19.下面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苏格拉底B.邱吉尔C.马克思D.列宁
20.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A.倡导人文主义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3.“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 )
A.生产方式B.家庭结构C.生活方式D.经济结构
美国“全国劳工同盟”
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
A.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
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下图中A、B所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
18.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图表时间“1811、1841、1871”以及图表中农民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者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可知,导致图表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A排除;殖民扩张与表中各职业比重变化无关,B排除;资产阶级革命与“19世纪英国各职业的比重”的变化无关,D排除。故选择C。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B.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C.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D.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2.如果我们环顾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不敢因此而低估在反抗双元革命(“双元革命”指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具有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力量,这一思想体系在1848年已做了首次的经典性阐述。材料中“做了首次经典性阐述”的著作是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工会联合会、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国际工人组织等”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行业内联合、行业间联合、全国联合到国际联合,表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加,故D符合题意;题干图表信息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A.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B.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创立了马克思主义D.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11.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下列是某个知识结构简图,与这一简图中的空白处没有因果逻辑关系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B.美国南北战争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
12.“该宣言发表于1848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反抗法国资产阶级,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埃及华夫脱运动均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是反抗资产阶级,BCD均是反抗殖民主义,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A。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10.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A.英国宪章运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十月革命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运动
D.巴黎公社运动 十月革命胜利
9.如图所示的人物是
A.但丁B.贝多芬C.达尔文D.马克思
10.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投票,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其主要原因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