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大纲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是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且能唱准基本的音高和节奏。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音及音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声音的四种特性。
本章主要内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重、难点:音的四种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四种性质在音乐作品中所产生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音乐理论基础》作者:李重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03月本章思考题:举例说明高低和长短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a、熟悉一个8度内的音高b、训练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及坐姿c、抄写视唱练习1并唱准。
d、练习44拍子的指挥图示。
e、节奏练习f、视唱曲(附后)第一节、音的性质1. 音的产生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才能振动,因此,音的产生与力的作用密不可分。
力标志着某种能量,而声音则体现着能量的传递。
音与音之间在能量传递方式上的强弱之别,形成声音组合中的不同品格。
2. 音的性质音有四种物理属性,即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音的色彩)。
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快则音高,频率慢则音低。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的。
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振动持续的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的色彩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方式、形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因素决定的。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1. 乐音振动状态规则,因而有着固定音高的音,叫做乐音。
乐音是结构音乐作品的主要材料。
某些乐音的绝对高度因律制不同而有着轻微的差异。
2. 噪音振动状态不规则,因而无固定音高的音,叫做噪音。
自然界中噪音繁多,经研制具有特殊音响色彩的噪音乐器可以人乐。
如乐队中普遍运用的军鼓、大鼓、沙锤等。
第三节乐音体系和音列、音级、音的分组1. 乐音体系音乐中使用的、有着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2. 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高低顺次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3. 音级乐音体系中每个独立的音,称为音级。
音级分为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两种类型。
(1)音名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都有各自的名称。
以C、D、E、F、G、A、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乐音体系中,虽有八十多个高低不同的音,但音的名称,却只有这七个。
其他各音的名称都是在这七个音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C、D、E、F、G、A、B 叫做音名。
音名代表着音的固定高度,有大写小写之分。
钢琴键盘上的52 个白键,在相应的位置上,循环重复使用这七个音名。
(2)唱名do、re、mi、fa、sol、la、si 叫做唱名。
当唱名按顺序与音名C、D、E、F、G、A、B 相对应时,称为固定唱名如图14、音组音的分组情况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将乐音体系总音列中的音分为许多组,叫做音的分组,简称音组。
处于音列中央的为小字一组,用小写音名并在其右上角加数字 1 标记。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向右依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与小字五组,并在小写音名右上角以相应组的数字2、3、4、5 标记。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向左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与大字二组。
小字组与大字组用不加数字的小写与大写音名标记。
大字一组与大字二组分别在大写音名右下角以相应组的数字1 与 2 标记f、视唱曲1视唱曲1、2、3、4、5、第二章记谱法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五线谱的谱号的含义和用法、音符与休止符的含义、音乐中常用的记号。
2、内容提要:记谱法、谱号、谱表、音乐中的常用记号3、重点、难点:音乐中的常用记号4、本章参考文献:《音乐理论基础》作者:李重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03月5、本章思考题: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音符长短,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音响效果。
具体内容在每一节的末尾。
视唱练习:1、2、3、4、第一节五线谱文字、符号、数字或图表记录音乐的方法,称为记谱法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是自下而上计算的。
依次为1、2、3、4、5线和1、2、3、4间。
为了记写更高或更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方和下方加入与五线谱平行的短横线,叫做加线。
由加线形成的间,叫做加间。
记于五线谱上方的加线与加间,叫做上加线与上加间,它们由下向上计算。
记于五线谱下方的加线与加间,叫做下加线与下加间,它们由上向下计算。
上加线与下加线在使用中一般不超过五条。
五线谱上所记音之高低与线、间之高低位置相一致。
线、间位置愈高,所记之音愈高,反之则愈低。
第二节谱号确立五线谱的线与间所记音之绝对音高的符号,叫做谱号。
谱号记于五线谱左端或改换谱号处。
常用的有G 谱号、F 谱号与C 谱号。
1、高音谱号高音谱号由拉丁字母G 演变而来,表示第二线为g1,所以也称为G 谱号。
2、中音谱号中音谱号由拉丁字母C 演变而来,谱号可移动(如下方第二个谱号称为次中音谱号),凡缺口所对的线即表示c1,所以也称C 谱号。
3、低音谱号4、各种谱号的用法3、低音谱号低音谱号低音谱号由拉丁字母F 演变而来,表示第四线为f,所以也称为F 谱号。
写法如下:实践部分4、谱表记有谱号的五线谱,叫做谱表。
记有高音谱号的谱表称为高音谱表。
记有低音谱号的谱表称为低音谱表。
记有中音谱号的谱表称为中音谱表。
把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用花括线或直括线连起来的谱表称为大谱表。
第三节音符和休止符音符的概念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休止符的概念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八种音符八种休止符实践部分1、听音练习2、抄写教材第21面第2、3条五线谱。
3、唱视唱练习1、2、3。
)课外作业或思考题等二声部节奏练习教材15面二、三大题。
第四节增长音符的补充记号概念:是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带有一个附点的音符,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的音符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
2延音线概念:用在音高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上时,表示他们要唱成一个音,它的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总和。
3延长号在半圆型的中间加一个小圆点,在单声部乐曲中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以任意的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
4各种记号的用法在记谱法中,音符、休止符的写法与音乐构思和音符、休止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由于五线谱的记谱情况非常复杂,这里只能讲到一般情况。
当我们用单符干记谱时,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符头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
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又分布在第三线上下时就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
当许多音符连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这时要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两条以上的符杠要平行。
休止符在单声部中永远在第三线附近。
第五节变音记号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在五线谱中看到升记号时要注意升记号的空心所在的位置,在间上就是升高间上的音,在线上就升高线上的音。
2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重升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在写重升号时要注意交叉部位的位置,一定要准确的落在某一条线或某一个间上。
3重降号表示将线或间上的音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还原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还原号的空白部分就决定了它所还原的音,不管这个音是被升高了或降低了还是被重升或重降了,都要还原成原位音(键盘上的白键)。
第三章音程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开始接触多声部音乐,了解其基本结构,对各种音程的音响效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主要内容: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音程的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音程中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如何区分协和与不协和音程。
本章参考文献:《音乐理论基础》作者:李重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03月本章思考题:1、从我们熟悉的电影电视音乐中找出不协和音程的典型例子,仔细聆听,加深对音程具体音响的感受。
2、听音练习教材99面第1条、2条。
第101面节奏练习第1条3、视唱练习107面4、5、6。
108面7、8、9。
二声部第109面《送别》。
第一节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1、音程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
书写时要注意:旋律音程要错开,和声音程书写时要上下对齐;和声二度的低音在左边,高音在右边,两个音紧靠在一起。
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
旋律音程的进行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旋律音程:先后演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同时演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第二节音程的性质1、音程的级数和音数音程中所包含的线与间的数目叫做音程的的度数。
五线谱的每一个间和每一条线都叫做一度。
音程的度数用阿拉伯数字来标记。
2、音程中所含的半音或全音的数目叫做音程的音数。
3、音程的音数是用分数、整数和带分数来标记的。
4、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叫做自然音程。
介绍14种自然音程:5、变化音程一切增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除外)和倍增倍减音程都叫做变化音程。
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来的。
将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可以使音程的音数增加,反之将冠音降低或将根音升高,可使音程的音数减少。
变化音程的五种情况:(1)大音程和纯音程增大变化半音成为增音程。
(2)、小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变化半音成为减音程。
但是减一度不可能,因为一度音程不管怎么变动,都只会增加音数。
(3)、音程增大变化半音成为大音程,大音程减少变化半音成为小音程。
增音程增大变化半音成为倍增音程。
常见倍增八度、倍增一度、倍增四度、倍增五度。
减音程减少变化半音成为倍减音程。
常见倍减五度和倍减八度。
第四章和弦本章教学目的:通过介绍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一些较复杂的和弦和演示它们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弦的结构和各种和弦的和谐程度,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本章内容属拔高部分,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较难听懂,因此在课程的考察中不计入成绩,但对于一些对音乐有兴趣并且正在或准备学乐器的同学来说就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和弦、三和弦、七和弦本章重点、难点:七和弦的结构以及各种七和弦的实际音响效果。
本章参考文献:《音乐理论基础》作者:李重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03月。
本章思考题:1、和弦的概念是什么?和弦的一般结构是什么样的?2、大三和弦在音响上有什么特点?3、小三和弦的音响色彩是什么样的?第一节概念、和弦的一般结构。
1、和弦的概念在多声部音乐中可以按照三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做和弦。
2、分解和弦和弦中的音若先后出现,称为分解和弦。
第二节三和弦(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为大三度、三音与五音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为纯五度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