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辐射干燥指数辐射干燥指数=R/Lr,式中,R为年辐射平衡;L为蒸发潜热;r为年降水总量。
2.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3.耗散结构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4、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
7.波尔兹曼统计熵公式是S=klnΩ,其中S为波尔兹曼统计熵,k为波尔兹曼常数,Ω为热力学几率或无序度。
8.干湿度地带性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9、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10、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11、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
12.季节节律由于地球公转而出现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以季节(年)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
13.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14.阶段性节律是指生物类群在周期性或旋回性变化的背景上,以一定阶段为周期表现出的突变性的重复。
15.负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系统偏离原状态则称为负反馈。
16.正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加剧了系统脱离原状态则为正反馈。
17.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
18.人为环境自然条件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
2.“七山一水二分田”代表的是一个区域的(土地结构)。
3.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
4.综合自然区划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5.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底部)。
6.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大气圈)和(岩石圈),而后出现(水圈),再后出现了(生物圈),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土壤圈)也产生了。
7.综合自然区划的三个一般性原则是(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区域共轭性原则)。
8.土地分级单位自下而上可分为(相)、(限区)和(地方)。
9.(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10.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11.辐射干燥指数R/Lr的变化从0→4,景观由森林、(草原)、半荒漠变成(荒漠)。
12..(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13.岩石地形复合体为自然地理系统提供(疏松物质和化学元素)。
14.彼列尔曼根据化学元素迁移条件,把地表面上各种各样的形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残积处境)、(水上处境)、水下处境。
15.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16.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17.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18.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19.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
20.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2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2.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23.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目前己知最大地震不超过(8.9里氏级)里氏级。
24.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
25.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表示。
26.局地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地方性风。
27.(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
29.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30.风对地表细粒的作用有(风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积作用)三种形式。
31.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三、单项选择题1.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2.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C)是最主要的动因。
A.空气 B.水 C.生物有机体 D.土壤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C )。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C)。
A.大气 B.水分 C.有机界 D.土壤5.形成地貌基本格局的能量因子是(B )。
A.太阳能 B.地球内能 C.潮汐能 D.生物能6.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B)。
A.原始共生阶段 B.和谐共生阶段 C.改造自然阶段 D.顺应自然阶段7.(B )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8.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9.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C)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10.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 B)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11.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 C )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12.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 B.《管子•地员篇》 C.《梦溪笔谈》 D.《禹贡》1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 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D.区域共轭性原则1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15.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 C )A.地理相关分析法 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 D.主导标志法16.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 B.太阳能 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7.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 AA.科—属—种 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 C.相-限区—地方 D.级—亚级单元18.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 BA.科—属—种 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 C.相-限区—地方 D.级—亚级单元19.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 B.自然地区 C.综合带 D.自然州20.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 B.自然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州2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 .《管子•地员篇》B .《汉书•地理志》C .《宇宙》D .《地学通论》22.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层次性D .相关性2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 B .相对一致性原则C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 .区域共轭性原则24.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5.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 ),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 ):BA.增加 增加B.增加 减少C.减少 减少 C.减少 增加四、简答题1.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答:①地球的外能与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
2.画图说明正反馈,并说明正反馈的作用。
答:当正因果反馈环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反馈环中各个环节的连锁反应,加强了这种变化趋势,使其脱离初始状态,这种在变动中起自我增强的作用是正反馈环的作用。
以下图为例:+—猫的数量 鼠的数量灭鼠药的数量 + —3.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
答:支配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基本过程的能量,几乎全部都从外部进来。
自然地理环境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
天文因素与地球因素共同作用,支配了自然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附近的地圈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
4.地区性的表现有哪些?答:地区性是在一定的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如中亚热带自然地带内部由沿海到内陆存在这样的差异:东部(浙、闽)沿岸是台风侵袭的范围,暴雨影响很大;中部(湘、赣)是夏季受伏旱控制的地区,炎热干旱,秋末冬初等季节受寒潮影响较大,春季常出现倒春寒;西部(川、贵)降水比较均匀,降水强度不大,多云雾,形成比较阴湿的气候。
5.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1)水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参与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过程(2)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并且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的组成部分(3)水是自然地理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水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原料,参与大部分自然地理过程。
如元素的迁移、生物光合作用等。
(4)水在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物质进行搬运,参与能量的固定转移。
6.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
(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7.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1)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
(2)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是在水、生物、土壤、大气等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