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 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0
剩余劳动时间4
4
4
8
2 m'= 4小时 =100% 1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6小时
m' =
=150%
工作日(10小时)
创造新价值
抽 象
(60元)

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殖 过
( 300元)

资本的不同部分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 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
不变资本 (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4小时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
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作日(8小时)
0
34
8
必要劳 动时间3 剩余劳动时间5
m' = 5小时 =167%
3小时
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 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 工作超过了10小时,每天工作12-15小时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在很多的工厂,白班倒 夜班时,工人会连轴的干上24小时。
具 体
(120元)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创造新价值
抽 象 程
商 品 生 产 过 程



成 过
( 150元)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棉花(200元)
纱锭(40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0元)
(总计270元)
创造使用价值
具 体
(240元)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本节课的框架结构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 部分在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的积累
.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5.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 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的不同部分
剥削 被剥削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 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 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 式。”
------马克思
商品生产过程
棉花(100元)
纱锭(20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0元)
(总计150元)
创造使用价值
依据: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 m / v(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程度)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 而形成的余额。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 (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泰罗制”和“福特制”
“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1856-1915)发明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首先在工厂里挑选身体健壮、技术熟练、动作灵巧的 工人进行紧张的劳动,以秒和几分之一秒来记录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动作 和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进行分 析,去掉多余的时间,制定出最经济、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 法”,再以此为标准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劳动定额,并据此分别制定出等 级不同的工资单价的“分级工资制”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具有两重性的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定义: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劳动者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的差额。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 改善管理
生活资料的价 值下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
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竞 争
新技术,新管理普及
补偿劳动力价值 劳动时间不变 的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
属于 资 本 家
特点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通过资本结合在一起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定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
用于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
用于
剩余劳动
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 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 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因此剩余价值体 现了雇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这样一种关系。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前言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 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 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 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 价值规律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划分不同资本的意义
• 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 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 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唯一源泉
• 二、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福特(1863-1947)首先在自己工厂内实 行的一种加强剥削工人的制度。这种制度在自动化生产线和产品标准化 的基础上,利用加快传送装置的运转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强度。 赶不上机器运转的工人将被克扣工资甚至解雇。
社会劳动生产率
必要劳动时间
追求超额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