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
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
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要想达到上述两方面的效果,教师应发挥其“导演”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教学;教师;学生;学习;主体;有效性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发展的核心。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达到这一效果,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需要教师制订出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知识、能力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生活的情境出发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具体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让学生做小组交流,然后展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问题;或者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再把小组没有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体解决,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做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由一节节课堂教学目标组成的集体。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并且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获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载体。
知识与能力是“过程与方法”的产物,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
把握三维目标,课堂就会扎实有效。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阵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
中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所以,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精神焕发,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充满乐趣。
尊重学生的个性,关爱学生的成长,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改变学生轻视历史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丰富而开放的教学活动是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比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精彩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具体的做法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模拟表演活动,即是根据课文内容插图内容,创设、再现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表演。
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社会知识,在愉快的表演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
第二步是讨论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的形式。
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表达能力等。
”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是媒体演示活动。
媒体演示活动即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播放图片、课件、影片等。
它以其
鲜明的形象直观性受到学生的喜爱。
活动中应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尽量让学生去收集并播放图片、影片、文字资料等,使学生既能在活动中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做好课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课后反思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抓住本节课的失误和遗漏
课前准备得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敢于面对,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回顾、疏理,并对其做深记得的反思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2.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文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