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课件
特点:
• 在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 • 实践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忽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
2013-6-22 33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潮, 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 代表人物: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经验与教育》 •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教育学基础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教育系制作
2013-6-22
1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2013-6-22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二章
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学的价值
2013-6-22
3
一
教育的认识
2013-6-22
13
(一)教育的起源
•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宗教所持的观点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和沛西· 能 • 教育的生理起源说--孟禄 •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2013-6-22
14
教育的生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P· Monroe,1869-1947)
2013-6-22
2013-6-22
39
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教育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教育学研究形成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
借鉴
2013-6-22
40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当代教育学的新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
27
(二)教育学的创立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2013-6-22
28
(三)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2013-6-22
29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
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2013-6-22 35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作家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
思想;
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2013-6-22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
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和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
2013-6-22 11
(三)教育的形态
非制度化与制度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2013-6-22
12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 教育的起源
•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教育习俗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日常教育生
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 第二,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习俗性认识以及建 立于其上的日常教育经验逐渐失去了解释规范与指导作 用,无法满足教育变革理论的需要。
2013-6-22 43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这意味着:
第一,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 第二,教育学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符号; 第三,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的,是理性的; 第四,多元的理解使教育知识持续不断地增长。
5.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代表人物: • 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 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
2013-6-22 46
第二章 教育功能
2013-6-22
47
功能的含义
杯 子 的 功 能 ? ?
2013-6-22 48
对功能的解释
哲学上:指由事物的结构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
社会学上: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
2013-6-22 44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
获得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省和发展能力
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2013-6-22
45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2.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 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 . I,Scheffler.(ed.).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Springfield.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1960. 10.R.S.Perters. Education as Initiation. London: Evans Bros,1964.
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
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 拉
2013-6-22
伊《实验教育学》
30
1.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
• 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 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
• 把教育实验分三个阶段
• 指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 • 主张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过于量化,不能够涵盖教育学问题
2013-6-22
24
(二)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创立的背景
• 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与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
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2013-6-22
25
(二)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 对 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 概念和范畴: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与规律 的概念与范畴及其相关体系 • 方 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6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
•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受制于社会劳动的方 式与性质
•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 现代教育过程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方法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缺点:容易造成简单化和机械化
2013-6-22 37
2013-6-22
杜威
34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
• 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合一 •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 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堂,而非学科知识体系 • 师生关系是以儿童为中心
• 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缺点: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
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
2013-6-22
元理论。
41
四、教育学的价值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6-22
42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 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 史发展的必然,主要原因:
• 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2013-6-22 38
5.批判教育学
基本观点
• 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具有“不公平、不公正”性 • 教育的阶级性
• 人们已经丧失对教育阶级性的“意识”
• 崇尚对人类意识的“解放” • 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重点考察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
问题
缺点:有“破” 无“立”
2013-6-22
17
2 .工业社会的教育新特征:
现代学校出现、发展。
• 新建适合科技发展的新学校 • 逐步改造传统学校 • 政府购买、接管教会学校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突出教育的 生产性。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2013-6-22
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18
3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展望
2013-6-22
8
1.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活动的人。 2.学习者(即受教育者)
相对于“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
2013-6-22
概念
9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
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
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
的统一。
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013-6-22 10
三者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 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