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地铁为例---浅谈地铁车站指示牌,乘客导向标志设计的设计内容摘要随着地铁交通的迅速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多的选择地铁作为首选地出行方式,而在地铁车站进行的换乘其他地铁,寻找其他地面交通方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分为个部分,第一部分,浅析了地铁车站指示牌,乘客导向标志设计的应具有的基本内容,主要原则,设计的人性化分析。
第二部分,以北京地铁西直门站为例,对当前地铁车站指示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帮助提高车站的客流管理能力,方便乘客。
第三部分,分析了其他城市地铁的先进经验,寻找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地铁 指示牌 导向标志 西直门引言“北京地铁设迅速发展,成为老百姓生活出行不可缺少的公共交通方式,帮助乘客在各个地铁车站,尤其是有若干线路的交汇的,与地面交通枢纽紧密联系的,处于城市商业文化中心附近的地铁车站,寻找有效地导向信息,迅速找到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方向,成为了地铁车站最为重要的一个责任。
而我们发现在北京地铁西直门站出来时,其复杂程度让人咋舌,而普通指示牌和导向标志的设计又缺乏清晰明了的指示,合理的地面交通信息,让人总容易陷入迷惘,不知所措。
第一部分1.1交通标识系统的设计理念交通标志是由图形 、 文字、 特定颜色及几何形状组成的 标识牌, 向道路使用者传递警告、 禁令、 指示及指路等内容的 交通管理措施 。
在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中最重要 的是交 通指示标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判断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是人的本性之一, 在易识别的环境中人们感到放心, 当人们无法根据环境提供的信息确定方位时, 会感到不安。
在封闭的地下空间中, 人们很容易在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中迷失方向, 而交通指示标识能为人们提供地下建筑的整体情况, 明确自身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 同时为人们指明方向, 帮助人们寻找恰当的路线到达 目的地,也使人们对地下建筑的总体在设计交通标识时, 必须首先要考虑标识的视认性,证它在不良的视觉环境条件下,能容易地被驾驶员或行人现并迅速地认读, 以保证交通安全,这才是交通标识设计宗旨。
因此交通标识的设计应遵循下面一些设计理念:1 ) 保证交通标识的醒 目性和区别性 。
标识系统在视上一定要醒目, 重要的标识要能达到对人的视觉有强烈的击效果。
醒 目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标识上的文字 、 符号等要够大, 以便人们能从一定的距离以外就能看到、 读出。
但要指出的是, 不能只强调一个“ 大” , 而忽视标识 自身尺寸所在空间尺度的协调, 因为标识还有一个功能是对地下空环境起着美化和点缀作用。
另外导向标识必须和其它类型的标识, 诸如广告、 告示、 商业标志和其它识别标志等区别开来 , 以免人们混淆而影响到方位方向的确定2 ) 设计要规范性和国际化。
标识系统设计的规范性是用以表达方向诱导标识信息内容的媒体, 如文字、 语言、符等, 必须采用国家的规范、标准以及国际惯用的符号等, 使它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另外,对同一类型的地下空间设施, 其向诱导标识的设计风格也应保持一致, 形成一个较为稳定致的体系。
3 ) 内容要确切并且简单便利 。
内容的确切性是指方向导标识上的内容应该采用专门用语和正确的内容, 所指内 尽可能具有唯一的理解性,以免引起人们的误会。
简单是指方向标识上的词句必须精简、 明确,尽可能地去掉可有可 无的文字,让人一目了然; 便利是指人们在正常流动 的情况 下就能方便地阅读和理解标识上的内容, 而不必停下来驻足 细看, 造成不必要的人流阻塞。
4 ) 要以人为本, 完善交通弱者的方向指示标识。
交通弱 者的方向诱导标识是一种专用的标识, 它采用专门的材料和 特定的符号设置和设计标识。
完善的交通弱者的方向指示 标识不仅为他们安全、 方便的移动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是一 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5 ) 标识的位置要一致化、 系统化。
标识系统应该设置在 能够被预测和容易看到的位置, 以及人们需要做出方 向决定 的地方, 如出入口、交叉口、楼梯等人流必经之处, 并且其位 置宜统一 ,使人易于寻找, 应连续地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序 列,人们不需要搜寻整个空间, 而只需注视部分固定的区域 即可找到方向标示其间不能出现标示视觉盲区。
6 ) 考虑到特殊情况 的处理。
一般的出H标识可设置在 出口的上方, 但是如果考虑到出现意外的情况 , 如火灾, 烟雾 向天花板聚集, 出口上方的标识可能被挡住 ,则需要在主要 疏散线路的出口附近的较低的位置处, 再设置出口标识。
综上,设置交通标识系统要达到的效果是:在标识系统设置好 以后,能“ 主动” 地指挥人群的合理流动, 而不是“ 被动” 地等 待人们来寻找、发现。
1.2地铁标识设计的原则1 )标准化原则:地铁网络在标识的形式 、内容、位置 上 ,采用统一的、接近标准化的标识 系统设置 。
2 )地域化原则:地域化从大的方面说,是指要尽量表现出地铁所在国家城市的特色文化 ,凸显其独有的审美及文化特点 ;从小的方 面说 ,是 指反 映车站所 在 的 区 域 文脉特征 ,让乘客离开车厢走上站台时 就可以感受到车站独有的气质。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站设计就以此著称 ,几乎每一个站都有自己的设计主题,告诉乘客所在站的历史和特点。
3 易获性原则地铁标识 系统要求把最全面 、最清晰 、最易懂的车站信息提供给各类层次 的乘客 ,最大限度地 减少 乘客在标识前的无效停 留时间,是地 铁标识 系统设计 的基础 。
车站标识 系统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让乘客在匆匆一瞥间就可 以找到 自己 的行进方 向,这就要 求标识 的信息量要少而精 、简清而 明确 、重点突出 ,使行人在短 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快速判断 自己 的行进路线 ,避免拥挤 、行走反 向等现象的发生 。
4 艺术审美性原则:标识设计要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传达美的感受 , 构图凝练 、 美 观 。
另外 ,注重和车站其他构件联合设置 (见 图 1 ) ,讲究实用性和装饰性 的结合,减少占用空间,使整个空间具有整体美 ,成为地铁环境和谐舒适 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系统性原则:在整个城市地铁线网中,要实现标识的系统化没计使标识具有系统性 ,方便乘客形成一贯的阅读习惯 ,使公众对地铁的管理产生 良好的印象 ,增加乘客的心理舒适度。
第二部分2.1实地调查我们小组于11月3日中午前往西直门等地铁车站进行调查,我们沿路对于各个车站的指示牌进行了仔细的调查,我们发现,主要的问题如下:1.标志的设置不明显。
以北京地铁 13 号线西直门二层站厅层为例 ,在超过 1 0 0 0 平方米的大厅 中,导向标识设置 在大厅尽端的墙上,导向标识间距超过一千多米而与三层站台层相连的楼梯距换乘 2 号线标识的直线距离为四十多米, 由于柱子的遮挡很难引起注意 ,导致乘客在其中往往不知所措 ,只能依靠地面栏杆人工隔离出各个方向上的乘客路线 ,使大厅的换乘效率大大降低。
另外由于大多指向性的标牌都采用贴附式,在乘客下车的时候,往往要走很长的距离才能看到指示牌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
解决方式:可以多采取电子指示牌,悬挂式的导向牌,减少标牌的间隔,并摆在显眼位置,让乘客在第一时间能发现指示牌。
2.导向性不够具体 。
如图,我们可以发现,其出口图以及地面示意图都只有少数的几个街道,建筑标记出来,并且公交站的位置也不够明确,也没有线路的经过信息可供参考。
而街区引导图却缺乏本站的出站信息,乘客看到时很难明确。
建议:由于地铁站内的结构较为负载,平面图很难让乘客弄清楚方向,应采用立体的层次图,明确地铁站内的各个出站方式,方向。
再附加地面的引导图,其中最好能配上可选公交线路的主要站点,方便乘客选择。
第三.设施的维护:我们注意到,在地铁站的很多电子化查询方式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而且很多可以是用的设备,触摸屏使用不方便,接触不灵敏,提供的信息长期没有更新,给乘客的的查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建议:设施在精不在多,我们建议在乘客面临多个选择方向的路口设置四台左右的设备,并且为了保持其使用长久性,可以两台轮流工作,并及时保持维护,对信息进行定期有效地更新。
综上,如果能够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相信能对地铁站的通行能力带来较大改善,乘客的满意度,方便程度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第三部分。
3.1香港地铁:香港地铁以其先进的运营管理闻名于世 ,在导系统的设置中,便于车站管理 是一项基本原则 ,系统定明确而统一,导识的视距 为 2 3 . 5 m ,线路等标识的视距为 1 ~2 m ;悬挂高度为 2 . 3 5 m ;同一内容导识尽量不连续设置 。
3.2南京地铁站1)出入口的布置合理。
地铁站主要通过出人口与外面联系,出人口的设置对乘客正常进出站和事故情况下的紧急疏散起着重要的作用,2)注意导向牌颜色的合理应用。
对界各国许多城市地铁导向系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色彩的设计上大都采用了对比强烈、易见度高、易于记忆的色彩搭配,并且导向牌颜色的设置具有系统连续性、区别性。
3)正确设置和应用逐级导向牌。
随着南京地铁交通网络的形成,多条线路在同一车站交会的换乘站越来越多。
因此设置逐级引导的导向标志,通过逐级引导,达到对进站、出站和换乘乘客逐级分流。
3.3伦敦地铁:英国地铁的引导标志系统设计非常完善,可以说那张地铁图本身就是很完美的设计,由伦敦地铁发端,它因此而启发了欧洲其他国家地铁图例的设计,之后在巴黎、柏林都可以看到相似的设计。
每个地铁站里都有随意取用且便于携带的地铁图、伦敦市中心旅游图,这些地图图例明确,主要交通交代清楚,尽力展示伦敦引以为傲的观光点,也极大地方便了在伦敦的旅行者。
虽然伦敦的地铁线路、市区的公交如同一张经纬交错的网络,但标志系统设计完善,色彩设计清晰明确,每一条线路都有独一无二的色彩,并且在地铁站里,每逢路口都设置放大了的指示牌,清楚地标注出不同的方向及不同的线路参考文献《浅谈广州市地铁导向系统的设计》 ,贺 珊 , 《艺 术理 论》2009年第9期《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刘德礼,《现代城市轨值交通》《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鲍宁,董玉香,苏涛,《都市快轨交通》 第2 2 卷 第6 期 2 0 0 9 年 1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