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悲鸿介绍及作品

徐悲鸿介绍及作品


在上海,吴仲熊将任伯年父子女遗作未装婊者数 10幅赠与徐悲鸿,为徐悲鸿生平最快意事之一。
老 妇









一 九二 八 二 年 作
南京古居 合影
1928居南京丹凤街,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 任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徐悲鸿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创 办“南国艺术学院”,徐悲鸿任该院的美术系 主任。
1934年徐悲鸿在苏联列宁格勒举办《中国绘画展》1941作巨幅奔 马,寄托对祖国奋起的渴望。
1936离南京,再赴广西。 1937在香港、广州、长沙举行徐悲鸿画展。 1938暑期,主持广西全省中学美术教师讲习班。
1939赴新加坡举行徐悲鸿画展,将卖画收入全 部捐献祖国灾民。
1940在印度国际大学和加尔各答举村徐悲鸿画 展。泰戈尔盛赞其作品旨趣高奥的形象及有韵 律的线条和色彩独具民族风格。
1918年徐悲鸿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这是当时的合影
1919年 蔡元培、傅增湘的帮助 徐悲鸿凑足赴法留学的费用
1925赴新加坡,为侨领陈嘉庚及 创办的厦门大学作画。冬尽,回 到中国。
西 山 古 松 柏

1919年徐悲鸿留法照片





1921年 徐悲鸿因整天参观法国国家美 展,流连忘返,闭馆时才知天降大雪。 他饥寒交迫,得了严重的肠痉挛病。
2、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 出自《史记·田儋列传》,巨大的历史画面渗透出一种悲 壮的气慨,撼人心魄。
3、浴
此幅作品属大师早期创作中尺幅最大、保存完好、 最为精彩的油画。
徐悲鸿其它作品欣赏
老师的问题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 画,为什么?
我们最喜欢徐悲鸿 的奔马图。从马的 千姿百态中我们体 会出徐悲鸿当时作 画的心境,也从中 感受到一种勇往直 前、坚韧不拔的进 取精神。
1904 徐悲鸿9岁,读完《四书》、《诗》 《书》、《易》、《礼》、《左传》 开始跟父学画 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 成为了徐悲鸿的启蒙教材 在肖像画上 表现出捕捉人物特征的非凡才能。
徐悲鸿的故乡江苏省宜兴屺亭桥镇
· 1905徐悲鸿10岁,随父乘舟赴溧阳 他即景成诗:“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 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
2.你如何理解徐悲鸿的座 右铭“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结合 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情 况,说说自己的想法。
1931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徐悲鸿 画展。1933年徐悲鸿赴欧洲,举办近代中国画 展和他个人的作品展览,使中国绘画在欧洲产 生了巨大影响。
欧 州 展 览 馆
重访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在德国柏林的画展
在苏联举办画展的场所
苏联莫斯科红场历史博物院
1934 应德国柏林美术会邀请,到柏林和法兰克福举行徐悲鸿画 展,获巨大成功。5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赞誉文章。
1942从云南回国,在昆明举行画展,全部收入 捐献劳军。
















赈灾画展留影
1949年夏末,患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住 医院半年。
1949 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 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赴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准备创作反映新时代人民改天换地精神的《当 代愚公》,不幸在构图时患脑溢血。
徐悲鸿
1895年7月19日 徐悲鸿生于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宜兴一贫 寒家庭。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当地著名画家, 精诗书篆刻。少年徐悲鸿是在“半耕半 读半渔樵”的生活中度过了童年的。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画的《课子图》。
徐悲鸿在树下读书,父亲持扇坐其后,凝神谛听
1901年 徐悲鸿6岁,开始随父读书习字 7岁便想学画 父亲不许 他便悄悄描画屋 畔河边的鸡鸭猫犬 自得其乐
病床前
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儿子庆平、女儿芳芳合影
徐悲鸿作品欣赏
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 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 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 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 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徐悲鸿作品欣赏
1、愚公移山图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画家以宏大的 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达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
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起居室
1917年,徐悲鸿东渡日本,研习日本绘画时,康有为为赠字送行
1917得明智大学稿酬,东渡日本研习美术。 康有为赠横幅题额《写生人神》为他送 行。
1918赴北京,以充满生气、力图变法的作 品崭露头角,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 法研究会导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2月,争取到公派留欧机会。与鲁迅会 面。
1914父亲去世。徐悲鸿借钱埋葬了父亲之 后,决定去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但 由于找不到工作,他只得返回宜兴。
1915再赴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维持生活, 并开始卖画。作品《马》为徐悲鸿发表的 第一张画。
1916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课余乃勤奋 作画。康有为视徐悲鸿为艺苑奇才,并收 其为弟子,在其指导下追临名碑,因得真 传,广闻博见,书艺精进。
· 1908由于家乡宜兴连年水灾,徐悲鸿与父亲 赴邻近各县,画翎毛、花卉、山水、人像, 刻图章,写春联,开始了流浪文艺的谋生生 涯,养成了笔不离手的习惯。
· 1912由于父亲改病而返回故乡。徐悲鸿已成 为宜兴知名画家,白描戏剧画《时迁偷鸡》, 获征稿二等奖。并在三所学校担任美术教师。
徐悲鸿19岁时在上海
1952卧病在床,但一直关心国内外的艺术活动 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了作,并计划编写《爱 同主义教育挂图》,拟将历代政要艺术珍品集 中编印。
1953 渐能起床活动,便到美院为毕业班学生 讲课和指导教师油画和素描进修班。 作《首之瞻处即光明》和《铲尽崎岖人道平》 奔马图。
9月23日,担任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 主席,脑溢血症复发,于9月26日 2时52分逝世, 享年58岁。周恩来总理赴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
1923返巴黎,继续在巴黎回立高等美术 学校学习。
徐悲鸿的老师法国著名画家达仰先生
1925年 徐悲鸿赴新加坡为厦门大学作 画。 冬尽,回到中国。
女 坐 像
一 九 二 零 年 作
30年代的徐悲鸿
1928年,徐悲鸿送选的9幅作品全部人选法国国 家美展,以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东方韵味获巨大 成功,享誉法国画坛。带着复兴中国绘画的决心, 徐悲鸿回到久别的祖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