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第一章一、判断题一、判断题1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
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
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
从研究方法看,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的方法,而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归纳的方法。
统计学家特别是应用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或实验去取得数据,研究时不仅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成果。
从成果评价标准看,数学注意方法推导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统计学则更加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 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
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
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
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5. 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
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 、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
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
答:错。
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
例如,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7. 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答:对。
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 ,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复合型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 。
二、单项选择题学习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 ,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
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答:错。
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 。
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 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统计工作 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D.统计方法2•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D.所有制3•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 )。
A•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B)。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三、分析问答题1 •试分析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属于何种计量尺度:人口、民族、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经济增长率。
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就是定类尺度数据,它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民族。
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 ”或< ”,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程度属于定序尺度。
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 ”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所以,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
2 •请举一个实例说明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质量指标、数量指标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
答:例如考察全国人口的情况,全国所有的人为统计总体,而每个人就是总体单位,每个人都有许多属性和特征,比如民族、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等,这些就是标志,标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都是品质标志,年龄、身高、体重等则是数量标志;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用以说明全国人口的规模如人口总数等指标就是数量指标,而用以说明全国人口某一方面相对水平的相对量指标和平均量指标如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标就是质量指标,质量指标通常是在数量指标的学习参派生指标。
3 •请举一个实例说明统计总体、样本、单位的含义,并说明三者之间的联系。
答:例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学习参、单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对象是 (C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指标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D.周期性普查3.要对某企业的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 (A )。
、多项选择题学习参第二章,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1.下面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 ? ( A.B.C.D )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B. 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C. 平均预期寿命 2. 抽样调查(A.D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B.是一种不连续性的调查C.可以消除抽样误差 3. 洛伦茨曲线(A.B.C )D. 概率抽样应遵循随机原则A.是一种累计曲线C.用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B.可用于反映财富分布的曲线D.越接近对角线基尼系数越大三、分析判断题1. 有人说抽样调查以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肯定比全面调查的误差大,你认为呢?答:这种说法不对。
从理论上分析,统计上的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和推算误差。
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都会存在登记误差。
而代表性误差和推算误差则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
这样,从表面来看,似乎全面调查的准确性一定会高于统计估算。
但是,在全面调查的登记误差特别是其中的系统误差相当大,而抽样调查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场合,后者的误差也有可能小于前者。
我国农产量调查中,利用抽样调查资料估算的粮食产量数字的可信程度大于全面报表的可信程度,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例。
2. 过去统计报表在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多年,为什么现在要缩小其使用范围?答: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最主要的方式,它在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多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调查单位变动频繁,再加上决策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层次化,各方面对统计报表数字真实性的干扰明显增加,从而不仅给报表调查带来不少困难,同时也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报表的局限性日渐暴露。
所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需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以抽样调查为主体,也就缩小了统计报表制度的使用范围。
学习参3. 对足球赛观众按男、女、老、少分为四组以分析观众的结构,这种分组方法合适吗?答:这种分组方法不合适。
统计分组应该遵循互斥性原则”,本题所示的分组方式违反了互斥性原则”,例如,一观众是少女,若按以上分组,她既可被分在女组,又可被分在少组。
4. 以一实例说明统计分组应遵循的原则。
答: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穷尽原则要求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互斥原则要求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归属于几个组。
例如,把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组,分为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含中专)和大学毕业三组,那么,文盲或识字不多的以及大学以上的学历者则无组可归,这就不符合穷尽原则。
应该分为文盲或识字不多、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含中专)和大专、大学以及研究生毕业四组,才符合穷尽原则。
又如,商场把鞋子分为男鞋、女鞋和童鞋,这就不符合互斥原则,因为童鞋也有男、女鞋之分,一双女童鞋既可归属于童鞋组,又可属于女鞋。
可以先按男鞋、女鞋分组,再分别对男鞋、女鞋分为成人鞋和童鞋,形成复合分组,这才符合互斥原则。
四、计算题:元)数据资料如下抽样调查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886 92899994695086410509279498521027 928978816100091810408541100900学习参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893900800938864919863981916818946926895967921978821924651850要求:(可利用Excel)(1)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解:(1)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学习参(2) 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 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主要操作步骤:①次数和频率分布数列输入到Excel。
②选定分布数列所在区域,并进入图表向导,在向导第1步中选定簇状柱形图”类型,单击完成”,即可绘制出次数和频率的柱形图。
③将频率柱形图绘制在次坐标轴上,并将其改成折线图。
主要操作步骤:在直方图和折线图”基础上,将频率折线图改为平滑线散点图”即可。
主要操作步骤:①将下表数据输入到Excel。
学习参②选定所输入的数据,并进入图表向导,在向导第1步中选定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类型,单击完成”,即可绘制出累计曲线图学习参(4) 曲线图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呈钟型分布五、案例分析收集有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近年来居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答:略学习参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1. 由变量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 ,直接体现权数的实质的是(D )。
料数量的(A )。
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四分位数3. 2004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 1060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和680元,则职工平均收入的代表性( B )。
A 甲类较大B 乙类较大C 两类相同D 在两类之间缺乏可比性4 •假如学生测验成绩记录为优 、良、及格和不及格,为了说明全班同学测验成绩的水平咼低,其集中趋势的测度 (B)。
A 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B 可以采用众数或中位数C 只能采用众数D 只能采用四分位数5 . 一组数据呈微偏分布,且知其均值为510 ,中位数为516 ,则可推算众数为(A )。
A 528B 526C 513D 5126 .当分布曲线的峰度系数小于0时,该分布曲线称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