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意义是什么?意义是相对人而言的东西, 人之前就没有意义。所以本质就是人的主观 给现象加上去的东西,是人的意识所派生的” ◆
反思前的我思
● 是直接指向对象的而不是关于对象的意识, 是原始的、第一位的。
● 它不依赖反思活动而存在。它是一种否定, 所谓否定就是否定意识是世界中的某物,把意 识和某物区分开。
2、自在与自为
自在: 反思前的我思规定出的外部
客体;它表明了在未被意识所指向之前, 存在着的东西,是为意向活动提供了背 景和素材。
特点(1)无条件的存在
(2)没有原因、目的、纯属偶然
(3)没有时间、不运动和变化
自为:
•自为是对自在的否定,是一种不断超越、 否定、创造的活动。“永远是悬而未决的, 因为它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延期”。
迷惘等心理体验视为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有悲观 主义的倾向。 (4)强调人的创造性和行动力。认为存在主义是行动哲 学、生活哲学和自由哲学。 (5)否定任何决定论,肯定人的自由和责任感。
索伦·克尔凯郭尔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 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他出生于丹麦首府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富裕的牧师 家庭。克尔凯郭尔一生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生 活。他在自己创办的期刊上公开反抗丹麦的国家教会。 1855年病逝于丹麦哥本哈根。
“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 人实现自己多少,他就有多少 存在,因此,他就只是他行动 的总体,他就只是是一个人对他的存在方 式的选择。
●自由就是选择的行为本身,而 不是通过选择获得自由。
5、个人存在的基本状态 烦恼 孤独 绝望
6、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其人其事
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1905——1980年) 于1929年毕业于被称为“哲学家摇篮” 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33至1934年在 柏林的法兰西研究所研究现象学。二战 爆发后于1938年入伍,1940年被俘,在 战俘营研读海德格尔的著作,1941年回 国。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1943年 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1946年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 义》。战后他思想左转,信封马克思主 义,只做共产党的同路人。1956年与共 产党分道扬镳。1968年的“五月风暴” 中支持学生。写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 1964年拒领诺贝尔文学奖。1980年逝世, 五万群众为他送行。
1956年匈牙利事件
五月风暴
学生领袖 科恩—邦迪
工人罢工支持学生
巴黎市民五万为萨特举行葬礼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
1、反思前的我思
现象是本质的直接显现◆ 反思前的我思★ 反思的我思◇ 意识的意向性是自由的
直接指向
反思前的意识—“桌子”
反思的意识—自为存在
加工(知觉、想象、情绪)
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
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其二是将存在分为三级:
感性存在 、理性存在 、宗教性存在 。
三、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
1、海德格尔:
亲在、此在(Dasein); 烦、畏、死
海德格尔 1889.-1976
2、雅斯贝尔斯: 生存、自由与 超越
雅斯贝尔斯(1883~1969)
● “反思前的我思”规定外在客体——“自在
的存在”

反思的我思
是把意识本身作为对象意识。它的活动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对象的意 识。
意识的意向性:
即指向。意向活动是自由的,包括知觉、 想象、情绪。 ■
(1)“人学的辩证法” (2)历史方法论
中介方法 前进——逆溯方法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的哲学的任 务是消除哲学上的二元对立。
首先反对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
“我们可以把一切看成是现象,现象的背后 不存在本质,不存在康德的‘物自体’,本 质并不包含在现象的内部,本质就是现象呈 现的东西,本质就是现象的意义。”
•是被意识活动所指向的存在;是按意 识所规定的目的、倾向而如此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就是自我意识的存在,是 人的意识、自我的存在。
3、存在先于本质
“人不是先存在以便后来变成自由的, 人的存在和他的自由没有区别”。
“人类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 的本质成为可能”。
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选择的 过程。
三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一)存在主义概述
1、存在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2、思想渊源 3、基本特征
3.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哲学。要求以超越主客、心物 二分的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关注人的存在。
(2)强调个体的存在。反对传统哲学的抽象的人。 (3)强调非理性的体验。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