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 ,2012.Vol.31,No.1施今墨药对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之经验,后由祝谌予、吕景山老师编辑整理成册,惠泽后世。
在《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益胃止渴健脾降糖类”中给出了7组对药,分别是: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1]。
药虽仅7组,然以比证立方之道,治法超然,乃概言糖尿病病机辨治7法也。
1苍术配玄参病机属于脾失健运,郁火内蕴;治法着眼于恢复中焦脾胃升降。
施先生将此药对用于治疗血糖增高患者,可降血糖。
伴胆固醇高者,用之亦效。
苍术,味苦、辛,性温,入脾、胃经,别有雄壮之气,可以芳香醒脾化湿。
施先生认为,本品具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效[2],用之于糖尿病患者,屡屡获效。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利咽喉之功效。
消渴初病,其本乃体内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或停滞而为痰、为瘀;或不摄而为消、为溲。
因此,恢复体内气、血、津液的正常循行为治法之关键。
气滞可以影响血的循行,影响津液的运化。
气之枢在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运化无权而令脾为湿困,精气不升;胃为燥扰,浊气不降。
故施先生以苍术配玄参恢复脾胃气机的升降。
苍术化脾家之湿,兼雄壮之气而鼓动脾气升生。
玄参撤胃家之热,兼苦咸之性而降泻阳明之浊。
此所以古训“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明证也。
有人说消渴病,不宜用辛燥之苍术。
施先生认为,苍术有“敛脾精”之效。
后学细考,何谓“敛脾精”?此所以脾为湿困,精不上输于肺而涣散于中,亟当以运脾化湿为首务,不可但拘泥于消渴病病性之本身,中医所谓有是证,用是药也。
2黄芪配山药病机属于脾肾不足,中气不升,固摄失权,精微下泄。
其治法着眼于益脾固肾。
施先生将其用于尿糖严重的患者,用之即可消除。
黄芪,味甘,性平微温,入肺、脾、肾、三焦经。
生品用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证,又能温分肉、肥腠理、补肺气、泄阴火,用于表虚自汗及反复感冒者。
炙品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胃、肾经。
该药质润液浓,不润不燥,补而不腻,作用和缓。
其既可以补脾胃而助消化,还可以补脾胃而益肺气,此外还有益肾强阴、补肾固精之功效。
消渴伤中,而致脾胃之中气不足,下焦之元气不固,表现出尿糖增多的现象,治以健脾阴并固肾精。
二药配用,气阴兼顾。
健脾益气生津,补肾涩精止遗,相得益彰,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漏泄自止。
此补中,即所以泻火;滋肾,即所以养阴是也。
药后尿糖减少或消失,此所以顺势而为治之。
3绿豆衣配薏苡仁病机属于二阳结热,蕴毒炽盛,治以益脾胃、促键运、清虚热、解热毒为法。
施先生将其用于上消诸证,获效良佳。
绿豆衣,味甘,性寒,入心胃经,能滋脾胃、和五脏、消水肿、清暑热、解热毒,尤擅清肠胃热毒。
《本草纲目》称其甘寒之性在皮。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为健脾补肺之要药,能升能降,降多升少。
升则上行清在肺之热,使水之上源清净;降则下行理脾家之湿,使太阴湿土安宁。
生品入药,既能清热渗湿,利水消肿,又能祛湿除痹,缓和拘挛。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李智1齐铮2【摘要】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
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关键词】施今墨;药对;消渴病;病机作者单位:1.100051,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2.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通信作者:齐铮,Tel :(010)84013122,E-mail :lqqizheng@28··DOI:10.16025/j.1674-1307.2012.01.009施先生将此药对用于上消诸证,然细考药之配伍,却系肺、胃、肠兼顾之治。
绿豆衣配薏苡仁,治上消以口渴为主症的糖尿病,肺与大肠相表里,肠中热毒得清,则肺金自宁。
二药皆可入脾胃而解热毒,此令胃火不得伤肺之法也。
二药既能除肠胃所蕴热毒,又能健脾益肺,奏效颇速[3]。
4葛根配丹参病机为气阴两伤,气滞血瘀,补益气血阴阳以治本,辅以活血化瘀以治标。
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在表能发散表邪,解肌退热以治感冒、发烧等;在经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之经气以治高血压之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在脏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而治脾虚泄泻、热病口渴及消渴上消症之口干、口渴等。
丹参,味苦、辛,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经。
其性平而降,入血分,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等。
因其有益气之功,故可用于糖尿病伴有瘀血阻滞证。
恐血药温燥伤阴破气,而临证尤需斟酌慎重,加鸡血藤、赤芍、当归等药。
祝谌予教授认为,活血化瘀法要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即使瘀血症状不明显,也应防患于未然,本“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之理[4]。
5玄参配麦冬病机属肺胃阴虚,治以养阴增液为法。
施先生将其用于津少口干、口渴多饮、舌红少苔等证。
玄参壮水制火,通二便,能启肾水上潮于天,能治液干。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经。
麦冬入肺能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入胃能益胃生津、润肠燥;入心能清心除烦、安神止悸。
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气短等。
玄参配麦冬,可看做增液汤去生地化裁而来。
本药对为液干津亏之消渴而设,主证非便秘,而为口干、口渴多饮。
故去生地,而用玄参配麦冬。
玄参偏入肾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麦冬偏入肺以润肺生津,除烦止渴。
二药相伍,以期令金水相生,上下既济,养阴生津,润燥止渴。
6知母、黄柏配肉桂病机为热在下焦血分,另小便淋闭,治以滋肾通关为法。
施先生将此方用于糖尿病之“下消”者,症见多尿、小便混浊、如膏如脂等。
知母配黄柏系施先生用于“疏风解表清热退烧”的对药。
知母甘寒,滋肾润燥、清热泻火;黄柏苦寒,坚阴燥湿、泻火解毒、善退虚热。
二药相合,知母得黄柏,清热解毒除湿之力愈甚,黄柏得知母,滋阴清热退烧之效益彰。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入心、肝、脾、肾经。
气味纯阳,辛甘大热,善走肝肾血分,大补命门之火。
本方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方名通关丸,亦名滋肾丸。
所以滋肾者,用肉桂五分以通少火生气之意;所以通关者,知母、黄柏泄下焦肾火,令邪去无扰水道,则小便自利。
何以原方用治小便淋闭,而施先生用此治疗糖尿病“下消”多尿、淋浊之证?用本方之关键当于“渴与不渴”之处细辨之。
若渴而小便不利,是热在上焦之肺;不渴而小便不利,是热在下焦血。
热闭于下焦,即可令患者小便淋闭,亦可令患者小便频数。
当看热邪入于下焦,从何而化[5]。
7知母配石膏病机为肺胃实热,治以清泄肺胃实热为法。
施将此方用于糖尿病上消证,表现为口干、口渴甚至大渴引饮。
知母,味甘、苦,性寒,入胃、肾经。
《汤液本草》言其“泻足阳明经之火热,补益肾水膀胱之寒。
”该药质润多液,既升又降,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泻相火。
生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入胃经,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
用此药对时,当需脉现洪数有力之相。
施先生认为,邪实其正气必虚,毋使邪退而正气随之俱去,致犯贼去城空之诫。
故在使用大量石膏、知母时,仿人参白虎汤之意,配伍西洋参,除养阴生津外,还能增强药力。
施今墨及祝谌予先生列此7组对药以示例糖尿病的病机,其组药用法巧妙,非临证不足察其效,非读书不足叹其精。
8病案举例患者,女,53岁,2011年8月6日初诊。
主诉:糖尿病16年,伴有高血压8年。
患者自诊断为糖尿病以来,一直未系统治疗,血、尿糖控制不理想。
2003年发现高血压,血压波动在160~180/100mmHg。
2005年因急性左心衰伴双下肢水肿住院,查尿蛋白++~+++,确诊为充血性心衰、糖尿病肾病。
现症: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思饮,食欲较差,畏寒肢冷,尿频便溏。
舌淡暗,舌下络脉瘀张,脉细弱。
现服用糖适平、心痛定、速尿等西药。
尿糖++++,尿蛋白+++~++++。
辨证属阴阳两虚,瘀血阻络,脾肾不足,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方用降糖对药方加味。
处方:生黄芪50g,生地30g,苍白术各10g,丹参30g,葛根15g,生山药10g,续断15g,茯苓20g,枸(下转第72页)!!!!!!!!!!!!!!!!!!!!!!!!!!!!!!!!!!!!!!!!!!!!!!!!!!!!!!!!!杞子10g ,桂枝10g ,益母草30g 。
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持药返乡,共服药28剂。
2011年9月电话告知,血糖5.1~6.99mmol/L ,血压150/90mmHg ,较前稳定,体力增加,纳食好转。
后以上方加减,连续服用1个月,2011年10月电话告知,疗效显著,食欲极佳,体力精神恢复。
一直未发生急性心衰。
按:糖尿病肾病是因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如出现氮质血症则可恶化发展为尿毒症。
本证中医病机较为复杂,笔者老师施小墨教授根据久病及肾,气血虚衰,阴阳俱虚,水湿泛溢等病机特点,着重使用施今墨教授黄芪配山药,葛根配丹参2组对药,并始终以培补脾肾、活血利水、补益气血为主治疗,使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稳定,尿蛋白下降,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1]吕景山.施今墨对药研究[J].山西中医,2008,24(3):31-34.[2]李育才,王耀辉,初淑华.施今墨“对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1985,9(12):5.[3]李蕴.施今墨对药经验临证应用举隅[J].新中医,2000,32(7):55.[4]单书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3,108—149.[5]肖永华.吕仁和辨治糖尿病医案病因、病机和病位解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8):526-527.作者简介:李智,女,35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施今墨药对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及研究。
(收稿日期:2011-10-03)(上接第29页)寒泻火,给阳气的生发留几分生机。
3讨论孕育是脏腑、气血通过经络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孕育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肾精亏损、肾气(阳)不足、相火旺均可影响孕育。
此外,与肝、脾也有关系,如脾虚气血薄弱、痰湿内盛,肝郁气滞血瘀,也可影响精卵结合,致不孕。
对于不孕的治疗,除遵循《景岳全书·妇人归》[8]提出的“种子之法,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的原则外,还应掌握“种子必先调经,经调则子嗣”“调和阴阳,万物化生”“暖则生物,勿折真火”等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