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月怀远ppt16 苏教版

望月怀远ppt16 苏教版


颔联从抒情方式上讲,用了哪种? 从修辞上看属于对仗中的哪种?
直抒胸臆 流水对
颈联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 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 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 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 明,更深露重,人因单思苦,望月怀远的 幽清意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 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 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
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 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 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 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 的标志。本专题以及此后的李白和杜甫的两 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
颈联:“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
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 有何意味?“露滋”有何意味?
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 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 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 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 衣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 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五 分析鉴赏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什么?
由题目“望月怀远” 可见是借助月亮怀 念远人,表达思念 之情。感情基调是 哀怨。
诗的标题为《望月怀远》, 哪是些写内怀容远是的写? 望月的,哪些 首句写望月,其余皆写怀远
首联用了什么手法? 即景生情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 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我”在思念谁?
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 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
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 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 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 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 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 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三 指导诵读
望月怀远.rm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四 讲解诗的大意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 望月,思念对方。多情 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 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 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 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 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 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 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 里相见。
【生平补介】
•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 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在用人方面 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 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 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 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
•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 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 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 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 《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 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 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 “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 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 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 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
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 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 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望月怀远
张九龄78-740)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 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 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 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 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 ,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 九龄叱之。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
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 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 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 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 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海上生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雄浑阔大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 “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 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 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 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 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共此时”?
“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 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通过明月寄托相思。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 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 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 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 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鲍照《岁暮》“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同僚》“大江流 日夜,客心悲未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