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月怀远PPT课件

望月怀远PPT课件


三读诗歌 品味语言
思考: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 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明确:“海上生明月” 看起来平淡无奇,不加修饰,脱口而出,却以大海 那边升起一轮明月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的天地,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生”在此可诠释为“生出”. 今夜的水月以大海为媒介,“合则生”.月共 潮生之后,月便具有了生命,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 生命.”自此江月便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尽性展示海上明月的美和情趣.这一 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天涯共此时” 由景入情,转入“怀远”。一个“共”字使句子具有两 层含义: 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 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一下子把自己的怀远之情与天下人共通的怀远之情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 感情真挚,不仅形成诗歌内容的不确定性,还产生一种含蓄蕴藉之美。
三读诗歌 品味语言
思考: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我因相 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 何感受呢?“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明确: ⑴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了
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可光线还是那么明 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 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⑵“怜”应有怜爱之意。 ⑶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 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 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由题目看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由“望月怀远”可见是 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 达思念之情。
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读诗歌,理解内容。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四读诗歌,比较鉴赏。
【初读诗歌,理解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有一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 雄浑壮阔的海上明月图 “天涯共此时” 点出空间上的遥隔
千里,又强调时间上的一致。 天涯各一,明月相共 以月为媒,千里相思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怨”: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
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 更显思念之情。
相思之苦,怀远之情 长夜漫漫,彻夜难眠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景象中 包含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
【初读诗歌,理解内容】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
【初读诗歌,理解内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初读诗歌,理解内容】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 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文, 感悟《望月怀远》 诗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 2、扣住“望”和“怀”来写景 抒情的写作特色。 3、比较鉴赏《望月》。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
题型的答题技巧。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唐朝人,官至宰相。他 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 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 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 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 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 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细节刻
画出诗人想念亲人如痴如醉的情态。 同时巧妙点出时间的推移。
独自对月,仰望凝思 月已西沉,天将拂晓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联中你认为用得最妙的一个字,并解析。
❖怨: ① “怨”是“怨恨,埋怨”的意思。
②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 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③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 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 种连锁动作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 表达诗人怀远之情。
三读诗歌 品味语言
思考: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 “梦”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
生发出希望掬一捧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 ⑵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
三读诗歌 品味语言
思考: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 的“竟夕”是何意? 明确: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 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 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就会觉 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这 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 “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 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手”,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 回到卧榻上,睡觉吧。 ⑶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⑷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这首诗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怀 念之情。月夜独处,最易牵动 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 “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 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 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
高考题型训练:结合全诗,找出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