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公共支出效率

第六章公共支出效率

2010­ ­21 ­10 21 2010 10­ 5
一、分项预算
分项预算(line­item budgeting):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 支出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定比 例,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 三个步骤:
(1)以外推法将过去的支出趋势延伸至下一年度,或者 说以上年度的支出额为基础。 (2)将基数适当提高,以反映人员经费的调整以及购买 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上涨。 (3)将基数再度提高,以反映新计划和新方案的需要。
2010­ ­21 ­10 21 2010 10­ 9
二、计划—方案—预算
特点: (1)计划—方案—预算方法将支出预算按方案编 制,而不是按职能编制。 方案是指具有相同目标或生产相同产出的一系 列政府活动的总和 。 (2)每一种方案的实施通常需要若干年,未来若干 年 的资源需求和预算支出均需列出。 (3)每一种方案均需经过严格且明确的计量分析: 系统分析。
Ø政策 Ø计划 Ø评估
Ø项目与活动
Ø预算
Ø衡
2010­ ­21 ­10 21 2010 10­

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
13
(二)现行制度完善
l 1.部门预算是指按政府的每一职能部门编制的预算,实
行综合预算,将单位的预算内外收支一并纳入到一 本预算中,一个部门一个预算。 l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开设国库 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 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又称国库 单一账户制度。 l 3.收支两条线制度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 入等财政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 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 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 要,按标准核定资金的管理制度。
l
两个问题
l 1.实际和名义贴现率问题 l 2.社会贴现率的选择问题
2010­ ­21 ­10 21 2010 10­
24
(二)社会贴现率
2010­ ­21 ­10 21 2010 10­ 18
一、确定政府项目的目标
在成本—收益分析中,最先遇到的问题是确定政 府支出项目的目标。确定政府支出项目的目标是一个 比较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表现在: 1.在众多的目标之间做出选择。 2.目标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3.要考虑目标实现的时间跨度。
2010­ ­21 ­10 21 2010 10­ 21
四、贴现成本和收益
l
问题的提出
建设周期需几十年公共工程,兴建初期要发生大量 支出,而其收益则分布于该工程的整个寿命,如何 计算其成本、收益的货币价值? l 用多大系数进行折算?该系数取决于贴现率 l 选择贴现率?
l
l
问题的解决
(一)贴现和现值 l (二)社会贴现率
优点:它形成了一个高级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改进计划和预算工作,节支。 缺陷:决策单位的确定和决策包的排序没有统一、科学的标准,随意性很大
2010­ ­21 ­10 21 2010 10­ 11
四 、预算方法的现实选择
Ø目前,我国中央本级和多数省市支出预算仍采用传 统的基数法编制。 Ø实行零基预算方法的地区和部门在加强预算管理方 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Ø我国的预算方法仍需继续完善。
2010­ ­21 ­10 21 2010 10­ 10
三、零基预算
Ø零基预算(zero­base budgeting):在对每个部门上一年度的工作 任务和年度内新增工作任务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确定 各部门支出的一种预算方法。是一种由下至上的预算程序。 Ø理解零基预算内涵的关键 决策单位(decision units)指由一个领导者领导并做出大量有关支出 的数量、范围、用途和工作质量要求等决策的最基层的组织实 体。 决策包(decision packages)是指决策单位用不同的资金数量履行某一 特定职能的各种方案(各种方案所用资金)。 排序(ranking)是指根据本部门或机构的职责,将各个决策包按照对 本部门或机构的重要性排列先后顺序(各种事的排序)。 Ø零基预算的优点和缺陷
2010­ ­21 ­10 21 2010 10­ 8
二、计划—方案—预算
计划—方案—预算(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以 某种既定的战略需要为目标,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 后,从长远角度一一考量各方案成本的一种“方案导 向型”技术。 基本步骤: (1)制定政府活动的目标; (2)规划实现既定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3)分析每一种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4)汇总各种选定方案的成本,形成支出预算。
2010­ ­21 ­10 21 2010 10­
1 1
第八章 税收引论
第六章 公共支出效率 第六章 公共支出效率 高振宇
2010­ ­21 ­10 21 2010 10­
2
第六章
公共支出效率
第一节
预算效率
2010­ ­21 ­10 21 2010 10­
第二节
决策效率
第三节
制度效率
3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预算效率:预算方法视角
一、分项预算 二、计划—方案—预算 三、零基预算 四、预算方法的现实选择
2010­ ­21 ­10 21 2010 10­ 4
政府预算原则
Ø 综合性(comprehensiveness) Ø 统一性(unity) Ø 准确性(accuracy) Ø 公开性(publicity) Ø 年度性(annuality)
2010­ ­21 ­10 21 2010 10­ 6
一、分项预算:图解
额出支
(3) (2) (1)
O
2010­ ­21 ­10 21 2010 10­
t ­1
t 0
t 1
t n
年份
7
法算预项分
一、分项预算
1.特点: (1)逐项确定支出预算; (2)以每一项目过去的支出数额为依据; (3)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 (4)强调的是资金使用的控制。 2.缺陷: (1)不能有效地测算实现预期目标的总成本,也就 不能为公共决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2)没有考虑长时间的成本情况。 (3)无法使实现预期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法进行比较。 (4)有意义的公共决策必须权衡方案的所费和所值。 (5)政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要对变化了的优先顺序 作出反应或适应宏观经济稳定的需要,在控制 支出上遇到了麻烦。
2010­ ­21 ­10 21 2010 10­
19
二、列举成本和收益
Ø在列举成本和收益项目之前,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政 府项目中成本和收益的含义。直接成本和收益、间 接成本和收益 Ø在列举成本和收益特别是在列举收益时,要注意一 个项目的实际产出效应(real output effects)和金钱效 应(pecuniary effects)的区分,避免收益的重复计 算。
三峡大坝之忧 /gb/2007082 9/chw110745.asp?source=article
2010­ ­21 ­10 21 2010 10­ 15
2010­ ­21 ­10 21 2010 10­
2002年底开工,旨 在解决中国北方 地区缺水问题的 南水北调工程分 东线、中线、西 线三条调水线, 其中率先启动的 东线工程将贯通 长江、黄河、淮 河、海河四大江 河,共分三期15 年执行。南水北 调东线第一期工 程和中线第一期 工程建成后,将 使北方受水地区 增加134亿立方 米供水能力。南 水北调东线第一 期工程和中线第 一期工程主体工 程投资1240亿 元,其中东线第 一期工程静态投 资320亿元,中 16 线第一期工程投 资920亿元。
l
2010­ ­21 ­10 21 2010 10­
22
(一)贴现和现值
l
三个概念 三
l
l
l
贴现(discounting) :把未来一定数量的货币价值折算成现 在的价值。 现值(present value,PV) :未来成本和收益乘以适当贴现 系数的值。 贴现系数(discount factor) :用来把未来成本和收益转换成 现值的系数。
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日,靖边至上 海段试运投产成功,2004年1月1日正式向上海供气,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 产,2004年12月30日实现全线商业运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起于新疆轮南,途 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浙江10省 2010­ ­21 ­10 21 17 2010 10­ (区、市)66个县,全长约4000公里,西气东输被誉为长江、黄河、长城之后的 第四条彩带。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决策效率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首先确定一个项目或方案的
所有潜在成本和收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依据决策规则(标准)进行 比较,最后从全社会的角度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系统方法。它有 6个基本步骤:
一、确定政府项目的目标 二、列举成本和收益 三、测算成本和收益 四、贴现成本和收益 五、选择决策标准 六、选定项目
l
l
私人项目的目的是使私人收益最大化,所用贴现率是由金融 市场决定的市场利率(market rate of interest)。 公共项目的实施会把现在的消费转变为未来的消费,重要的 是要按照社会最期望的贴现率进行转换。因此,市场利率必 须进行调整以反映社会偏好,这种站在全社会角度选择的贴 现率是社会贴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 。
l
贴现系数等于1除以1加上贴现率(discount rate):
1 贴现系数 = 1 i +
l
贴现率是i,在t年获得N元的现值(PV):
1 PV = N t ( + i t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