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灰空间“廊”——现代住宅设计的人文细节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提到崔护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人们自然会先想到“人面”和“桃花”,不知不觉把“门”冷落一边。
其实“门”功不可没,它引发、容纳故事的叙述和情感的抒发。
简单说来,这就是建筑空间所起到作用,它是生活场景的关键,跟人的生活戚戚相关,要是这个建筑空间处理好了,它就是美好,就有了诗意。
让居住更美好,是城镇化的一个目标,是全社会的责任。
这种责任,具体到城市居住区开发过程中,就要求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建筑细节,注重人文细节。
那么,话题就从“外廊式高层住宅”的廊说起。
一、廊的建筑意境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
“廊”,不单单是一种建筑空间形式;廊,和艺术文化息息相关,充满美学意境。
在苏州园林中“廊”形式多样,有曲有直,高低起伏,蜿蜒曲直,为园林建筑增辉添色。
“东方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
”苏轼的这首《海棠》诗就写出了廊在古典园林中的神韵。
二、廊和住宅
把廊的建筑元素运用到住宅,就产生了“廊式住宅”。
古今中外有不少“廊式住宅”的知名建筑。
如今,廊式住宅不再是豪宅别墅的专利,土地利用高度集约化的今天,建筑技术已经把“廊”发展到了高层住宅之上,“外廊式高层住宅”亦运用而生。
1、廊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北方院落民居(四合院)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其左右
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四合院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江南水乡民居
江南水乡民居,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玲珑。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廊在江南建筑中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
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
江南多雨水,为了便于在室外行走,在房屋外增设一道走廊是非常必要的。
用走廊把各个房屋连接起来,也是别有创意的建筑设计。
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
“小桥、流水、人家”,正是此番意境。
2、廊与中国“小洋楼”
带外走廊的西式住宅建筑,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下半叶的上海、青岛、广州等沿海城市,俗称小洋楼。
外廊(Veranda)是指建筑物外墙前附加的自由空间,也称门廊、连廊(Arcade)。
这种生活空间,始自希腊神庙的古典样式系的建筑。
外廊式建筑是英国殖民主义的产物,为了适应酷暑和湿热气候,必须要造就一种凉爽的居住环境,于是最早到达印度东南亚的英国殖民者便发明了这种外廊式建筑,当时被称作“廊房”(Bungalow)。
在起居室的前面加建外廊,使外廊成为整座住宅中最舒服的空间,既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又可使习习凉风自由通过。
在外廊内可以喝茶、用餐、阅读、聊天、下棋、编织,也可会见访客,作为室内空间延伸的一部分。
上海思南公馆
建于上世纪30年代,位于上海马斯南路法租界。
思南公馆其实它是一整个街区,由约50幢花园洋房构成,集合了所有30年代上海城区的建筑风格。
其中那座外廊式宴会厅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伍廷芳住宅
位于上海北京西路1094弄2号,建于约1910年,住宅为砖木结构,典型的近代外廊式建筑,具有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主立面采用连续的外廊,清水红砖墙、拱窗和精细的雕饰是主要特征,拱券砖雕精美,拱心石用石材,装饰性强。
3、廊式住宅,中国特色的筒子楼
“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
筒子楼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
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一条长长的走廊,在筒子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载了那一时代和谐互助的邻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温暖、最人性化那一幕。
四、外走廊的细节探讨
建筑学把露台、玄关、雨廊等统称为“灰空间”,“灰空间”区别于建筑的“暗空间”和“白空间”。
暗空间通常泛指建筑内部,白空间则泛指建筑外部。
由内到外,由暗到明的这样一个过渡空间就被称为“灰空间”。
现实情况存在二个不好的现象:
首先是,片面重视别墅的灰空间设计,而中高层住宅的灰空间,往往被忽略。
其次,为了获取所谓的高性价比,中高层住宅的“灰空间”与“赠送面积”相等同,尤其是在“可变空间”的名义下,
这种“灰空间”等于“可变空间”等于“赠送面积”的认识已经脱离了原本灰空间的定义。
那么如何处理好内外一体的空间感,灰空间的设计如何为“美好居住”服务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内外的有关实践。
日本外廊式住宅
日本的独立住宅称为“一户建”,公寓住宅称为“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主要为框架结构,基本形式以外廊板式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高塔。
住宅建筑立面以横线条为主,外廊的运用也是一个特点.日本集合住宅因消防法规的要求,户间的阳台须相互连通(以便在紧急的情况下打破隔板从邻家出口避难),特别是高层住宅,往往在正立面造成连续的横向线条。
又因其采用外廊式的入户方式,使得其背立面也以横向线条
为主。
这样做主要为了节
约用地:外廊多户,节约
楼电梯,节约面宽;同时
也是避震的需要。
但外廊的一个缺点是私
密性较差。
日本气候潮湿多雨,外立
面多采用柔和色调的瓷
砖饰面,立面效果较为清
雅,与城市灰白色基调的
公建相互协调。
日本集合住宅大进深、小
开间的矩形平面节地效
果十分显著。
外廊式住宅,多从北侧入户。
户门往后退2m左右,与公共外走廊中间形成一个“小院子”,增加人文情趣和私密性,水、电、煤气表均设于此,方便查抄。
钱江时代公寓“垂直庭院”
王澍在他的钱江新城项目设计中,尝试“垂直院宅”,把传统的平面式庭院,运用到高层住宅之上,以实践来推动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这个作品已经不是普通的住宅设计,而是在召唤一种业已逝去的居住方式,显示一种对土地的眷恋,验证一种理想。
“我坚持以为,中国实验建筑活动如果不在城市中最大的建设活动——住宅中展开实践,那么它将是自恋而且苍白的。
”
设计者通过合院式空间组织形式,在同一平面内将四个户型组织起来,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
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
参考附件:
一、地方标准
《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2011版
/view/2aadc9523c1ec5da50e270a 9.html
二、标准的解释
2.0.33 通廊式住宅gallery apartment building 以共
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且至少有一套住房的进户门至楼梯间或前室门的距离超过15m(多层)、10m(高层)的住宅。
2.0.32 高层住宅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层数为10层及10层以上,且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
《住宅设计规范》(国标)解释:通廊式高层住宅(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是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三、外廊设计的要求
4.11.9 住宅的公共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
高层住宅中作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应设可开启的窗扇,窗扇开启后不应妨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