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一、引言: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住宅产业化建筑结构技术的核心,实现了房屋的主体结构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局部现浇混凝土实现结构的整体连续性,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建造模式,实现住宅结构部件标准化、模数化。
海恒集团与德国西伟德集团合资从德国引进到中国的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主要是服务于住宅建筑工程的预制件体系技术,是涵盖了设计、生产和装配施工的全套技术体系。
该预制件结构体系的核心构件是格构钢筋叠合楼板和叠合墙板。
该两大类构件可以大量的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建筑和地下车库工程。
该体系已经实现了国内技术转化和标准形成工作,目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应用实例:合肥天门湖公租房3号楼工程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路以东、紫云路以北、天门湖家园以南;为十八层内廊式宿舍,底层部分架空自行车库,层高3.3m;建筑总高度59.40m建筑面积为16978.9平方米,占地面积1035.3平方米。
该工程应用叠合板结构体系,为安徽省最高叠合板装配式楼房,施工难度大、值得借鉴的经验较少。
且该工程为合肥市保障性用房,质量要求高:要求获得“合肥市建设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试验段指导施工及“样板房引路”的工作方式。
一、二层为试验段指导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至二层时的10 个日历天内同步进行毛皮样板房、装修样板房的施工工作。
在试验阶段通过边施工边总结的指导思想,各参建单位以及有关专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改善施工方法。
该项目由我所在的单位合肥康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监理,我作为公司任命的该项目总监,有幸参与了整个施工过程,现就该工程谈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技术规范为安徽省建设厅颁布的《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该规程实施监理。
(一)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预制构件在生产时,工程监理单位派专人驻厂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理,确保构件质量。
1、构件生产前,监理人员对设计文件、生产方案等资料进行检查,资料齐全后才能正式生产。
2、构件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且对需要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要求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见证取样人员对材料进行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模具拼装应连接牢固、缝隙严密,拼装时应进行表面清洗和涂刷水性或蜡质脱模剂,接触面不应有划痕、锈渍和氧化层脱落等现象。
模具拼装时,模板接触面平整度、板面弯曲、拼装缝隙、几何尺寸等应满足相关设计和规范要求。
4、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吊架,防止骨架产生变形;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塑料类垫块,且应与钢筋骨架或网片卡装牢固;垫块按梅花状布置。
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锈渍;应按结构图安装好钢筋连接套管、连接件、预埋件。
钢筋网片或骨架入模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5、预留和预埋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构件砼施工时的质量控制:1)砼浇筑要求均匀连续浇筑,投料高度不大于500mm。
2)砼浇筑时应保证模具、门窗框、预埋件、连接件不发生变形或移动,发现偏差要求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3)砼浇筑时要求边浇筑、边振捣。
4)砼从出机到浇筑时间及间歇不能超过40分钟。
5)砼浇筑后要求及时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冬季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应采用养护窑恒温养护方式。
7、拆模时构件质量控制:1)构件拆模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
2)构件拆模时必须仔细检查确认构件与模具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起吊。
3)预制砼构件脱模起吊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具体生产条件确定所需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并满足下列要求:脱模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15MPa;外墙板、楼板、梁、柱等预制混凝土构件起吊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20MPa;对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及脱模后需要移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脱模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75%。
4)构件起吊应平稳,楼板应采用专用多点吊架进行起吊,复杂构件应采用专门的吊架进行起吊。
5)构件脱模后,存在影响结构性能、钢筋、预埋件或连接件锚固的局部破损和构件表面的非受力裂缝时,构件必须废弃。
6)构件出厂前,要求必须在驻厂监造的监理人员抽样见证下,由工厂质检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对构件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才能允许使用。
(二)安装施工阶段质量控制:1、在构件安装前,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图纸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构件吊装平面布置图,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吊装机械,保证满足构件安装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2、施工现场场内运输宜设置循环道路;三通一平必须符合施工要求,预制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在吊装机械工作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并应有堆放适当数量配套预制构件场地。
3、墙板和楼板进场后,按部位和施工顺序进行摆放。
墙板和楼板支撑体系应按照规格分开放置,按照安装图使用,不得混用。
局部在现场加工配制的模板,要按使用部位分别编号并码放平整,备用的模板要遮盖保护,以免变形。
4、安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施工单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必须在岗,并要求施工单位请生产厂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5、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吊具(吊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在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不应大于60°,不应小于45°;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应选择专用吊具。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要求对预制构件及其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采取施工保护措施,不得出现破损或污染。
6、吊装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确定单元施工的工艺和工序。
安装前对构件装配连接构造,包括装配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等进行复核。
安装前监理人员按工序要求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分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对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才允许安装。
7、叠合式墙板的施工:(1)依据图纸在底板(楼板)面放出每块预制墙板的具体位置线,并进行有效的复核。
(2)检查墙体竖向钢筋预留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其位置偏移量不得大于±10mm。
如有偏差需按1:6要求先进行冷弯校正,应比两片墙板中间净空尺寸小20mm为宜,并疏整扶直,清除浮浆。
(3)根据已放出的每块预制墙板的具体位置线,固定墙板位置控制方木,在每块墙板两端距端头200mm处的两侧墙边位置固定定位方木,清理表面。
(4)预制墙板下口留有40mm左右的空隙,采用专用垫片调整预制墙板的标高及找平。
在每一块墙板两端底部放置专用垫块,并用水准仪测量,使其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
8、墙板吊装就位(1)叠合板进场后,安排材料员接收预制板,并检查叠合板的质量是否符合《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
(2)为了防止突发事件或施工要求,要求在现场设置叠合板专用堆放区。
1)预制叠合墙板和楼板按安装顺序存放,标明叠合板的编号,堆垛之间设置1m的通道。
2)叠合楼板和叠合墙板都采用多层平放,每垛堆放为5层,根据板的受力情况选择支垫位置,最下面一层垫2根通长的方木,其长度稍比板宽长一点;层与层之间垫平、垫实,各层垫木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
3)避免门窗洞口和边角部位受到损伤,采取保护措施。
(3)墙板吊装应按照安装图和事先制定好的安装顺序进行吊装;吊装预制墙板时,起吊就位应垂直平稳,吊具绳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60度,吊钩应采用弹簧防开钩;墙板起吊时,应通过采用缓冲块(橡胶垫、木方等)来保护墙板下边缘角部不致于损伤;起吊后要小心缓慢的将墙板放置于垫片之上,先调整安装位置再调整水平度和垂直度。
图纸上相邻两块叠合墙板间的竖向缝隙为20mm,预留此缝隙的主要作用是给现场吊装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尽量满足叠合墙板本身的格构钢筋与现场墙体插筋之间的位置冲突,施工时应尽量均匀分配,避免个别缝隙过大。
9、安装固定墙板支撑(1)叠合墙板吊装就位后,每块墙板需要两个斜撑来固定,在每块预制墙板上部2/3高度处有事先预埋的连接件,斜撑通过专用螺栓与墙板预留连接件连接,斜撑底部与地面用地脚螺栓进行锚固;支撑与水平楼面的夹角在40~50°。
外叠合墙板考虑施工高层时风荷载,在叠合墙板下方增加一道支撑。
50°(2)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在确保两(四)个墙板斜撑安装牢固后方可解除吊车吊钩;垂直度的调整通过两个斜撑上的螺纹套管调整来实现,两边要同时调整。
所有的墙板都按此顺序进行快速安装就位。
10、根据设计图纸(或构造节点)要求设置的现浇约束边缘构件,宜先进行预制墙板安装,再进行现浇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绑扎;也可先绑扎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再安装预制墙板,后绑扎连接钢筋。
11、预制墙板安装就位后,进行水电管线连接或敷设,完成后进行预制墙板拼缝处附加钢筋安装。
附加钢筋可在一块墙板安装就位后先置入,待相邻墙板安装就位后拉出绑扎。
12、待边缘约束构件钢筋安装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后,开始进行模板安装,现浇边缘约束构件部位的模板宜采用配制好的整体定型钢模或木模,以利于快速安拆。
安装时保证现浇部位的表面质量及与预制墙板的接茬质量。
13、预制墙板与地面间预留的水平缝,用50mm×50mm的木方进行封堵。
并用射钉将其固定在地面上;预制墙板间的竖向缝隙可以用直方木(板)来封堵,用木方(板)封堵内墙缝隙时,木方高度要与预制墙板上口标高平齐,也可采用塑料胶带加钢管封堵,确保浇筑混凝土要求。
14、预制墙板安装施工完毕后,要求专业质检人员对墙板各部位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如:预制墙板是否垂直水平、墙板支撑是否牢固、现浇部位模板安装是否牢固、墙板底部缝隙和竖向缝隙封堵是否严密等,项目部质检人员检查完毕并合格后报监理公司,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
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5、叠合式预制墙板安装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16、叠合墙板浇筑混凝土质量控制:(1)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叠合墙板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预制墙体构件内部空腔必须清理干净,在砼浇筑之前预制墙板内表面必须用水充分湿润。
(3)砼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墙体厚度小于250mm时,墙体内现浇砼宜采用细石自密实砼施工,同时宜掺入膨胀剂。
浇筑时保持水平向上分层连续浇筑,浇筑高度不宜超过800mm,浇筑速度每小时不宜超过800mm。
(4)当叠合墙板的厚度小于250mm时,在振捣时要特别仔细,控制要严格,混凝土振捣采用Φ30mm以下的微型振捣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