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气相色谱法1

第八章气相色谱法1

(仪器未稳定造成)
3.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

保留时间t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 所需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的组分的保留时 间(即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所消耗的时间),或流动 相充满柱内空隙体积占据的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又 称流动相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 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2)凹形→前沿峰
拖尾峰 溶质与固定相作用,改变其表面性质 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图示
三、塔板理论
色谱柱每个 H 高度内有一块塔板,共有若干块塔 假想: 板 组分在每块塔板两相间分配达平衡,K小的先出柱 多次分配平衡,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
(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色谱峰的二项式分布 (三)色谱峰的正态分布 (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图示
5.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K : K CS Cm
VS t R t 0 (1 K ) Vm
容量因子(容量比,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在固定 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更易测定
Ws C sV s Vs k K Wm C mVm Vm
' 又t R t R t0
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载气→减压→净化→稳压→ →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 进样 载气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续前
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三高” “一快” “一广”
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 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 样品的衍生化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占有机物20%
' tR t R tm ' 或t R t R t0
图示
续前
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 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V R t R Fc
1 注:VR为定值,与Fc 无关;t R FC
死体积Vm: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 动相的体积,又指色谱柱中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 隙体积,即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包括色谱仪中的 管路、连接头的空间、以及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空间)
第二节
理论基础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平衡理论 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Vander方程 一、基本概念 二、等温线 三、塔板理论(平衡理论) 四、速率理论
基础
一、基本概念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噪音和漂移 3.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 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小结
1.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 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 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 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和H的计算式
I x 100[ z
' ' lg t R lg t ( x) R( z ) ' lg t R ( z n)

' lg t R ( z)
]
注:z,z n为一对正构烷烃的含 C数
' ' ' tR 应介于 t 和 t ( x) R( z) R ( z n ) 之间
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
V m V1 V2 V3 Vm t m FC
1 注:Vm为定值,与Fc 无关;t m FC
Vm ,色谱峰扩展 ,峰形 差
续前
调整保留体积 VR ’: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即组 分 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
' ' VR VR Vm t R FC
标准差σ: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距离的一半 σ→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 注:σ↓小,峰↓窄,柱效↑高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
W1 2 2.355
峰宽W: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切线与基线相交 的截距
W 4

W 1.699W1 2
注:除了用于衡量柱效,还可以计算峰面积
' ' 注:VR 与Fc 无关;t R
1 Fc
相对保留值ri,s(选择性系数α):调整保留值之比
r2, 1
' tR 2 ' tR 1

' VR 2 ' VR 1
k2 k1
K 2 k2 r2, 1 K1 k1
续前
保留指数IX:指将待测物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于 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已知范围内组分的定性参数)
2
C0 2
h
C0 1.605 W1 2 h A
( t t R ) 2 2 2
流出曲线方程 C C max e
t t R C C max

讨论: t t R 或t t R C C max
峰越尖锐
(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 tR k t0
VS t R t 0 (1 K ) t 0 (1 k ) Vm
注:k t R 长
' t R t 0 (k A k B )
注:K不等或k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续前
k 2 ~ 10 可用 k载体表面,不可以太薄, 否则柱子寿命短,k太小; T不可以超过固定液最佳使用温度
理论塔板高度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 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 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 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
L n理 H理
tR
2
或 H 理 L / n理
tR 2 tR 2 n理 ( ) 5.54( ) 16( ) W1 2 W
续前
1 讨论: n理 L,n理 H理 L一定,H 理 n理 ,柱效 ,分离能力 ; H 理 一定,L n理 ,但柱压和分析时间
萃取法→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
溶质含量分布服从二项 式分布
设载气中溶质含量为 q,固定相中的溶质含量 为p
( p q) N 1
注:N次转移后,展开式各项 分别代表 0 ~ N号塔板上组分在载气中 的含量
( p q) 3 p 3 3 p 2 q 3 pq 2 q 3
指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两相中分配 二、等温线:
达平衡时,在两相中的浓度关系曲线
对称峰 1.线性等温线(理想)→对称峰 斜率=K 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未达饱和, 前沿峰 K一定,与溶质浓度无关
2.非线性等温线 (1)凸形→拖尾峰
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活性不均,K不同 先占据强吸附中心再占据弱吸附中心, 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流出曲线(色谱图):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色谱峰:流出曲线上突起部分
续前
正常峰(对称)——fs在0.95~1.05之间
色谱峰 非正常峰 前沿峰 ——fs小于0.95 拖尾峰 ——fs大于1.05
不对称因子
f s W0.05h 2 A ( A B) 2 A
2.基线、噪音和漂移
基线: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 时,反映检测器噪音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稳定—平直直线) 噪音: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噪音 带表示(仪器越好,噪音越小) 漂移: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动
(0.667 0.333)3 0.297 0.444 0.222 0.037 1
图示
图示
(三)色谱峰的正态分布(N>50次)→近似对称分布
C C0 2 e
( t t R ) 2 2 2
t t R C max
又 W 1 2.355
注:计算n理与所用组分有关,选用 组分不同则n理不同;
n理无量纲,上下单位必须 一致
续前
neff
' ' tR t 16( ) 2 5.54( R ) 2 W W1 2
H eff L / neff
' tR k t0
neff
k 2 n理 ( ) 1 k
讨论: neff 和H eff 扣除了死时间,更能真 实的反映柱效 k ,neff n理
(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二)色谱峰的二项式分布 (N 较少)→逆流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