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名战役背后的军事思想分析

著名战役背后的军事思想分析


相关人物及评论
• 周武王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 姓,名发,周文王子。文 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 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 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 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 长安西北)。武王继承文 王事业,即位第二年,观 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 南孟津).传有800诸侯不 期而会,要求伐纣,但武 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还 师归周。随后,纣继续淫 乱,商统治阶层分崩离析。

商纣妃:妲己 妲己,为中国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 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 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 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 ,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 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 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 ,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 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 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斩首而死,一代妖妃 香消玉殒。
商的灭亡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 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 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 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 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 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 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 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 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 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 免了。
评论
• 评论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 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 、“伐交”策 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 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 极效果。 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 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 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 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 未暇作有效的抵抗。 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 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 敌人。 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 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 彻底崩溃。

战争简介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 前1057年,一说前1027),得知商纣王 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车300 乘,虎贲3000人(一说还有甲士4.5万人)伐商。十二月下旬周军 东进至孟津 ,与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 、羌、微 (均居今渭水流域)、(居今山西平陆南)等 8个方国部落军队及 各反商诸侯军会合。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 及 8个方国部落军队,于次年一月初四拂晓进至牧野。商纣王惊闻 周军来袭,仓促武装大批奴隶等,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一说70万 ,一说17万,均难确信) ,开赴牧野迎战 ,初五凌晨,周军布阵 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 • 武王在阵前声讨商纣罪行,统一战斗动作以保持阵形严整,严 申不准杀降以瓦解商军。随即命吕望率一部精兵冲击商军前阵。商 军中奴隶心向武王,纷纷倒向周军。武王以主力猛烈突击,商军土 崩瓦解。纣王仓皇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而死。周军占领商都,商 朝灭亡。此役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周争取人心、翦商 羽翼、乘虚进攻的谋略,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战役经过: 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 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与日薄西山、 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 上。 周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 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 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 “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 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 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 ,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 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 与斗志。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 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 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 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 力。
• 战争原因:
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 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 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 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 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 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 了。 但谈到商的失败。不少人会想到一位妖孽般的人物
战争意义
• 意义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 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 ,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 ,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小邦周”一战而胜“大邑商”,决非偶然。商 纣暴虐,不得 人心,内部反叛,成为商朝败亡的致命因素。商纣未能摆脱东 西两面受敌的困境,顾此失彼,为周军造成可乘之隙。周文 王卑事商纣,韬光养晦,暗图进取,政治攻势与军事蚕食相结 合,夺得战略主动权。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 达成战略进攻的突然性,终于一朝灭商。周人成功的谋略运用, 标志着中国古代早期战略的形成。
Thank you
603制造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观赏
小组成员
周光颖 潘成波 胡 鑫 覃 程
@kingsoftwps
Contents
战争概要 战争简介 战争原因 战役经过 战争意义 人物及评论
Logo
1
2
3
4
5 6
• 战争概要: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 ,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 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 略决战。 商朝末年,周武王为兴周灭商,统兵直捣商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与商军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 以北地区)展开的决战。史称“武王伐纣”。

妖妃妲己
• 纣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
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 。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於是纣 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设『酒池肉林』,每 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 目。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 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 ,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 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 笑,滥用重刑。周武王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 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於是发兵东进。
• 商纣
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 ,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纣 王。筷子的发明者,曾平定 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 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 国统一的规模。虽材力过人, 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 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他 荒淫无度,任用坏人,迫害正 直的大臣。武王伐纣时,商王 朝众叛亲离,军队倒戈,商纣 逃回商都,于鹿台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 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 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
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 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 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 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