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学》第六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保险学》第六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利益转移的含义
保险利益转移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
间,投保人将保险利益转移给受让人,而
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所有权人对自己所有
的财产有保险利益。
三、保险利益的时效转移与消灭
(2)保险利益转移的原因(见图6-3)。
图6-3 保险利益转移的原因
三、保险利益的时效转移与消灭
3.保险利益消灭 在财产保险方面,保险标的灭失,保 险利益即消灭;在人身保险方面,被保险 人因人身保险合同除外责任规定的原因死 亡,如自杀,刑事犯罪被处死等均构成保 险利益消灭。
图6-5 违反告知原则的处理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处理
2.违反保证条件的处理 违反保证条件,对违反保证部分解除应 承担的责任。 3.违反保证与除外责任区别 保证是保证作为或不作为,而除外责任 是在保险单中注明不予承担的风险,因此,
两者的含义及实质内容不同。
2002年9月28日,陈锋的父亲陈权在中国人寿保 险公司某分公司(简称人寿保险公司)处投保鸿寿 养老保险,保险金额50万元,投保人、被保险人为 陈权,受益人为其儿子陈锋。 合同约定,陈权因疾病身亡时,保险公司按保 险金额的两倍即100万元给付保险金,并无息退还所 交付的保险费。随后,陈权从2002年10月起连续三 年交纳保险费共计19.05万元。天有不测风云,2005 年6月9日陈权因患肝癌医治无效病故,悲痛之余, 儿子陈锋随即向人寿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但对方却
图6-4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处理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础。
如果没有遵守此原则,就要受到相应的 处理,但违反告知和保证的处理方法不 同。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处理
1.违反告知原则的处理 违反告知原则,保险合同可以视情况而决定是 否从违约开始就使保险单丧失法律效力还是对某个 索赔案拒赔(如图6-5)。
图6-1 保险利益的构成条件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2.保险利益的法律效力及意义 保险利益原则有三方面的意义(见图6-2)。
图6-2 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
二、主要险种的保险利益
由于各类保险的保险标的不同,承保风险及保险 责任各异,所以各类保险的保险利益也不尽相同,如 表6-1所示。 表6-1 主要险种的保险利益
解析
答: 自杀属于一般除外责任,既不是疾病也不 是意外伤害,而是可以人为抑制的行为。 属于“不可保风险”。但也有例外。我国 保险法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 合同,自成立之日起满两年后,如果被保 险人自杀的,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给付保 险金。朱某的死亡不是为谋取保险金而故 意自杀,且保单生效已超过两年,保险公 司应该对这样的案件给付赔偿。
第六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保险利益原则 第二节 诚实信用原则 第三节 损害补偿原则
第四节 近因原则
精读全章。要了解与保险原则有关的专
业术语的含义;理解、掌握诚实信用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的内容,近因的认定、损失赔 偿原则的实现方式及量的限定;学会各项保 险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
保险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 为人们所公认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保险 活动的准则,始终贯穿于整个保险业务,是 保险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坚持和 贯彻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维护保险双方 的合法权益,能更好地发挥和体现保险的职 能、作用,保证保险业有秩序地发展,保障 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定。
解析
故对于此案中的保险分红,受益人无权受领 ,应作为其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在此 案中,根据王某生前意愿,将其女儿作为 继承人,故保险分红部分应由其女儿领取 ,王某儿子并不享有领取分红的权利。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因王某变更受益人时未 通知保险人,故由原受益人即其儿子领取 保险金,但对于保险分红部分,应由其女 儿领取。
第二节 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处理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诚实信用原则,即通常所说的最大诚信 原则。
在保险合同关系中对当事人诚信要求程
度远比一般民事活动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
“最大诚信”。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主要是告知与保证 (见图6-4)。
解析
答: 已无效,因为已经过了宽限期。还能恢 复,须填写复效申请书,提供可保证明书, 付清欠缴保费及利息,付清保单贷款本金 及利息。
案例
某毛织厂女工朱某,因恋爱受刺激两次自杀未 遂被及时发现而救下,经医生诊断为“抑郁 性精神病”。出院后的朱某,并无异常行为 ,只是变得更加抑郁寡欢,常流露出悲观厌 世的情绪。一日,朱谋乘母亲外出买菜时, 悬梁自尽了。3年前朱谋投保了20年期简易 人身保险10份,保险金额4000元,其间并 无欠缴保险费的记录。朱死后,其母亲以受 益人的身份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4000元的死 亡保险金。问保险公司是否期寿险,保 险金额为10万元.保险期间为S年,张某为 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妻子离婚,离婚次 日王某意外死亡.对保险公司给付的10万 元保险金,若: (1) 王某生某欠其好友刘某2万元,因此刘某 要求从保险金中支取2万元,您认为这种说 法正确吗?为什么?
案例
(2)王某的父母提出,张某已与王某离婚而不 再具有保险利益,因些保险金应该由他们 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您认为这 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案例
1999年10月,一退休老人王某购买了一份具 有分红性质的终身寿险,因与其儿子住在 一起,相互关系也还融洽,于是指定其儿 子作为受益人。后因其儿子结婚生子,由 于住房紧张而产生矛盾,关系不断恶化, 最后父子反目,不能相容,王某不得已搬 到女儿家居住,由其女儿照料生活。第二 年12月,老人病危,召集家里亲戚、朋友 ,决定让其女儿取代其儿子作受益人,
解析
答:①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要求投保人必须具 有投保利益,而发生保险事故时,或发生 保险事故给付时,则不追究具有保险利益。 原因在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 和身体,同时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②保 险金应为受益人田某。
案例
赵某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险合同,2001年1月 5日赵某应缴费而未缴费,问:赵某的合同 在2002年1月还有效吗?如果已无效,还能 恢复合同吗?
保险种类 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
责任保险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投保的财产由于具有合法的所有权
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义务人因种种原因不履行应尽义务,使权利人遭受损 信用与保证保险 失,权利人对义务人的信用存在保险利益;而当权利人担 心义务人能否履约、守信时,义务方因权利人对其信誉怀 疑存在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虽然难以用货币估价,但同样要 求投保人对所投保标的(生命或身体)具有保险利益
案例
但没有通知保险公司。不久,老人病逝,其 女儿和儿子同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 求取得所有保险金及分红。对此保险公司 内部对于向谁给付问题产生了分歧。
解析
一、变更受益人是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被 保险人根据对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处分 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受益人,也 可变更受益人,只要这种变更不违背法律 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此案中,王某因和儿 子闹矛盾,改而决定由其女儿作为其受益 人,完全合乎情理。
案例
田某为其妻子钱某投保了一份人寿保险,保 险金额为10万元,田某为受益人。半年后 田某与妻子离婚,离婚次日钱某意外死亡, 死亡前未变更受益人。对保险公司给付的 10万元保险金,钱某的父母提出,田某已 与钱某离婚而不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保 险金应该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 领取。您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车辆遭到严重损坏,李某也身受重伤。得知事故后,
张某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保险公司认为尽管该车 的损失属于保险责任,但是被保险车辆并非张某所有 或使用的车辆,张某对于车辆没有保险利益,因此拒 赔。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抵押权人对投保财产是否
拥有保险利益……这种情况下,张某对投保车辆是没
有保险利益的,出险后无权再向保险公司索赔。
三、保险利益的时效转移与消灭
1.保险利益的时效,如表6-2所示。
表6-2 保险利益的时效
保险的种类 财产保险


一般要求从保险合同订立 到合同终止,始终都应存在保 险利益
强调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 人身保险中 保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而索 赔时不追究有无保险利益
三、保险利益的时效转移与消灭
2.保险利益的转移
解析
答:(1)该说法错误。因为受益人是在人身保 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 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在指定受益人的情况 下,只有受益人才有保险金请求权;在指 定受益人的情况下,保险金不是遗产,不 得用于清偿债务。
解析
(2) 该说法错误。因为一则在人身保险合同中 只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 险利益,保险事故发生时,并不要求具有 保险利益;二则王某为受益人,享有保险 金请求权,保险金不是遗产。
第一节 保险利益原则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二、主要险种的保险利益
三、保险利益的时效转移与消灭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 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
的利害关系。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1.保险利益的构成要件 保险利益的构成必须符合的条件(见图6-1)。
李某与张某同为公司业务员, 2003 年8月李某从 公司辞职后,开始个体经营。开业之初,由于缺乏流 动资金,李某向张某提出借款,并愿意按高于银行的 利率计息,将自己的桑塔纳轿车作为抵押,以保证按 时还款。张某觉得虽然李某没有什么可供执行的财 产,但以汽车作为抵押,自己的债权较有保证。为以 防万一,张某要为车辆购买保险,李某表示同意。 2003年 9 月,双方到保险公司投保了车损险。为了方 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中,都写了张某的名字。 2004年初,李某驾车外出,途中因驾驶不慎发生翻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