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默示保证:一般是国际惯例通行的准则,不 载明于保险合同中。 默示保证在海上保险中应用较多。例如,海 上保险中的适航能力、不改变航道、航程具 有合法性的三项默示保证条款
弃权与禁止反言
弃权:指保险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 张的某种权利,通常是指合同解除权与抗辩 权。 禁止反言:指保险人已放弃某种权利,日后 不得再向被保险人主张这些权利。
但在购买第二份保额1000万港元的保险时, 梅艳芳可能顾虑自己的巨星身份,先前一直 未将病情公开,治病亦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 进行,所以怕患癌的秘密遭泄露而没有在保 单上如实申报病情。但按照香港的保险条 例,隐瞒重大病情投保,属于严重违例,因 此,梅艳芳去世后,便传出保险公司拒赔 1000万港元保险金的消息。
人身保险中的保险利益
产生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经济联系, 体现的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经济利益 关系,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保险法》第三十一条
【案例】
某市亚泰汽车贸易公司采取分期付款和免费赠送保险等方式 促销汽车。1999年5月12日,陈某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在该公 司购买汽车一辆,双方在购车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投保险种 及保险金额。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费 保险”及“附加疾病住院医疗保险”,保险金额均为3万元。保 险期限自1999年5月12日0时起至2000年5月11日24时止。 1999年12月16日,陈某架车送货途中因车祸致伤,住院治 疗20天,共支出医疗费1672.4元。出院后,陈某向保险公司 提出赔付医疗费用的申请。但保险公司依据我国《保险法》 第十二条,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 赔付。
•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 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 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 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 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 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 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案例】
王女士做良性脑肿瘤手术后,保险公司赔偿其8万 元,但事后保险公司发现她在合同中隐瞒了以前的 病史,王女士的8万元保险金随即泡汤。 2005年1月,王女士因病在北京市天坛医院做了良 性脑肿瘤开颅手术。由于她曾在2002年12月向平安 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投保了康乃馨保险,保险 公司经调查后,答应赔偿王女士8万元。 然而保险公司随后发现,王女士曾先后于1990年、 1994年两次住进宣武医院接受开颅手术,而上述情 况王女士在投保时均未向保险公司告知。因此,保 险公司将王女士告上法院。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判决 王女士退还保险公司保险金8万元。
第二节 最大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指任何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 不得隐瞒欺诈,须善意地、全面地履行自己 的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之 一。
在保险合同关系中,对当事人的要求比一般 的民事活动更为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 诚信。
• 保险经营的特殊性 • 保险合同的特殊性
我国《保险法》第五条
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查证“星海”轮船舶所有 人为王某,该轮挂靠明星船务公司,船务公 司只是名义上的经营人,沉船事故的发生与 否实际上与其无任何利害关系,即在投保 时,明星船务公司不具有保险利益。在保险 事故发生时,明星船务公司不论是作为投保 人还是被保险人,沉船事故的发生与否实际 上也与其无任何利害关系,船务公司不具有 保险利益。因此保险公司以此为由,予以拒 赔。
【案例】
1998年12月8日,明星船务公司与某保险公司签 订了一份沿海内河船舶保险单,载明被保险人为原告明 星船务公司,被保险船舶为“星海”轮,保险金额为6 0万元,保险期限自1998年12月9日零时起,至 1999年12月8日24时止,保险条件按照199 6年11月1日“国内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承保一 切险。 1999年3月4日,“星海”轮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由 于潮汛大,水流急,海面上出现大漩涡,船体突然向左 倾斜翻沉,但船舶仍倾斜90度,漂浮于水面。3月5 日1时30分,“星海”轮由两艘渔船拖至出事海域附近 岛屿的浅海滩,涨潮时船体沉没。为此,原告明星船务 公司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船舶损失60万 元,以及施救费用和探摸费。
第三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 最大诚信原则 近因原则 损失补偿原则
第一节 保险利益原则
含义: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 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利益是建立在保险标的之上的,而不是 保险标的本身。 《保险法》第十二条
规定保险利益的意义
• 避免赌博行为 • 防止道德风险 • 限制赔偿程度
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
• 在保险合同订立前、订立时,投保人对已知或应 知的危险和与标的有关的实质性主要事实向保险 人作口头或书面的申报。
《保险法》第十六条
【案例】
被保险人许某,男,生于1940年9月12日。 1997年11月15日,投保重大疾病终身保险,保险 金额1万元,告知健康状况正常,指定受益人为颜 某。 2002年3月25日,公司理赔部门收到受益人颜 某的理赔申请,称被保险人于2001年4月在某市人 民医院被诊断为肝硬化,经治疗无效,于2002年3 月23日在该市三乡医院死亡。 该保单投保时间较长,出险时已投保4年多,但 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仍需要作必要的调查。
最大诚信的含义: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 险合同时,要向对方充分而准确地告知有关 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的虚 伪、欺骗和隐瞒行为。 告知、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
告知(disclosure)
告知强调的是最大诚信中的诚实。 具体包含:
• 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 • 投保人的通知义务 • 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
预期利益:以现有利益为基础,法律上认可 的,未来一定时期确实可得的利益
英国著名判例
责任利益:基于法律上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产 生的利益
Le Cras V. Hughes
在英国与西班牙交战期间,一支英国海军中 队成功缴获了西班牙船只圣多明戈号以及船 上所有货物。根据《战利品法》,英王肯定 会把战利品赏赐给捕获者,因为很有把握, 官兵们甚至在起航前就为船和货物购买了保 险。不巧的是,归途中发生了海难,船货俱 损。后保险人以官兵们对战利品没有可保利 益为由拒绝赔偿。
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 保险人应将对投保人利害相关的实质性重要事 实据实通知投保人,特别是免责条款。 • 明确列示 • 明确说明-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
【案例】
1998年上半年,某新华书店发生水患,数千册图书 遭水浸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该新华书 店1997年底曾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财产保险综合险 ,事后即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经现场勘察, 发现水患系水管爆裂引起,于是以因水管爆裂属于 除外责任为由而拒绝赔偿。新华书店声称保险公司 代理人在承保时未向其说明水管爆裂属于除外责任 ,并向法院提出诉讼。当地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认为 :保险公司并不能提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已向被保险 人新华书店履行了解释说明义务。因此,判决保险 公司赔偿新华书店的全部经济损失,并承担诉讼费 用。
投保人告知的形式:
• 客观告知(无限告知):法律或保险人对告知的 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投保方需主动将保险标的的 状况及有关事实如实告知给保险人。 • 主观告知(询问回答告知):投保方只需对保险 人询问的问题如实告知。
违反告知义务的形式:
• 故意违反:隐瞒、欺诈 • 过失违反:误告、漏告
违反告知义务的后果:《保险法》第十六条
除斥期: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 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 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 民事权利的消灭。 《保险法》第十六条 第三款: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 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 消灭。
不可抗辩条款(Incontestable Clause):保险 合同自生效之日起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两年) ,就成为不可争议的文件,也即保险人在保险合 同生效两年后,保险人就不得以投保人在订立保 险合同时违反诚信原则为由而主张合同无效并拒 绝赔偿保险金。 《保险法》第十六条 第三款: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 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 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审判】法院经审理认为,“星海”轮的船舶所 有人为王某,该轮虽挂靠原告明星船务公司 经营,但并未赋予原告对“星海”轮享有法律上 承认的利益,而案涉保险合同却以原告明星 船务公司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违反了《保 险法》的规定,属无效合同。依照《保险法》 第十二条的规定,判决驳回原告明星船务公 司的诉讼请求。
【案例】
刘某于2002年2月为其妻王某投保了一份养老保险 ,并经妻子同意将受益人确定为自己。2003年12月 ,刘某与王某离婚。离婚后刘某仍然按期交纳这笔 保险费用。2004年3月,王某因车祸意外身亡。王 某的父亲和刘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向保险公司提 出领取保险金的申请。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向刘 某支付全部保险金,王父不服,诉至法院,一审法 院审理后,判决保险公司支付刘某18万元保险金, 驳回了王父的诉讼请求。
【新闻链接】
据媒体报道:在2002年梅艳芳 得知子宫颈长出肿瘤后,情况虽 未致恶化,但受到姐姐梅爱芳死 于子宫癌的影响,担心自己亦会 步其后尘,便找了保险界朋友又 买了一份保额高达1000万港元的 保险,连同她事业如日中天时购 买的2000万港元保额的保险,总 保额达到3000万港元,为梅妈日 后的生活作出双重保障。
英美法系国家- “利益主义原则”, 大陆法系国家- “同意主义原则” 我国- “利益和同意相结合原则”
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 《保险法》第三十三和三十四条
保险利益的适用时限
《保险法》第十二条:
• 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 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 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 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