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中日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的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的战略重心之一,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安全及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战后日本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国家战略,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对华政策。

目前,在中日美三国之间形成一种战略互动局面,其中美国居于有利地位,极力谋求和扩展自己的战略利益。

中日关系中许多问题背后都有美国因素的影响,如两国国家战略走势问题、军事安全动向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波茨坦公告》十分明确地界定,日本固有领土只是日本四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以及其他列入表内的相关岛屿,钓鱼岛甚至琉球群岛都不在此范围内,而属于中国领土。

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作为联合国托管地的地位并未改变。

钓鱼岛则是台湾在日本占领时期就已纳入宜兰县管辖范围。

二战后台湾由日本归还中国时,钓鱼岛等周围岛屿就应当一并归还中国。

但该地区长时间被美军占领并作为靶场使用,1972年美国又私相授受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即便如此,在美军转交文件上明确指出:“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干”,“钓鱼岛问题由中日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调解解决”。

美国心中很清楚,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

美国国务院高官的讲话无疑表明,美国在利用日本牵制中国。

《美日安保条约》是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

无论是美国在二战后占领日本时片面宣布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还是1972年将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都是践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非法行径,因此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的制约。

美国在中日关系方面扮演着某种“平衡器”的作用,美国影响中日关系的目的就是使两者都朝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从中日两边双方都捞取战略战术利益。

中日关系本来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美国希望中日关系保持一种“不即不离”、“不好不坏”、“斗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现阶段,美国不希望中日关系太紧张,甚至出现冲突,但也不希望中日走得太近,不希望甚至不容许中日之间出现所谓“政热经热”状态;显然,中日之间的疏远,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反之,中日之间的接近,则可能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缩小。

其次,美国在中日历史分歧方面扮演着一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角色。

虽然布什政府对于小泉首相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罔顾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做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厌烦,但是,布什政府不可能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上扮演所谓“裁判员”的角色。

在美国,对中日关系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观点和主张。

一部分现实主义学者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家积极主张围堵与遏制中国,将日本作为围堵与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多数经济学家以及自由主义或建构主义政治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是美中双方实现互利合作和双赢的机遇,在对待中日关系上更强调采取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和发展、从而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

随着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两派力量的消长会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久前,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正处在“战略十字路口”,其实,恰恰是美国自身的战略处境面临一个新的“战略十字路口”,随着美国对华政策在偏重交往与偏重围堵这两者间来回摆荡,美国对待中日关系的政策也可能随之摆动。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日关系的态度都与它如何评估中国崛起所构成的机会、挑战与威胁密切相关,也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从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及中东问题的拖累中摆脱出来有关。

美国政府尚缺乏做“灭火者”的决心,但美国不应该成为“点火”者,这也正是当前有识之士仍然在不懈地呼吁的原因。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的主任裴敏欣认为,日中冲突的主要因素除了中日之间实力的急剧转变,及日本公众舆论出现右倾并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对
华政策外,事实上,美国的行为在某些方面也导致了中日的紧张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相对天真地鼓励日本担负更为激进的地区和全球安全责任,加之其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地区存在和军事能力应对不当,都导致了中日争端的恶化。

华盛顿必须深入思考,美国鼓励日本成为其在亚洲羽翼丰满的安全伙伴如何影响了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关注。

美国还必须更密切地注意,五角大楼不时发出的关于中国军力增长的危言耸听如何影响日本政治和决策。

”美国应明确反对中日关系的恶化并向东京和北京施加巨大影响力,促使两国建立冷却期,改变日、韩、中三国在各自历史论述中的形象,建立地区能源联盟和创立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

但是,在干预之前,美国应当首先与两国、尤其是日本进行私下磋商。

美国绝不能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冷落亲密的盟友。

这些步骤具有困难但并非不可为,它们不会给中日关系带来蜜月期,前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对于美国这个现在作壁上观的局外人,中日两个当事国又会是什么态度呢?有报道称,日前日本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访美时曾提出希望中日美三方多进行磋商,这是否是日本邀请外援的表现呢?笔者认为,日本并不希望美国介入。

因为美国不介入则已,一旦介入,会倾向于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美国将要求双方避免发出或做出刺激对方的言行。

美国一旦介入,也会明确要求小泉或其后任不要再去参拜靖国神社。

而在目前日本方面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持僵硬立场的情况下,中日之间即使有对话很难有突破性进展。

就中国而言,探讨中美日三边磋商机制、在中日关系中导入并借助美国的因素和作用有一定价值,然而,解决中日问题不应该有依赖美国的心理。

如果认为美国准备帮助中国压日本解决历史问题,或者中美准备联手“对付日本”,那就更加大错特错了。

在发展中日关系、解决有关矛盾与问题时,要科学评价美国因素的影响。

应该看到,美日强化同盟的基点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在战略取向上并非完全一致,目前两国围绕驻日美军基地产生的分歧就是一个例证。

我们要积极应对,审慎谋划,要通过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推动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在中美日三方互动的格局中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