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舜说,2010年,全院职工发扬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使我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业绩。
年初我们被卫生部命名为“全国医药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全院职工多年辛勤劳作、敬业奉献的结果;今年我们继续保持了“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医疗优质服务继续深化;3月份我院在全市医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做法;8月份我们在全市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推动会议上作重点发言,谈转变作风、改善服务的经验和体会;9月份我们在天津医科大学每五年召开一次的教学会议上作重点工作介绍,作为新学院,能与其他的四所基础学院和附属医院一起谈教学,充分说明了天津医大对我们的信任与期待;10月份我院接受市局“医疗质量万里行”督导检查,取得好成绩;11月份我们参加全市抗生素使用和病历综合质量两次评比,取得两项第一的优异成绩;年底我们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由市卫生局上报国家卫生部;全年全院完成门急诊量为675043人次,出院病人30625人次,完成大中型手术13320例次;全院取得市级科研成果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填补天津卫生系统技术空白7项,成功申请市局级科研基金课题4项,并完多项院级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工作;9月底我们还开展了值得载入医院发展史册的一项标志性工作,正式实施重点医科大学本科生临床教学工作,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安排到学生管理,得到了天津医科大学的高度认可,不但锻炼了教职员工队伍,而且提高了医院和科研能力。
王广舜说,2010年是我院实施2001-2010年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顾10年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每一项发展和进步都深深印在我们心中。
10年来,全院职工思想觉悟得到较大提高,医院文化建设得到良好发展,在全院形成讲正气,讲大局、讲学习、比服务、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医院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0年来,医院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医院影响力日渐增强,医院积淀和底蕴厚重,整体协调健康发展。
10年来,医院人才工作成绩斐然,不只是人才数量和学历结构明显提升,而且人才实际水平和所发辉的作用日益彰显,“人才强院”战略顺利实施。
10年来,学科建设得到加强,学科水平进步显著,学科规划更趋合理,学科发展后劲充足。
10年来,医疗服务数量快速增长,医疗服务质量持续上升,医疗安全得到保障,医疗服务更加以人为本,病人的综合满意度稳步提高。
10年来,教学、科研长足进步,师资队伍逐步壮大,教学水平提高迅速,科研成果量质齐升,学术影响逐渐扩大。
10年来,医院管理水平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规范化建设程度进一步提高,执行力日益增强,医院运行更加顺畅。
10年来,医院基础建设发展较快,资产总量成倍增长,高精尖诊疗设备大量引进,医用建筑面积不断增加,职工待遇明显改善。
王广舜说,在取得一个个成绩让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阻力。
只有客观看待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医院更快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健康服务。
王广舜说,2011年至2020年的10发展规划已经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新规划为我们今后10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目标。
全院上下要用10年左右时间,把医院建成天津北部地区的医学中心,成为高危疑难病症的诊治基地、医学高科技的辐射基地、高难复合创伤的救治基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的医院管理示范基地。
把医院建设成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并重的综合性学院型医院。
这一目标的确定,充分体现出全院职工高远宽广的视野和勤奋创业的胸怀。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使我院整体水平和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更主要的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加强。
这一目标的实现,既是全院职工和医院几代人的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我们要做好攻坚克难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我们要看长远、谋大事,不以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为一事挫折而垂头丧气。
要有大家的风范和气度,要为成大事而不计小嫌,心中想着目标,眼睛盯着目标,劲向目标使,脚向目标迈,楔而不舍,孜孜以求,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来实现我们的宏愿。
王广舜说,2011年是我院实施10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2011年是我们深化医院改革、迎接市局医院等级评审的关键之年,机遇之年。
新的一年中,各临床医技学科和行政后勤处室,要在确保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和医疗安全进一步保障的同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医院规划实施开好局,为医院等级评审顺利通过做保证。
王广舜在谈到谋划长远、加强学科建设时说,医院向学院转变的关键是科室向学科的转变,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不断提高、持续发展的支撑,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1年~2020年的发展规划中,医院确定了11个学科为重点学科,9个学科为骨干学科,7个学科为重点培育学科。
随着病人需求的变化,我们还要建设不同的特色专科。
在学科建设上要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不论学科大小强弱,都要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对重点学科的支持,要体现在高精尖专设备的优先配置和学科带头人、学科技尖人才的培养上。
对骨干学科的支持,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学术交流的开展上。
对重点培育学科的支持,要体现在高起步、高标准上。
学科建设要走质量—规模—内涵—品牌发展之路,在做好学科规范化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科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使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适合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新态势,适合群众健康保健的新要求,适应医院发展的新目标。
他说,在学科建设中,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技术,还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
学科带头人的能力,影响学科发展的速度,学科带头人的观念,影响学科发展的方向。
作为学科带头人,要有掌握高端技术和捕捉前沿技术信息的能力,要有技术与学术的相结合的能力,要有带领他人共同提高的能力,要有不断完善和修正自身的能力。
他说,我们要把行政后勤各处室纳入到学科建设的范畴,使其与医院发展要求相适应。
今年我们准备招聘7名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充实到行政后勤队伍中,行能力提高之举,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他说,在新规划中我们提出以系统疾病为导向整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之策,是今后做大做强学科的新思路,是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要求,是方便病人就医的新举措。
今后拟筹建妇儿中心、心脑血管病中心、创伤中心、肿瘤中心和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等,都是群众需求强烈、发病率高和对社会危害大的系统性疾病。
在整合过程中,有些要强强联合,有些要跨学科组合,有些要预防与医疗衔接,目的是形成规模与内涵相统一、医疗与科研相依托、优势与特色相支撑、质量与效益相促进的结果。
把“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就诊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他说,要加大医技学科的建设力度,使医技学科不仅更好地辅佐临床科室,而且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充分发挥医技科室的技术优势和高新设备优势,为自身发展和其他学科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王广舜在谈到强根固本、注重人才培养时指出,有一种竹子叫毛竹,在前5年,人们根本不能看到其生长,5年中,它每天都在向下扎根,把根基扎的非常牢固。
第6年春天,毛竹突然破土而出,能以每天1.8米的速度向上生长,短短15天就能长出27米高。
它为何能如此快速的增长呢?正是因其强大的根系在提供足够的养分,也正是有前5年耐得住寂寞不断扎根,才有第六年的快速成长。
人才成长也是一样,要耐得住寂寞,多做基础工作,不图表面浮华,不为人言左右,看准目标,刻苦直前。
王广舜说,在实现三个转变过程中,医生向学者转变是基础。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将医务人员更多的培养成学者型人才。
作为学者,当然要有学者的形象、品行、学识、风范、创造和成就。
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文章、著作、课题和成果,要重医、重研、重教。
要达到上述标准,需要医务人员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和埋头苦干,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
热衷于做与工作学习无关事情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事业、成为大才的。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既注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岗位实用人才的提高,确立“人人可以成才,能用即为人才”的人才理念,把是否想干事、能否干成事,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把能否高质量地完成岗位任务作为对人才的核心要求。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加强对临床创新型人才、科研型人才、教学型人才和高水平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要注重外在培养与自我成才相结合,营造人才成长良好外部环境,让有成才愿望者能够成才,早日成才。
注重发现人才和选拔人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尽快把“准人才”变成“人才”,把一般人才培养成突出人才。
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走育才、引才之路,行聚才、用才之实。
对一流的人才要给予一流的岗位,提供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薪酬、一流的投入。
同时,一流的人才也要有一流的知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影响。
他说,医院之间比实力,不在有多高的楼房、多贵重的仪器设备,而在于有多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
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梯队建设,既有学科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也要有学术骨干、年轻人才。
既有向高、精、尖方向的培养,也要注重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使人才结构稳固合理。
王广舜在谈到夯实基础、做好日常工作时说,日常性的医疗工作繁重而复杂,做好日常性的医疗工作是立院之基本,是病人之所需,是人才成长之途径,是学科建设之内涵。
医疗服务是高科技的服务,既要掌握高科技的精髓,也要把握服务本身的艺术。
全国“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提出了多年,但真正掌握内涵的不多。
“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应是以病人健康为中心,从病人实际需要出发,多为病人做实事。
美国有位医生说的好:有时去治疗,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学和医疗有时是两回事,当医学无能为力的时候,医疗仍然给人以心灵的安抚和伦理的慰藉。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有许多是经常性、重复性的工作,其实做好经常性的工作,更不容易,也更重要。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重大发明、重大发现,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多数人需要做经常性的医疗工作。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你尽了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只要在工作中认真、执著、勤奋、慎独,即使没有取得过人的成就,大家一样为你贺彩。
他说,临床学科在加强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强化对临床路径和病种收治范围的管理,继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病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护理工作要体现在病人满意和家属认可上,要在“实”字上下功夫。
医技学科要以满足临床需求为首要,提高质量,细化专业。
行政后勤处室要更好的行使服务、指导、检查、督促、保障职能,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以会干、实干为导向,加快前进步伐,服务医院发展。